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那么,什么是仁?

 德明书斋 2020-02-19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那么,什么是仁?

文 | 山野村夫

克己复礼为仁

颜回曾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回接着问,该怎么做才叫仁?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可见,在孔子看来,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方能达到仁的境界,成为仁者。仁,是古代君子追求的道德境界,也是我们评判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我们仰慕君子,也希望成为君子,所以,我们常被要求或自我要求遵守礼仪规范。
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在此处所说的“礼”是一种社会规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法律法规、乡俗民约、伦理道德等,“礼”用于调整人们的行为。而“乐”是一种社会文化,主要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类似于现代的文艺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仪式等,“乐”用于陶冶人们的情操。
“礼乐”的作用均是为了帮助人们塑造完整的人格。换而言之,在孔子看来,礼乐的根基是仁。仁是内心的道德修养,用恭敬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礼,用平和的心态将其体现在声音和仪容上就是乐。
只要一个人心存仁德,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充满恭敬,无一不是礼和乐。反之,一个人没有心存仁善,没有仁德之念,哪怕行为规范如君子一般,也是伪君子,他们的所谓的尊礼守法,要么是迫于压力的敷衍,要么是为求富贵的奉承。
那什么是“仁”呢?

春秋以前的“仁”

“仁”的概念,并非是孔子的独创,而是在此之前就有了。

春秋以前人们一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仁”字,金文中也有仁字。在《诗经》,《书经》等古经中使用“仁”字,一般指“亲爱”,“慈爱”。

孔孟之“仁”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点,把仁和礼的结合起来,并且把“仁”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但是,孔子有关“仁”的观点,不谈“仁是什么”,多为怎样达到仁的境界。

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孔子之仁,是一种道德修养,是对他人的恭敬的态度。这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就是“善”,既是向善的人之本性,也是择善固执的人生正途,以及止于至善的人生理想。

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仁是一种“见其生不忍视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自觉意识。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意思是说,人都有怜悯体恤他人的心情。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这种基于自觉意识的恻隐之心与不忍之心,被孟子称为“仁之端”。

概而言之,儒家之“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由内心的恻隐、仁爱之心变为外在让他人觉得舒服的言行举止。要达到“仁”的境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化为内心的自觉意识、道德修养,然后再外化为彬彬有礼的君子形象。

《说文解字》中的“仁”

“仁”字的初始意义,最常见的是引用许慎《说文解字》:仁者,亲也。从人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这个“二”字的解释是“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

结合《说文解字》及《说文解字注》,我们可以将“仁”理解为:两个人在一起相亲、相爱的状态。

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如何才能相亲、相爱呢?至少说不怒目而视,甚至打起来。这就需要彼此尊重与宽容,既要尊重别人,也要感受到被人的尊重。直白的说,就是你的言行举止让别人觉得舒服,别人的言行举止你也不反感,能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宽恕别人。

内心没有仁善、仁德,所谓的礼只是虚伪的形式。

与达到儒家“仁”的境界的君子相处,自是不用说,因为你能感受到尊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因为他们尊重别人,让人感受到爱,感受到尊重,自然也不会与之为敌。反之,内在并无爱人之心,恻隐之心,虽然表现上也是谦卑有礼的,实则是假惺惺的、假正经的。

总而言之,仁是一种道德规范,规范着人与人相处的言行举止。我们虽然无法都成为君子,但是,人与人交往,谁是真心,谁是假意,我们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仁,是关于人与人相处的一种道德境界,简单来说,就是与他人相处,彼此都感觉到舒服。

如果想让他人舒服,那么就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想让自己也舒服,就该想到“和而不同”,只要感情真,应该允许对方有不用于自己的行为举止,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这样,两人在一起,就该能达到相亲、相爱的状态了。


或许你也喜欢

有朋远方来,真的是件高兴的事吗?

做好自己,是一辈子的修行!



作者@赵仁亮,字德明,自号山野村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