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系列】始计篇: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

 笑梦未来 2016-11-12
???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史记】,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


说到“始计”,并不是司马迁先生写的《史记》,而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一篇,篇名“始计”。


从古至今,研究《孙子兵法》必从始计篇入手,“始计”也被列为《孙子兵法》十三篇里最重要的一篇。甚至可以说,读不懂《孙子兵法》不要紧,如果真能把“始计”篇读懂、搞明白,也至少是个战略家。如果再有幸切中要害,就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之所以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只怪“始计”篇的这滩水太深了。它是《孙子兵法》的总纲,是主线,它的逻辑贯穿整部十三篇,深藏着破解《孙子兵法》的钥匙。找到这把钥匙,就等于推开了这扇古老兵法的显学之门,离《孙子兵法》的真谛已经不远了。


讲逻辑


话说“始计”开篇,孙圣人就摆出议论文的标准架势,提出了《孙子兵法》的第一个观点:慎战。孙圣人这里着重强调,打仗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必须慎重!言外之意,能不打就别打,尽量最大程度避免战争!


亮明观点后,孙圣人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看来,既然战争这么重要,所以就务必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仔细评估,也就是《孙子兵法》的招牌式动作——“五事七计”。


五、七分析、评估后,孙圣人随即开始承上启下。他表示,要打胜仗,仅靠战略层面的内在分析还不够,还要在外部采取积极的战术行动和战术准备。特别提示一、孙圣人承上启下之际,无意中留下了的打开《孙子兵法》的门钥匙,但能不能打开就看个人造化了。


特别提示二、孙圣人认为,打仗这件事如果只讲君子道还是不够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必须灵活应用,不来点阴的还是不行的。其行动要领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诡道,人称诡道十二法。


至篇末,孙圣人抛出了本篇的重要结论:战争这件事,胜败是可以先行计算的。只要在开打之前,进行充分的五、七评估分析,再配合灵活的“诡道”行动,就能够达到未战之前胜负已定!也就是“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的道理。


始计篇的逻辑有四:


一、摆观点: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重要,所以要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


三、继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仅靠战略层面的内在分析还不够,还要在外部采取战术准备;


四、总结:有了正确的战略分析和战术准备,就掌握了胜利的方法,庙算先胜!


孙子的境界


古往今来,大凡《孙子兵法》的粉丝们,都对孙圣人的开篇津津乐道,说它是了不起的成就——伟大而有境界。因为既然是兵书,就是专讲打仗的,特别是开篇,更要“打”得轰轰烈烈一些。


但是,《孙子兵法》绝对是个例外。掀开始计篇第一页,孙圣人支字不提怎么打,而是开门见山地发表了战争定性宣言,也就是战争的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也就基本定位了《孙子兵法》是一部怎样的兵法,它为什么了不起。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用今天的话讲,孙圣人在告诉我们,打仗这件事非同儿戏,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天下人的生死、国家的兴衰,搞得好就像齐桓公做个春秋霸主,搞得不好经济衰退20年,只有挨打的份。所以,不能不仔细掂量掂量!


友情提示:作为孙圣人的第一句话,字数虽然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深度,这里知识点有二。


第一,孙圣人认为战争这件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请注意,这里的大词很多,一上来就是“大事”、“生死”、“存亡”三连发,但绝不是孙圣人危言耸听。如果一件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那它一定是一等一的大事。为了警示世人,孙圣人边讲兵法边吓人,也实是无奈。


第二,孙圣人认为战争“不可不察也。”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没人说“一定要察”。但是,两个否定更加深了某种肯定的境界。孙圣人认为,做功夫高手,一定要做那种很能打,却不喜欢打的高手,不能动不动就争强斗狠,武力解决一切;做将军、做君主,更要明白战争非儿戏,一定慎战!


兵圣的境界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中国古人对战争的态度。在孙圣人眼里,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能不打就别打,尽量最大程度避免战争,不要伤及无辜!虽说战争也是制止暴力的手段,但不到万不得以,不要发动战争,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止戈为武。


——这是孙圣人对战争的态度,也是整部《孙子兵法》的立足点,是一种慎与仁的境界!


从某种角度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谈不拢、马上开打的历史。


古今中外,研究怎么打的书叫兵书,研究好的叫兵法家,只能打的叫将军,能打又能写的叫军事家,而能被后人尊为兵圣的,只有两位,除了孙圣人,还有一位就是西方《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先生。但相较之下,显然克劳塞维茨先生必须甘拜下风,原因有二:


第一、克劳塞维茨先生只能写,不能打!


纸上谈兵是战争的大忌,既然《战争论》被西方视为圣经,想必学问也是很好的。但和孙圣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因为不能打。


《战争论》的诞生于拿破仑战争时期,但很不幸的是克劳塞维茨先生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却不是指挥者。而且仅仅作为一个参与者,最后当了拿破仑皇帝的俘虏。受了极大刺激之后,这位参与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战争论》诞生了。


但《孙子兵法》不然,孙圣人凭着自己的理论功底,当着类似的大将军王,指挥3万吴军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楚国20万大军,几乎俘虏了楚国皇帝。相比之下,一个是失败者的研究,一个是胜利者的心法,一个被皇帝俘虏,一个差点俘虏皇帝,孙圣人绝对胜出。


第二、更重要的,孙圣人还有境界!


《战争论》第一句:“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孙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什么是暴力,不用多说;什么是境界已经说很多了。都是影响人类进程的伟大作品,都是开篇亮剑第一句,但一个战争的目的只有暴力和服从,另一个战争为的却是止戈为武;一个人眼里只有暴力,另一个人内心却满怀慎、仁装着天下,这些就是境界的差距。凭这个,孙圣人绝对的胜出!


只有明白了这个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几百年前,有几十艘超级大船第一次航行在这个蓝色星球上,他们千辛万苦、七拐八拐到了不毛之地,为得只是交朋友,送礼物,帮助穷兄弟脱贫致富;而后几百年,另一拨人,他们自以为是地球上最先会航海的冒险家,还是类似的地方,他们做的却是插旗子,做人口贸易,宣布这是某人的殖民地。


这就是境界的不同!


和东方兵法不同,西方兵法强调如何进攻,怎样战胜敌人,硬碰硬。但《孙子兵法》不同,它另眼看世界,是一种心怀天下的仁。这一刻,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孙圣人是用怎样的一种感情在述说——战争,不可不察!它非常非常的重要!——这就是中国圣人独有的精神和境界。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