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评级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panpan研报社 2016-11-12

信用评级机构运营的过程中各种风险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因此必须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思考信用评级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风险管理还需要权衡安全运营与经济效益,避免由于过度监管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下降。


风险管理是构建信用评级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一环。由于近年内部风险事件频发,外部监管趋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信用评级机构运营的过程中各种风险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因此必须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思考信用评级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信用评级机构建设完整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监管导致风险管理工作量增加,专项管理十分必要


2016年以来,监管机构加大了对各家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例如:中国证监会、证券业协会以及交易商协会均对信用评级机构下发了关于2015年度现场检查的结果通报,通报显示六家评级机构在信息披露、复评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不合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新增了每年对各评级机构进行2次现场检查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均新增关于企业债券发行人下调评级或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情况的报备要求。整体来看,与往年相比,2016年风险管理条线与监管沟通联系频次增加,监管机构对于评级机构风险把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外,随着监管条例和监管规则的不断增加,风险管理部门还需要逐步开展对于监管要求和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研究工作,风险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正处于多主体监管的时期,各监管机构对于不同券种、或同一券种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不尽相同,各监管机构分别对各自管辖市场范围内的信用评级业务实施监管。这就导致不同债券市场上评级机构的准入由各监管部门认定,有可能造成监管冲突或者监管真空问题的出现,同时割裂信用评级市场,加大了部分企业的发债成本。因此也就加大了信用评级机构的风险管理难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自律指引>有关要求的通知》,评级机构至少配备2名合规工作人员。事实上,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仅对合规人员提出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2.风险管理工作难度上升,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提高


2016年以来,债券市场已经发生了多起违约事件,交易商协会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就是否履行勤勉尽职义务提供说明文件、自查报告、应急处置报告、沟通原始凭证及大量纸质或电子版评级资料。此外,除违约事件外,信用评级机构近期发布重大事项关注、列入观察名单、下调企业级别或展望事件不断增多,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突出,需要风险管理部门加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密切配合监管部门及各业务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同时,债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新型产品层出不穷,均对评级机构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创新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作为与监管日常沟通和协调的部门,风险管理条线的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懂企业懂行业,更要对评级结果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再者,由于信用评级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1年以下分析师人员数量占比较高,评级报告质量风险凸显,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从业年限。


信用评级机构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1.要加强思想素质建设,实现全员风控


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思想素质建设的要件,只有建立人人风控的思想,才能统一方向,从各个环节、每个项目出发建立起风险控制的网络。信用评级机构应通过风险管理周例会和风险管理全员大会的形式,不断加强分析师及管理岗的风险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将风险防控落实到各个环节。使每位员工建立起以信用评级机构品牌建设为己任的使命感,杜绝一切可能损害信用评级机构品牌、削弱信用评级机构竞争力的风险事件。


2.完善风险管理手册,提供风险管理依据


现阶段,信用评级行业所处的债券市场环境日渐复杂,风险事件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和相关自律组织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和自律规则,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对《风险管理手册》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使得风险管理形成条块化管理,即使是新入职的人员也可以依据流程和操作手册无误的工作,避免因经验不足导致的风险管理漏洞。同时,在手册中也将风险进行有效的定义,对风险主体的识别提出规范。信用评级机构风险管理旨在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整合各相关监管机构对信用评级机构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规范评级作业流程,避免系统性合规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建立健全突发性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为全体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开展突发性风险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依据。


3.强调质量管控、监管研究和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



信用评级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应囊括质量管控内容,目前来看市场上评级机构大多对独立的质量管控有所缺失。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盖质量管控、监管研究和风险控制的三大职能模块。


三大管理要素相辅相成,构建了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打破了原有的以事后监督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模式,加强了事前的风险培训、制度建立、考核机制、编撰风险管理手册、业务素质测试(风险管理方向)等风控内容以及事中的报告质量监督、人员履职监督、流程监督、合规审查等监督监测环节,并扩充了事后监督的管理内容。


4.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委员会机制及各项制度规范


风险管理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管理,运行机制定位于独立于各业务部门的监督审查机制。通过建立事前的风险预警机制、事中的应急处置机制和事后的风险事故追责机制,以及常态化的风险管理周例会机制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机制,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各项制度规范保障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1)风险预警机制。风险事件监测及预警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日常风

险监测的目标为及时发现信用评级作业流程中的风险事件,便于公司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避免给公司形象和正常经营造成重大损失。对于公司信用评级作业流程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监测主要由各级审核人员在日常审核工作中予以落实,风险管理部对流程风险监测状况进行总体把控。


(2)应急反应机制。风险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反应流程是重大风险事件业已发生的情况下的安全保障。在坚持快速响应、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稳妥处置原则的基础上,及时高效地降低风险事件影响程度,最大限度的维护信用评级机构的竞争力和公信力。


(3)成果考核机制。信用评级机构每周定期开展风险管理测试,测试内容涵盖合规要求、报告质量、评审要求、专业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参与人员覆盖信用评级机构全体员工,同时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测试结果与每月绩效考核挂钩,并明确考核标准。


(4)风险事故追责机制。信用评级机构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机制,必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风险管理的责任归属,以加强其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其创新精神。同时,明确奖惩标准,对于尽职尽责,在预见、防范、控制、化解风险做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对决策失误导致风险损失、面临风险而反应迟钝导致贻误战机,或者在处置风险时无所作为、举措失当而导致重大损失的,应严肃处理。


(5)风险管理委员会机制。信用评级机构风险委员会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组织,负责信用评级机构重大风险事项的决策,并进行风险项目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信用评级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事宜,并同行业自律组织形成内外兼顾的风险控制体系。


(6)风险管理周例会制。通过每周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通报上周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共享风险事件处置经验,是风险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强调在日常项目运行和管理工作中进行风险控制。


(7)多维度员工发展机制。由于风险管理条线具有对各项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职能,因此对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风险管理部门的员工培养需要多维度推进,应同时接受各业务部门的综合业务培训,防止外行人管理内行人导致的管理过度或者错位。


5.加强风险管理专题研究,指导风险管理实践


风险管理专题研究包括监管规则条例及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风险事件的专题研究。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短,经济体制又处于变革之中,如何借鉴有关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发现并解决评级机构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风险事件进行梳理总结,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型的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现行监管制度、监管体制的学习,风险案例的总结归纳,以及对风险管理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完善和更新风险数据库,提高风险把控能力。通过风险的定义、识别、分析、评估和审核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并指导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同时,在风险监测及监管沟通方面,不断积累与监管的日常沟通经验,研究监管规则、监管结构和监管方法,加强风险意识,提高专业素质。


6.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维护信用评级机构品牌和公信力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维护信用评级机构的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信用评级机构的品牌和公信力来自于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市场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良好的声誉,而重大的风险事件会将信用评级机构多年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因此,风险管理最终目标就是始终如一地坚决维护信用评级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公信力。


小结


信用评级机构风险管理之难在于风险管理的尺度难以把握。风险控制是一把双刃剑,控制过度与控制不足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风险,也就是说不是只要进行风险管理就可以彻底消除风险,如果风险管理效果不好同样会产生新的风险。此外,风险管理还需要权衡安全运营与经济效益,避免由于过度监管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下降。


征稿:苦于深度好文没人关注?想提升知名度成为金牌分析师?对所处行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讲解。只要和金融有关,我们来者不拒。投稿一经采用,我们根据文章的阅读量付一定的稿费,并将署名刊载于大金所各大平台,并同步推送上百个微信群。欢迎投稿至:service@djs18.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