分享

25岁,别让办公室政治毁了你

 木桩指路 2016-11-10

“王宇,你认识我这么多年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知道的。”昨天夜里,一个闺蜜打电话跟我咆哮:“我这么一个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就被他们折磨成这样,意志消磨、疲于应付。”


他说的他们,指的是他和老板之间,因为一件小事而引发出来的微妙关系,迅速传染到整个工作环境中去,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职场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会体现在某一件具体的工作任务上,而是会给自己造成抵触情绪,并且让自己难以身心愉悦地在工作中,施展创造力。


如果说,我的这个闺蜜是一个打酱油、混日子的人,这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困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嘛。


事实恰恰相反。好些年前念书的时候,我俩在一个支教活动中熟识,他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一样,因为怀揣美好的学识和追求,所以一直快快乐乐,只是没有Sheldon的阿兹伯格。后来,在我做某社团老大的时候,他是我的副手,虽然我们也曾因为一些小事儿吵得几个月不再说话,但是只要我想到社团里有什么事情是交给他去负责的,总会因为他的责任心而感到很踏实。


“你不觉得这很悲剧么?”他昨天的这句话,让我很伤心。因为让他抑郁的,并不是他和老板之间的微秒关系,也不仅仅是职场压力,而是他为自己在社会上的不得志而产生的愤怒情绪,扼杀掉自己在校园里所怀揣的美好,对别人的愤怒,最终变成了对自己的愤怒。


其实,毕业后的这几年,我俩都没有怎么聊过工作上的问题。或许并不是他没有说过,只是我当时没有听懂。这几年,他跳过几个知名外企,我倒也记得他抱怨过前老板的混蛋,但是当时右半脑尚未开化的我,并没有办法切实的理解他说的东西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直到前段时间我自己糟糕的厌食和失眠的集中发作,才迫使我把那些埋在潜意识里,来自职场环境中的压力给想明白,而不是仅仅在大脑里的边缘系统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化。因此,等自己的情商开始发育的时候,我才理解闺蜜说的抑郁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正如简里里在她的心理学系列讲座里,《成为治疗师的第一步》中谈到,有的时候心理小组会让人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会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而有的时候,小组气氛会变得积极向上,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心情明亮,豁然开朗。


这句话让我瞬间联系到我们在职场环境里的工作小组的气氛,气氛积极的时候,每个人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而气氛压抑的时候,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在被扼杀。


 还真巧,这几天跟一个媒体的朋友吃饭时,她跟我分享了她以前工作单位的故事,让我真实地看到,职场气氛是如何杀死一家媒体的,而她自己也是因为这种消极气氛而跳槽。


当时,他们单位的中下层员工觉得,高层缺少媒体不可或缺的洞察力、方向感和品味;而中层领导不但有力使不出,也在和高层的互动中相互制肘,逐渐消磨了锐利;基层员工越干越没有奔头,只得疲于应付。糟糕的是,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被压抑,报道品质每况愈下。


然而,为了保持报纸的出刊,每一层的领导在无法调动起来手下人的积极性的情况下,不得不不断开人,并从外面找人进来,毕竟进来的新人总是能发挥一段时间的创造力、并且和领导有相对较好的互动。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一个层级之间都是相互倾轧,单位人才流失严重,精明的人趁着自己在位的时候,借着单位的平台给自己捞好处。为了不让别人给自己的工作造成影响,大家表面看起来都是和和美美,但是心里面的抵触情绪却在发酵,并伺机爆发。因此,虽然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深陷泥潭,但也无计可施,最终这家媒体倒闭。


是因为这家媒体的员工喜欢玩政治么?或者是懒,不想干活么?当然不是,如果不是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念头,他们不会去做记者这么一个低工资、完全靠理想主义过日子的工作。但也恰恰就是他们的理想主义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才让这个组织最后分崩离析,因为这种激励机制并不单单是靠薪资激励和升职激励可以解决的。


从企业组织形态和激励机制来说,传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所以或许会把“创造力”、“积极性”这种埋在每个人心底的东西给放大。就像业内评价我以前的老板一样,都会说,她给记者的工资很刻薄,完全是靠大家的新闻理想而进行自我激励。


当然,人总是会受薪资这种激励方式影响的。但是糟糕的是,在职场压力下,被拉低的工作业绩又会通过主管领导的任务分配和人力资源的薪资考核,给再度反映出来,并在每一个人的工作情绪和工作表现之间,进行着一次次的恶性循环。


悲剧的是,这样的压力情绪如影随形,不论你换了几个工作,它都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我的一个做金融服务业的朋友,在我们心中已经是高帅富了,不过那天吃饭的时候,他说,这几年,除了合伙人的几个马仔,其他的人应为各种不得志,已经换了好几拨了。他自己也是在一个小主管离职后,感受到很大的创造力,一下子拿了几个客户,但是等小主管的职位被填上后,自己又是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制肘,整个人的士气一下子又跌落下来。


“咱就不能好好地干活?天天为这些氤氲的负面情绪包裹着,即便是再小心地做人,都没法儿去把事儿做了,人都被憋出抑郁症了。”这个金融高帅富朋友跟我抱怨。


其实不仅仅是他,基本上每次与朋友的饭局上,都能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正在给每一个人制造负面情绪,并毁掉了大家的创造力,也毁掉了公司。


毕竟每个人是不同的,所以在工作中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都会很不相同,即便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也不见得能够让每一个都在工作环境中开心,更别说还有个人职业轨迹和薪资待遇的裹挟。这就让原本只是性格的差异,演变成了利益的斗争。


如果没有办法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机制,对于私人机构来说,那就是人才流逝,说不定流逝的人才再纷纷创业,这样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而对于国有企业或者机关单位来说,就造成了对纳税人的钱的浪费,反正工资照发,那就不管领导有没有给自己穿小鞋,活照样马马虎虎地做。或者加入一个帮派,赌赢了,就上去了;如果能给自己搞个私灶就最好,这便又衍生出了一种形式的寻租行为。


最后发展出来的,便是人员因为利益短期和长期的结合,组成短期和长期的派别,内斗便开始了,这便是办公室政治。我的一个做咨询的朋友说,他们给其他企业做人力资源顾问的时候,往往就是某个领导想把另一派的人给赶走,而委托一个第三方设计出一套“优化的”管理体系。


上述种种,都让我觉得很悲伤,每个人都想好好的努力,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每个人都得了抑郁症,最后成为病态的斗争。


然而,有的时候,其实问题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严重,甚至别人对自己的敌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放大了。毕竟我不是学管理学的,没有办法告诉领导该设计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才是有效的,但至少希望帮助大家想明白职场压力的原委,而不是让自己一味倾斜出来的情绪,束缚住自己的创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