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途来稿】王维—破墨山水、诗情画意

 昵称27106408 2016-11-11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纷繁,是谁仅用几笔点染;“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绚烂,是谁仅用水墨描绘。是王维,那个破墨山水,将诗情画意完美融合的王维。
王维,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又因通晓佛理,被成为“诗佛”。他的山水画,被称“南画之祖”。王维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正因为如此,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使得他的画作水平提到了一种新高度。

王维曾学过李思训“浓烈沉稳,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也学过“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的吴道子。然而他的画作既没有密体那样过于雕饰,也没有疏体那样过于粗犷,他走的是自己的路。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王维《山水决》

王维首先采用“破墨”新技法(“破墨”是指一种用浓淡墨色相破、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效果的用墨技法,此法所作山水,叫做“破墨山水”。),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并以此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后世人文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从此绘画不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了浓墨重彩。

 不仅如此,由于王维对诗、画同时拥有的登峰造极的造诣,他将诗与画相互融会贯通,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不张扬。山水画中最注重对意境的表现,他把诗情与画意合而为一,从而为世人创造出了更为广阔幽远的艺术空间。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景交融,诗画同工,达到了诗画相融的境界。正可谓是诗情画意之事。

苏轼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赞语,肯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朝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至少可以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 

若仅是如此,也难以称绝。王维同时也是奉佛的,他的画作里蕴涵淡泊态度与豁达的禅宗精神,是宗教与审美的自然融合。在王维的水墨画理论中,很强调“自然”两字,自然中取情境,自然中取乐趣,心中之意也是自然,王维的意境就是为自然而生的。的确,他不是写实派,却强烈地具有自然之美。水墨作画,抓住的是精髓,而不是实际存在的物象。同样一座山,用几笔勾勒出它的神韵,中间适当留下大量空白,效果大于吃力地去画一草一木;同样的秋天景色,展示出“雁鸿秋水,芦岛沙汀”。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王维《山水论》

把真实的物体藏于意境中,远过于低级地模仿一个写实的存在。王维的绘画,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小桥流水的恬静,在他笔下,总是被赋予了一种禅意。这种禅意的表现并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一种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意境。  

王维的画风对后世的影响,或许更在于其中以寂为乐、恬淡虚无的禅宗思想。他虽是半官半隐,实则是隐士的思想。后世的文人画家大多如此,他们或者对国家和人民不抱有责任感,或者干脆屏弃功名利禄作画只为自娱,或者失意于官场而退居诗画。共同的思想基础,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审美情趣,而他们的代表人物则是王维。

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以破墨之法,画山水之魂。意在笔先,秉自然之性;境由心生,成造化之功。唐朝的万里江山,在王维的破墨渲染中重现,也在王维随性的点染与留白中得到了意境的升华,处处蕴含着灵气与禅机哲理。

作者:童佳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