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燥救肺汤与见水思尿者| 经典发挥

 陈鑫医师 2016-11-10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原 文】


自制清燥救肺汤,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冬桑叶三钱   石膏(煅)二钱五分   人参七分   甘草一钱  胡麻仁(炒、研)一钱   真阿胶八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   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一片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医门法律·卷四·伤燥门》


【解 说】


本方主治温燥伤肺之重证。燥热伤肺,金燥不润,则其气不得宣降,津液不布,致咳、喘、呕、痿诸症迭现。治以清燥润肺为要。


方以冬桑叶用量独重,取为君药,以外清肺燥,内润肺金。更伍石膏清肺护金,麦冬、阿胶、麻仁滋肺润金,人参、甘草培土生金,合而用之,以固肺金之根本。而用杏仁、枇杷叶肃肺降气,止逆息金,以除肺金之症标。


纵观本方,乃清、宣、润并用,气阴双补,具有清不伤中,宣不伤气,润不腻膈之特点。


尤须注意的是,本方用石膏量宜小。

其因有二:一者本证为燥伤肺阴,热象不重,石膏量大不唯肺燥不除,且恐有伤中之弊;


二者石膏其质沉重,用量大则必碍桑叶轻宣之性,不利燥邪宣散。至于石膏方煅用,可能是从清肺不过于寒凉着眼,以煅石膏于清肺热寓敛肺气之功,但鉴于煅石膏目前多作外用,鲜有内服,故应用本方时采用生石膏,其功亦当不偏。


【病例概况】

见水思尿证 | 常玉伟医案


胡某某,女,51岁,1993年10月15日诊。一月前受凉病发高热咳嗽,在某医院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经抗素等治疗热退咳喊。


近半月来,小便频数,每见水则欲小便,以致不敢洗脸、嗽口,伴见干咳痰少而粘,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舌质嫩红,苔薄白,脉沉细略数。


证属热邪灼伤肺津,肺失治节,清肃失令。治宜清燥润肺,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0克,桑白皮10克,麦冬10克,阿胶(烊化)10克,炙杷叶10克,炒杏仁12克,桔梗12克,益智仁12克,五味子12克,生石膏(先煎)15克,沙参15克,火麻仁30克,甘草6克


水煎内服,每日一剂。2剂后便通咳减,见水尿意减轻,改火麻仁为10克,续进5剂后,见水偶有尿意,已可控制,余症均除,续进10剂后病告痊。(北京中医1995;(2):23


【按 语】


经云:“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因而本病多属膀胱失约而致。然膀胱正常功能的运用,除与肾之摄纳,脾气升清密切相关外,与肺之宣肃治节亦不可分。


所谓“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之气,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血证论》)


该例缘于肺热病后,余热未清,肺津受损,失于治节,宣肃通调失职而致上源失固,下源失约,故以清燥救肺汤治其燥热,滋养肺阴,合益智仁,五味子以约膀胱,使肺热得清,肺阴乃复,治节复常而水泉自止。


本文 摘自《温病名方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出版。由篮子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