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诗修心隐行者

 大虫文踪 2016-11-12

欧柏

禅宗对诗歌的影响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不少杰出诗人如王维、苏轼等是禅宗思想的信奉者。禅与诗,确有某些相通之处,正如金代诗人元好问之言:“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湖南诗人李青凇对此有深切的感悟。他参悟佛法,潜心写诗,在他看来,修行是为了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并觉悟大我。他的诗歌渗透了一种深厚的悲悯情怀,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对人生的体悟和大爱,善于在隐逸中冥想,作品具有“诗”与“思”的双重品格。

今年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了《隐行者》诗思集,包括《我之歌——诞生与涅槃之间的精神史》中英文修订版和《盛世微言——一个现代隐者如是说》。 “我是谁”,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我之歌》和《盛世微言》是李青凇的内心体悟,特别是对“我是谁”这一亘古以来的哲学命题的追寻,是极有价值的心灵探悟。李青凇在诗中探索了“我”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心路历程,情感真诚,思考深邃,在诗人晃动的这面多棱镜中,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自己,更能领悟如何在诗歌中处理“我”与世界的关系。诗中既有诗人的自我,又有诗人的“非我”,即诗人生活其中的宇宙。诗人忠实于自我,但又不局限于自我,把自我的感觉、情感、思维、想象向无限深广的境界中推进,让自我与世界融合,让个体与万物呼应,使主客观达到高度的和谐,使心灵获得净化与升华。

李青凇不断地出入于隐逸与入世之间。隐逸使他获得心灵的安宁,入世使他感悟人生的价值。他愿为世界的真善美而歌,并做人间的持灯者。作为都市中的“隐行者”,李青凇的诗歌特质在于超越世俗,执着于内心体悟而达到澄明之境,呈现出别样的诗学价值。透过他创作出的洗炼的、富有张力的诗行,一个飘逸的、孤独的并执着地追求诗歌感悟大道的形象呈现出来。在当下诗坛同质化的写作铺天盖地的形势下,这个独特的、非常个性化的诗人形象的存在,是极值得珍惜的。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当代新诗评论界权威谢冕教授评价他和他的诗说:“诗人敏感,情感丰富,且表现独特,言谈举止均有不同于常人之处,他是如此沉醉于自己的冥想,你不能推翻他的判断,你只能静静地倾听,他的诗句不仅是智慧的,而且含蕴着旷远的禅思。这个现代隐者,他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既是对现实保持距离的静观,也是体现自身强大的对于大千世界遥远的凝视。他把诗人的孤独设定为一种诗学的高度,但他也不乏庄重的省思。他对于孤独的表述,不止是远志大略,也有郑重的内省,而这些发自内心的自我省视因为他的坦然而动人。整本诗集,他都用来思考,忘记的是外在世界的繁华和喧嚣,不曾忘记的是人间的苦难,坚忍,爱,自由,创造,以及人性的尊严。他的诗,与其说是在叙述些什么,毋宁说是总在思考着什么。有哲理,有禅意。处于孤独之中的纯粹的思考者,给予他的诗歌以特有的魅力。”

已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评论家陈超教授曾评论《我之歌》称,古人谓:“禅是诗家切玉刀。”李青凇作为一个成熟的诗家,的确不乏斫玉老手的劲道。一部《我之歌》,175节,1050行,写得经胳舒展,气脉贯通。有观照冥想,有活参顿悟;有直抒胸臆,有隐喻暗示;有净善清音,也有当头棒喝。按照“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境界来衡估,这部作品大抵是做到了的,你很难分清楚此诗的“时间”究竟是刹那还是万古,此诗的“空间”,究竟是当下还是永恒。这种诗与禅化若无痕的融汇,是对华夏民族自然含蓄凝炼的审美性格的现代承继与变通。

以诗修心悟道,确是一种独到的法门。李青凇和他的创作证明了这一点。

(《隐行者》 李青凇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