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经57号|看,“川藏第一险”实现天堑变坦途!

 江海报览 2016-11-10

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公路北线一路向西800余公里,有个地方叫雀儿山。说是“雀儿山”,但海拔6168米的主峰,却被藏民们称为“山鹰飞不过的地方”。

山高路险、高寒缺氧,雀儿山素来被称作“川藏第一险”。60年前这里修了盘山路,但滑坡滚石、道路坎坷,冬季时常大雪封山,险情几乎每天发生。

这样的历史正在随着建设者的步伐,一去不复返。

10日10时10分,川藏北线317国道,海拔4300米的地方,一声炮响在雪山间回荡: 317国道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贯通。


(图为中铁一局职工庆祝雀儿山隧道贯通)


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雀儿山隧道项目部参建者们发出一片欢呼呐喊,“冬翻雀儿山,如闯鬼门关”再不会重演,“川藏第一险”真正实现天堑变坦途。

雀儿山隧道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境内,海拔4300米,施工线路全长8.955公里,其中雀儿山隧道主洞长7079米。

这里施工难度极大。空气稀薄,爬上两步就会胸闷气喘;气候寒冷,夏季穿上秋衣秋裤还是手脚冰凉;荒无人烟,周围50公里几乎看不到人……

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对雀儿山的“险”和“难”有深刻的感受。1990年春节刚过,刚参加工作三年的他要翻过雀儿山去山下的德格县开会。山路上大货车压出的冰槽足够一个人在下面躺着,山路两侧则是厚厚的冰墙。为了探出一侧山路离悬崖边的距离,他只好拿着根拐在小车前一步一滑地探路,从山底下探到山顶就走了大半天,攒工资刚买的新皮鞋彻底报废。“一路看到山下翻了7、8辆大货车,心里直发毛。”


(图为记者采访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


这样的恐惧在接下来的20年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尽管实行交通管制,在特殊天气单边通行,但路烂难走,交通事故频繁的状况依旧。益西达瓦告诉记者,10多年前,翻车是常态,不翻是例外,一年50多起翻车事故是很常见的事。这几年随着管理的跟进,好了许多,但走一次花上2、3个小时,“翻一次山就像冒一次生命危险”的感受依然切实存在。

对于驻守在海拔4300米隧道建设工地的施工者来说,“险”、“难”、“苦”更是家常便饭。“太苦了。看到隧道贯通,就像亲手养大了一个孩子一样,百感交集。”回忆起过去5年在山上的驻守,项目经理王刘勋眼圈发红。

自2012年7月份开工建设以来,王刘勋带领中铁一局的职工一直坚守在这片雪域高原,克服了高原、高寒、缺氧、工效低,山高、路远、料少、运输难,隧道长、断面小,通风难、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级别变化快等诸多难题,创造了在海拔4300米的恶劣条件下的施工奇迹。

“这是我干工程10多年遇到最难的一回。”王刘勋说,“这里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别说人,就连机器都有‘高原反应’,动不动就‘趴窝’。”

尤其在冬天,冰天雪地,氧气更少,喘气都难,但工人们没停过一天。实在干不动了,就吸几口氧,接着干。

60年前开辟川藏公路时,雀儿山是建设者面临的“第一险”。在过去的5年间,工人们发扬着前辈的精神,3班倒,24小时不停工。7公里长的隧道,平均每天只能向前掘进半米,但在倔强的工人面前,大山最终一步步后退。

 “就像60年前在这里修路的战士说的,‘雀儿山上扎下营,要把山打通!’”王刘勋说。

看到隧道贯通,曾在雀儿山盘山公路五道班坚守24年,去年才退休的全国劳模陈德华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24年的驻守,山上是“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有时大雪飞舞,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哪是道路哪是悬崖,即使道路通畅,司机们也望而生畏,不敢前进一步,这时陈德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身体当路标。


(图为陈德华)


陈德华说,尽管退休了,但是看到隧道贯道,自己真是高兴,以后走这儿的司机再不用冒着生命风险。如果按时速40公里估算,10分钟便可穿越曾经需要几小时甚至在大雪天需要几天来翻越的雀儿山。

望着山下他的家—德格县,陈德华说,以后游客会越来越多。在德格县城里,素有“藏文化百科全书”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康巴文化的魅力。

路一通万事通。益西达瓦表示,隧道贯通打通了川藏交通动脉,为甘孜州和西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物资交流、信息传达将更加便捷,有利于甘孜州各地与外界的交流交往交融,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共创小康的目标。

隧道通了,旧有的盘山公路并不会消失。在甘孜州的规划中,雀儿山将建设国家雪山公园,老路上的四道班、五道班都将改造为驴友客栈,打造公路公园,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记者樊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