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为修身亦为民

 阡陌躬耕 2016-11-12
《礼》为修身亦为民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16-11-05?

康井泉

  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曾子避席”的故事被后人传诵。类似的美德故事很多,诸如秉烛达旦、程门立雪、张良拜师、领袖让路等等。这验证一个道理:一个人,以礼而行可修身立己、礼贤下士、师表于民、天宽地广。

  以礼治国修身自古有之。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易经·谦》曰“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明朝的颜元也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这些话都说明“礼”在社会生活和个人道德修养中的极端重要性,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和文化,也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品质,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和内在力量。

  “礼”有“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之意。“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礼是中华古代先哲们崇尚奉行的美德,也是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勤于修身的重要内容,更是示范引领、树立典范、带好民风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要以礼立身,做到立业讲礼仪、立德讲礼节、立身讲礼数、立品讲礼貌。做到明礼于心、修礼于身、习礼于言、践礼于行、施礼于人,万不可在“礼”面前失去礼数、失去节操、失去原则、失去方向、失去威信。

  明礼于心。古人有言: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其实,礼是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尊敬。明礼于心,身心兼具,将身与心两大方面不断砥砺、切磨,成为内外兼修、身心俱佳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君子德性淳厚,流露于外的则是谦敬典雅的风范。学习与履行“礼”的规范,常有礼节、礼仪、礼数、礼貌等德音雅乐陪伴左右,内化于心,润物细无声,可以引导人心走向和顺高雅的境界,使人的行为举止温文尔雅,彬彬然有君子之风。

  修礼于身。孔子曾告诫弟子:“不学礼,无以立。”重视以礼修身,讲究待人以礼,其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和敬畏,日行不辍的礼的积淀就是道德。就如同待患者以礼是医德、待学生以礼是师德、待社会人以礼是社会公德那样,待百姓以礼就是官德。礼是节制人情、涵养气质、修身成就的一大关键,因此不可须臾离身。《荀子》说,“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说白了,“礼”就是规矩、规范。领导干部要以礼来持身范世,提高人自身修养,持身以礼,身体力行,藉家礼、立制度、树规矩,通过礼来规范自身言行、家人言行、身边人的言行。

  习礼于言。端正仪容身态,表情适当,言辞恭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促进每个人获得做人的尊严。礼不是教人点头哈腰、鞠躬作揖,而是要让人“修身践言”“行修言道”,这是最本质的东西。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观念,确定人的交往准则。知“礼”是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精神涵养,它可以体现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态度和激情,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文质彬彬,和颜悦色,平心静气,说话有分寸,克己让人,宽容待人,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使人从根本上向善,内外皆化,德性充盈。

  践礼于行。行高于知、情、意,因为,只有率身实践自己知道的礼仪规范,才能对什么是礼仪规范更加认识深刻,真正掌握礼仪准则,成为知书达理的人。只有把礼的认识付诸实践,才是对礼真正的认识。知而不行,必然陷入谬妄困惑。践礼于行,就是自律自省、“正心、正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端正思想,端正行为,一切按照法规制度办事,努力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和欲望。只有更好地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主张言辞要谨慎,同时行动要敏捷,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正所谓:修身博爱基于一举一动,修身礼仪践于一言一行,修身律己铭记一生一世。

  施礼于人。古人讲“礼者敬人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才有人际的谐和。礼引导人们相互尊重。成大事者,往往更谦逊,更尊重他人,以礼处之,思虑周全,令交往之人舒意认可。钱穆先生说,“礼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前提的。”我们做每一件事情,一定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而且要为他人着想。多一份体贴关心,添一份和气共融,充分体察成长背景、地域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宽容之心、礼义之量对待身边的人,少一份计较,就多一份温馨。领导干部讲“礼”,就是要摒弃“官威”,善待群众,淡化“官”念,放下架子,时刻保持一种平民心态,同群众打成一片,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融洽干群之间的关系,做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委党校副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