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 冠心病心绞痛 李某某,女,74岁,2004年3月30日初诊。自诉高血压病10年余,冠心病心绞痛数年,多年服降压药等。近几年阵发性心前区憋痛,连及后背,头晕时甚,少寐,大便日1次稍稀,舌紫,脉 弦按之少力。彩超示:冠心病。血压180/l O O m m H g,拟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g,党参15g,桂枝10g,麦冬30g,生地40g,炒枣仁20g,桑寄生30g,丹参10 g,川芎5g,瓜蒌15g,生姜15g,大枣6枚,黄酒100m l 入煎,10剂,水煎服。2005年4月1日复诊:诉服上方10剂后,诸症明显减轻,一年来一直未复发。查血压140/80m m Hg。近日时感心前区隐隐作痛,时发时止。脉弦虚,舌暗苔薄白腻,上方加薤白10 g,7剂。一周后电话随访病情缓解。 按):年高久病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此例患者病程较长,就诊以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为主,即“ 汗出而闷"之症;虚阳上亢,故头晕时甚;心阴不足,心神失养,故少寐;心阳虚无力推动血行故舌紫;脉弦而按之少力提示以本虚为主。所以辨证为心阴阳两虚兼夹瘀血阻滞。故以炙甘草汤加减治之。于原方去火麻仁,加瓜蒌以宽胸散结,炒枣仁以养血安神,丹参、川芎以养血活血。由于方证相对,加减得法,故不但心病显效,而且血压亦下降至正常水平。临床观察,虚性血压高,正虚得到恢复,血压随之正常,且停药后血压仍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以上验案便是例证。 2、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房颤 偶发室早 张某某,女,45岁,2005年4月1日初诊。自诉7年前一次夜间恶梦惊醒后心悸,大汗出,胸中憋闷不适。此后,心悸时发。数月来心悸频作,近1个月来几乎每日均有心悸发作,一直服用西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仍不能控制发作。且证见双目干涩,飞蚊征,月经提前,量多,有血块,左乳下常隐痛,入睡困难,恶梦纷纭,时有便秘。4个月前曾于某医院检查后诊断为“ 室上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后又于某地胸科医院诊断为“ 房颤,室上速” 。又经当地医院查动态心电图诊断为“ 室上速,阵发房颤,偶发室早"。舌质偏暗红苔薄白,左脉弦细,右脉缓略弦( 当时心悸未发作,若发作,则脉象或促、或结或涩) 。血压13.3/8kPa( 100/60m m H g) 。拟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5g,生地40g,麦冬30g,太子参15g,西洋参5g,桂枝10 g,桑寄生20g,炒枣仁20g,火麻仁10g,五味子5g,生龙牡各20g,生姜10g,大枣10枚,黄酒100m l ( 入煎)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日3夜1次服。患者1周后来电话说,服药期间,心悸未作,夜眠好转,大便通畅,精神爽快。嘱守方服7剂。4月19日:电话自诉又服上方7剂后,心 悸未发。3日后,加之稍有劳心,心悸复发。嘱其再按原方服7剂。4月29日第3次电话告知,病情稳定。 按):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古今注解该方最入理者,当数柯韵伯,引述如下:“ ??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滋阴之一路也。反以甘草名方者,藉其载药入心,补离中之虚以安神明耳。然大寒之剂,无以奉发陈蕃秀之机,必须人参、桂枝佐麦冬以通脉,姜、枣佐甘草以和营,胶、麻佐地黄以补血,甘草不使速下,清酒引之上行,且生地、麦冬,得酒力而更优也。"《伤寒来苏集· 伤寒附翼· 卷下》炙甘草汤煎煮法为“ 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只煮取三升,如此久煎则药力醇厚,酒力不峻,为虚家用酒之法。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加酒久煎,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析出,且地黄、麦冬乃阴柔之品,得酒之辛通,使补而不滞,故有“ 地黄麦冬得酒良’’之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