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乾隆法则 着眼现代养生——《修道养寿与上工无极》摘选 道医之家2016-11-10阅读原文 音乐启迪灵魂,文章让灵魂升华,一起来欣赏音乐和文章吧! ![]() 莲心曲 莲心曲 敬善媛 00:00/04:23
乾隆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在养生高手,在历代皇帝中乾隆皇帝是活得最长久的一位。 乾隆在位60年,自出生开始,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最终活到了89岁。这个年龄在当代来说也可算是很高的了,但在230年前其人均寿命还不到60岁的那个时代,在其生活知识与医疗水平尚非常低下的条件下,这个寿辰就算是极高的了。那么,在历代皇帝中为什么乾隆能够独享高寿呢?就在于他总结并践行了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世称“养生四诀”,即“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的“十常四勿”,更切入到了其内养的具体范畴。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却完全符合了科学保健的内养条件。别的不讲,单说酒色二字,乾隆可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苑。在此环境中,他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得。 乾隆自幼习骑射,曾在避暑山庄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当上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80高龄还去行围狩借,可谓历史上一个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 他践行的“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于养生知识确实有着极深的理解和巧妙的运用。 “吐纳肺腑”是锻炼肺合量,把我们平时少运用的七分之三的肺旮旯也饱和地运用起来了,这样对于肺腑制造“氧合血”来说,却有很大的增进,继而血质效益就大了。 “活动筋骨”是一种寻常的锻炼方法。平时我们起床的前后或工作之余,去伸伸腿,弯弯腰,动动胳膊,不是感到很舒服么?而我们平时有意思、有目的或按方法的活动活动、拉伸筋骨,显然对体内的活血化瘀、增加体温和促进代谢等都有好处。 “十常四勿”。“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掸,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如此看来,乾隆皇帝的养生理念及方法,都已做到了系统而科学的程度。 “适时补进”。意味着根据不同时期的生理状况和季节关系来进行膳食补益,食量不多不少,少吃多餐,丰富调和,以达合适。 我们来看看“十常”是什么? “齿常叩”。叩齿之意,是空口时用上下齿有节律和闻声响的反复叩击。用现代养生知识来对照,“齿常叩”的保健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经常叩齿既能坚齿固齿,防止牙齿松动、脱落,增强牙周组织的抵抗能力,又能活动面部肌群,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2、叩齿会对脑神经与脑血管构成震动波。我们说“运动的性质是震动”,震动对脑神经元与脑血管末端均能产生震撼刺激的效果,能唤醒意志力与震撼神经元,有利于脑血管末端与神经元的松动与舒缓,有利于脑神经元细胞的新陈代谢,或说为我们细胞组织给予了一种松动、便捷的动能(生态)环境——实为生物演绎或生命存活的生态环境。自然,叩齿时间一长,健脑效益必然。 叩齿的方法为:口唇轻闭,有节奏地叩击上下齿,先扣两侧大牙50次,再扣门牙50次,每日叩3遍,力度适当。 “津常咽”。咽津是将口中唾液慢慢咽下,古代医家认为咽津可灌溉五脏六腑,滋润肢体肌肤,当然这种说法有点儿过,但咽津确能帮助消化,长期习惯性咽津,对消化系统的保健作用都很大。现代医学证明,津液中含有丰富的酶分子,酶对血液及血壁管道的疏通清理,都能起到很好的分解作用。我们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口腔酶会不停的分泌。所谓细嚼慢咽,其实不仅能嚼碎食物,还能分泌更多酶素,有利消化和缓解血脉淤阻。 “耳常掸”。掸耳是包括以提、拨、揪等手法按摩双耳及“鸣天鼓”。中医经络学里对耳的论述,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功能,认为肾的经络开窍于耳,而且其他脏腑的许多穴位也都布满在双耳上。经络为相通,刺穴可激活。我们经常地按摩双耳,拉引刺激,能有效的预防耳鸣、耳聋,更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和耳细胞的新陈代谢,对调理人体各部机能,有着较好的保健功效。其具体做法为:提耳,以右手经头顶以拇指和食指捏着左耳上耳廓,向上轻滑提30下;同样左手捏右耳也滑提30下;拨耳,双手掌心从耳后轻按着耳廓向前拨动至脸前离开,重复30下;揪耳,双手在胸前交叉,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左耳垂,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右耳垂,同时向下轻轻滑揪,重复30下;鸣天鼓,双手掌心捂耳,手指贴放在脑后,处于无意识状态,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同轻轻地敲击后脑20次,自闻隆隆如鼓声作响。然后,又处于无意识状态,将食指塞满耳孔5秒后快速拔出,这样重复20次。 “鼻常揉”。揉鼻可促使鼻部血液循环,使鼻道畅通,预防感冒、鼻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方法是:先揉鼻,双手快速对搓25次,以右手掌心捂鼻子并旋转揉摩25次,反复3遍。再擦鼻,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然后以双手鱼际按于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往返摩擦50下。 “睛常转”。眼球经常转动,对改善视力、预防视力退化、保持大脑清晰、纾解精神压力均有功效。当代人的生活都与手机、电脑密不可分,常常会是目不转睛地迷恋手机和操作电脑,较长时间的目不转睛,必然导致视力减退,眼肌也易衰老。因此转动眼睛更具保健意义。具体方法是:保持头部不动,按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旋转眼球各三转,这样反复运行三次。 “面常搓”。搓面是一种很好的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方法。搓面能保持肌肉弹性,长期坚持还能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和面部皱纹产生。方法是:双手搓热后,立即搓揉面部。双手掌从两颊开始,由左侧经额到右侧,再经下颔搓回左侧,如此为一周次。从左到右顺时针轻轻搓揉30次,再从右到左逆时针方向搓揉30次,每天早晚各一次。我搓面的方式方便、简单且不易忘记,即在每日早晚洗脸的时候,双脚张开并立,弓腰屈膝,脸手抹上肥皂,头往下,手掌在脸部快速摩擦约50次,直到脸部搓到有点发麻木止。目的就在快速刺激脸面组织,激活脸面毛细血管,促进脸部细胞新陈代谢,增加脸面弹性,防衰老。同时用这样的方法与速度,可使大脑、腹、胸腔以及膀胱、前列腺等器官都在同时颤动,有是我还有意思的颤动腿部,让颤动的效果至达全身,这样持续50下,早晚各一,坚持下来,其“运动”之后的精神状态感觉良好。这里我还提出一个问题,也希望读者考虑考虑,即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当我们无论在做什么运动锻炼的时候,我们身体里其最小单位的细胞组织的“感受”是什么呢?答案在前,可以思考或找找。 “足常摩”。传统中医认为,常摩足底可刺激涌泉等穴,有滋阴降火、强腰健肾、益精补髓的功效。现代中医也证明,搓摩足心可促进肢体以及脑部血液循环。方法是:用热水泡脚后坐在床上或凳上,自然放松,用右手手掌搓左脚心、左手掌搓右脚心各100下,最好搓到两脚心有微微发热的状态为宜。而且我认为,在被动搓摩时,我们的足心会有痒痒刺激的感觉,这是交感神经连接大脑的同时性反应,或在嘻嘻发笑后,你是不是感到心情(其实是大脑)一阵轻松呢!生命形态抑或细胞性质有个特点叫——激活,这是自然界赋予所有生物类型都必须和应有的之动能需求的生态关系,而且是越激越活,不激则殆,“肉体”、“精神”也都如此。那么我们搓面也好,摩足也罢,也就都在迎合于我们生命系统的生演关系。 “腹常运”。腹部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疏通肠胃络道,活血化瘀,增进消化与代谢。这种方法对防止便秘很有效。我们说,保健肠胃就在保养我们营养的加工动力,肠胃保养好了,对全身保健,获益很大。方法是:晚上睡下将双手搓热,叠于上腹部,以剑突下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经神阙(肚脐)、丹田附近又回到始点,此为一周次,如此轻轻揉摩50下。注意在空腹、饱食后不要按摩,不然对胃会有妨害。再而,在大便时(前)都可以用手掌先从右下往上、再从右到左、继而按至左下,按顺时针方向来回挤压按摩20至30次,这样对结肠保健有好处,同时对腹腔器官与血脉系统的保健效果都很好。 “肢常伸”。四肢经常运动,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细胞代谢,如手臂高高举起,便帮助了静脉回流;如运动时的抬抬腿,也在帮助静脉回流,对心血管的保健作用都非常大。当心血管获得帮助了,得益的就是全身器官。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项目,以及广场舞和其他体操,都是伸展四肢的好项目。 “肛常提”。提肛,可以改善直肠的血液循环和排便功能,还可提高预防痔疮、前列腺增生、大便失禁和女性应力性尿失禁,还有对阴道松弛、子宫脱落等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常提肛会激活性功能,对睾丸、肾脏及肾上腺等器官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从女性来说,提肛对雌性激素的分泌都有较好的促激效果。不仅如此,提肛还会激活脑垂体的发散与兴奋,使大脑愉悦“松弛”,对心脏与脑神经脉络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提肛的方法:无论坐姿还是卧姿,随时随地都可做。做时全身放松,将臀部和大腿并拢做深呼吸。吸气时,持续提收肛门5秒;呼气时,肛门放松5秒。这样一提一松为一次,如此重复15次即可,每天可做2~3次。提肛时除了提肛肌群外,腹部、大腿、臀部肌肉均不用力。 以上所提“十常”及分析,可谓是乾隆皇帝最科学和最细致的养生方法了,或许他尚不知其诸多方面的细节关系,但他确实全都做到了。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食勿言”。“勿”就是不要做或不去做的意思。按现代营养科学来分析,其“食勿言”的作用是:在进食的时候,胃部运动是需要较充足的血液补充的,而吃饭时的言语反应也需要供血,这就造成了血液分流而不充分,结果对消化食物而不利。 “卧勿语”。睡不言语,能安定快速入睡,这个小节也说明乾隆皇帝的生活是很科学的,同时也是很有节制力。 “饮勿醉”。现代养生有少饮酒的提倡,而乾隆皇帝的饮酒方式是可喝酒但不醉,从而达到了他的合理养生及效果。 “色勿迷”。前面谈到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得,这也说明了乾隆皇帝的人生观与行为力,实属一个松弛有度和理性把控与严谨的人,就重视养生方面,实属史上皇帝之少见。于是,也就被他摘取了史上皇帝长寿之桂冠。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有“适时进补”的饮食方法。何为“适时”,当有着强烈的理性关顾和详尽比较,如《黄帝内经》中的“顺应四时”,就是环顾于四季和十二时辰之特点,把生命形态融于自然形态之中,“道法自然”,或“道心惟微”的去寻找、借助与关照、学习自然之力。就当前于我们来说,修道养寿,去好好地借鉴与学习古今能人的养生之法,研习养生方面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重视健康,珍惜生命,谨心修持,使自己修于“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当自然而然。(文摘略有修改)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