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界·融合:基于“云技术”应用的课程创新

 dongji6699 2016-11-1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文理实验学校”)建校以来,基于“跨界与融合”的办学理念,依托“云学校”建设的优势,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构建面向未来社会、连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学校课程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让跨界与融合成为学校课程设计的核心追求


地处更加现代、开放、包容,享有“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等美誉的深圳,位于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之一的南山区,作为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文理实验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的成长更好地迎向未来?


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论述与界定,我们提出了文理实验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思考者、学习者和沟通者”为目标,由三个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是工具使用,二级指标是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三级指标是内在动机、个性发展与社会担当。这三个指标呈递进关系,旨在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全球公民(见图1)。



图1: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围绕这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我们尝试打破学科对知识的无形规限,以广泛的生活题材或学习领域为学习内容,将已往以学科为本分割的课程内容,重新以有意义的形式联结统合起来,以大课程观指导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提出,一方面,课程设计要体现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现代意识、地方特点和校本特色;另一方面,课程结构要具有兼容性(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融合,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相融合,国际教育、现代化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相融合)、灵活性(内容、地点、时间的灵活)、前瞻性(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为一体)。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小学构建了语言教育、数学教育、体育健康、科技教育、综合实践、艺术教育六大课程领域,在初中构建了文学历史、数学教育、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实践心理、艺术体育六大课程领域,这些课程领域均为基础性课程,每一个课程领域又分别包括核心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我们采取大课(以全校、全年级为单位)与小课(以班级、学习小组、社团等为单位)相结合,长短学程(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等)相结合,长短课时(1小时、40分钟、20分钟、甚至10分钟不等)相结合等不同形式。


二、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创新体系


1
基础核心类课程对接拓展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我们首先保证基础性课程数量齐、质量高、涉及面广。在内容设置上,坚持核心类课程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发多元教育模块作为拓展类课程,为适应学生天赋和需求提供多种选择,打造多种平台,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比如:小学阶段在基础性课程—语言教育领域,不仅包括核心类课程语文和英语,还包括拓展类课程“快乐阅读”系列课程,如企鹅文学社、青葵文学社、经典诵读、英语剧社、英语儿歌、伟大的原著、绘本创作、国学、走进千字文、电影之声、吟诵诗社等课程,以及“异国文化分享”课程。数学教育领域包括数学这一核心类课程,和思维数学、思维导图、七巧板等拓展类课程。艺术教育领域包括核心类课程音乐和美术,还包括书法、合唱、舞蹈、剪纸、国画、刮画、形体、小演奏家、影视、摄影、动漫、树叶贴画等拓展类课程。


我们要求所有学科教师都要开一门专业或跨界的拓展类课程,并且要通过课程推介会向学生做宣传;学生通过互联网选课系统,选择感兴趣的教师和课程,先到先得,额满为止。对于没有招收到一定数量学生的课程,则要求教师做出调整,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开设适合的课程。学校课程管理小组设置中期答辩和结课考核的考评程序。中期答辩通过学生答辩、专家提问和家长提问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收获。结课考核则通过文本材料审核、综合测评、学生打分、领导小组与学生座谈等形式,评选出年度特色课程和任课教师,逐渐形成富有代表性的特色课程群和教师团队。


2
实践以主题式学习为特征的“企鹅课程”:连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我们以象征学校文化的吉祥物—企鹅为标志,设计了涵盖生物与环境、品德与修养、舞蹈与健身、艺术与审美等内容的企鹅课程,各学科教师围绕主题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比如: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要阅读有关企鹅的绘本,进行企鹅故事绘本创作、企鹅小诗歌创作,以企鹅为主题演绎成语故事,进行童话剧创编。英语课上,学生学唱企鹅英语歌曲,观看《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等英文电影,学习与企鹅有关的英文绘本,进行企鹅经典台词配音比赛,以及“我了解的企鹅”英语思维导图作品创作。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学生们了解企鹅的分布与分类、形态与结构、生活习性、生殖发育、生活环境与天敌、适应环境的科学原因等,并且要撰写有关企鹅的小论文。在体育课上,学生们要学做本校老师编创的文理企鹅操,玩企鹅体育游戏等。美术课上,学生要学习设计企鹅吉祥物、缝制玩偶企鹅、制作软陶泥塑企鹅,还要手绘企鹅文化衫,开展企鹅服装秀等活动。


多学科的主题式学习,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连接,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探索基于资源整合的多元化课程: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

一方面,我们融汇东西方优秀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学校作为国际教育实验学校,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多地多校建立姊妹学校,引进GB英语教学法和英语绘本课,积极参加南山区组织的中美“龙鹰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交互思想、提升能力。我们还组织我国澳门地区和韩国学生融入文理实验学校的课堂,走进学生家庭,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实现观念、习惯、方法等的融合。我们还依托学校外籍副校长的文化和语言优势,积极探索小学一至四年级英语教材的整合,即通过基于项目学习的模块设计,将小学英语课程按照相关联的课文、各种时态、句型结构、教材的重难点四方面进行整合,以适合学生的整体学习。


另一方面,全方位整合资源,让儿童拥有多维的成长经历。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将社区科普活动、社会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引进美国3D科学教材和台湾元智大学科学课程,成立“文理创客空间”“少年创新院”,还与柴火空间合作,以全球领先的科技理念和科技创造平台共同搭建学校的未来教室,以助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文理讲堂”是一个按照“高定位、接地气、涉及范围广、研究领域深”四个标准来进行设计的对话类活动。该项活动引进多行业的领军人物或代表团队,形成跨不同领域和人群的主题单元,将多视角的文化元素带给师生。如“一个与霍金对话的深圳女孩—刘诗仪”是一个接地气的励志单元,“千年风雅笛箫韵”的艺术欣赏单元、“跟崔老师学物理”的课程指导单元等也都深得学生喜爱。接下来还有大疆无人机的科技单元和澳门陈俊明博士的“走遍地球村,做一个纯粹的环境文化使者”的环保单元。


三、“云技术”助力学校课程重构


作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致力于iPad教学实验,进行大数据时代的“云教育”探索,尝试以信息化助力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学校构建了移动互联无线网络环境,搭建了校内外“云存储”平台;100%的教师和八个iPad实验班、80%以上的学生,可以使用iPad开展办公、教学、学习、分享、交流等活动;70%以上的学生开通了腾讯微博学习平台,目前微博平台上学生发布的各类作品有30余万幅。


1
重构课堂文化,让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无痕融合

我们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和空前丰富的网络数据库资源,致力于构建以生为本的“云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深度挖掘与整合教材,并与新技术进行融合。在“云课堂”上,课堂情境的创设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宽度和广度也不再受教师和同伴知识水平的局限,个体的学习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如今,我们的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iPad进行各学科学习,如在语文课上读绘本、写故事;在数学课上利用相关软件开展口算练习、编写应用题,运用思维导图等梳理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借助学校自己研发的“文理ABC”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在美术课上用“Drawing Box”作画,创作自己的作品集;利用keynote的图文编辑功能编写英语绘本、记录科学实验;组建iPad乐队……新技术助力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可以促其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潜能发展。


2
重构教学内容,让教与学契合学生的认知与成长

我们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重构教学内容,尝试将部分学科的教学顺序进行了适当调整,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语文教师尝试将教材内容和课外阅读资源进行统整,适当调整拼音教学的顺序。对于新入学的小学生,我们要求其通过听教师讲绘本故事、与家长和同学共读绘本等,尽可能地多识字;在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再进行拼音学习,并借助APP中的拼音学习软件,提高学习效率。学会拼音后,一年级学生就可以在keynote上进行写作。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要到三年级才开始写作的定式,抓住了学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目前,二年级iPad实验班的学生10~15分钟便可完成300~500字的现场作文。借助新技术应用,语文学科半个学期即可学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时间学生便可以大量地阅读、写作、创新。


3
重构教与学的方式,让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建立关联

互联网变革下的“未来教育”,将呈现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工具、整合资源、体验创新,进行结构化的学习和思考,进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成长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体系。


一方面,教师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知识的建构更具整体性、系统性。比如: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交替使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对于一部分学习内容,教师可利用优质APP资源,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学写汉字”“松鼠摘苹果”等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自学生字,“洋葱数学”应用程序中形象的视频、风趣的讲解,便于初中学生轻松学习数学。对于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特别是那些需要付诸情感诠释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采用“先教后学”的方式,如先通过录制微课,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问题的课堂讲解。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得更加密切,变得更加趣味盎然。比如:数学课上,学生使用“三分钟数学训练”软件测试、评分、纠错,使其变成一个挑战自我和小组对决的平台;在使用“MathBoard”软件学习竖式运算时,学生可以自主设置运算的各种参数;此外还有“数学之王”“数学忍者”等数学游戏中的丰富体验。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不仅更加自主,也更具挑战性和成长性。


人物小档案:

吴希福,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全国首届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广东省督学,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授予的“全国小学名校长吴希福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先进工作者、深圳市“十大风云校长”、深圳市南山区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著有《本初子午线》《移民城市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构筑生命之基》等作品。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