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氏文化】季子是让国吗——兼谈古代嫡庶区隔和司马迁的不足

 崔季廊坊 2016-11-12


季子是让国吗?季子和叔乙是什么关系。谈这个问题时,我们先看到两个古人在打架,唐朝的林宝和宋朝的欧阳修。二公没千载,谁也不愿也没办法从地下爬出来修改自己的书。事关我老崔家族大事,澄清家族的使命感,搞清楚祖先到底叫季子还是叔乙。

唐代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说“崔,姜姓。齐太公生丁公,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焉。”二百五十年后,宋代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这一下子把人们搞胡涂了,到底谁让国?谁说的对。我们先从他们写书背景环境和条件来看看可信度。

《元和姓纂》为唐宪宗时宰相李甫吉命林宝修撰。林宝为济南人,官居朝议郎、太常博士。该书因成于宪宗元和七年,故名《元和姓纂》。其内容先列皇族李氏,余者依唐韵206部,分别排列,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记载姓氏来历及各家谱系,对唐人姓氏尤为详尽,共计收录姓氏1232个。书中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于《世本》、《风俗通》,并引证《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旁征博引,宏富翔实。宋代郑樵所作《通志·氏族略》,多取材于该书,足见此书对后世姓氏学研究影响甚大。但林宝编写该书时,历时仅200余天,其考辨、援引尚有谬误、缺漏之处。且当时矜尚门第之风盛行,取材多据各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故宋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

《新唐书》为宋朝宋仁宗时欧阳修主修。宋仁宗认为《唐书》浅陋,下诏重修。前后参预其事的有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所依据的唐人文献及唐史著作均审慎选择,删除当中的谶纬怪诞内容,裁减旧史本纪十分之七,其内容质素远较《旧唐书》为好,更为精炼。《新唐书》对《新唐书》是为区别《旧唐书》而得名的。北宋人认为,《新唐书》要比《旧唐书》高明。他们严厉地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自以为《新唐书》无论从体例、剪裁、文采等各方面都很完善。《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颇为得意地说:“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由此可见,是仁宗皇帝不满《旧唐书,》才叫欧阳修主修《新唐书》。至尊之令怎敢怠慢。何况当时由皇帝钦定。他们难道不怕欺君之罪,再加上大量人才、大量数据,所撰材料必然是可信的。再看看林宝写《元和姓纂》,是宰相叫写的。200来天写了1232个姓,老先生确实不简单。但人不是神,每天要写六个以上的个姓,抄起来就紧张,纵然有三头六臂也难一一考察。只好敷衍应付差事。欧阳修编写我老崔家时就没从中采信。所以我信欧阳修。

再丛内容来看,欧阳修说:季子让国叔乙。有主有客,非常明确。林宝说:叔乙让国。让给谁?有些材料说季子就是叔乙。照此说法欧阳修用这么多人找了半天还是季子让国给自己,林宝不知季子让国让那去了。古人“季”字可做“幼”字讲,子为尊称。但《宰相世系表》是以第三人称——“嫡子季子”,不是对其称呼,季子该是名。不是《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嫂向苏秦说:“见季子位高金多也”是当面称呼他的,是第二人称。这说明季子是季子,叔乙是叔乙 。结论只能是:季子让国,季子是崔氏祖先。

季子让国确定,新的问题又来。季子是让国吗?商朝时期长幼序次已经形成。如周太王三子:太伯、仲雍、季历。伯仲叔季乃兄弟序号。叔乙是老三,季子是老四。怎么老四让位给老三了,长兄该继位何用让。其中另有原因。欧阳修说的很清楚:季子是嫡子。叔乙呢?没说,还用说啊。长相对幼来说,嫡相对庶来说。两个人在一起,说这个长了,哪个就是幼。这个是嫡,那个不是庶,强调这个是嫡有和意思。季子让国原来不是长让幼,而是嫡让庶。齐乙公得就是叔乙,叔是排行,乙是其名。据怀远崔氏三戟堂《崔氏联宗谱》抄自上海图书馆,“叔乙登位后又名乙公得”。

另据 民国二十八年《 湖南宁乡崔氏八修族谱 》卷首录自《 崔氏受姓源流谱序 》一书云:“齐丁公伋嫡子名季子让国于庶兄叔乙,食采于崔,因以为姓。故文舆图志记载:齐济南东朝阳县有崔城,其后仕齐、仕鲁、仕秦,达官显宦,焜耀史册。至秦时,意如公封东莱侯,长子蔡业,官东莱侯居清河,遂为清河郡。崔次子仲牟,官新亭侯,居博陵,遂为博陵郡。崔此博陵之别乎,清河也。”可见古来就有嫡子让国庶兄的说法。

在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嫡庶区隔是非常厉害的,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嫡,有承袭地位、继承财产、奉祀祖庙、代表家族的一切权利。妾或婢所生的儿子为庶,地位比嫡子低多了,不能奉祀祖庙和继承父祖的地位。这种定制延续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至今农村葬丧活动还能见到残余。嫡子和庶子的地位悬殊太大。我们看看《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就知道。另外大家都很熟悉的汉末“四世三公”的袁家,袁术是嫡生,袁绍是庶生。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袁术不满意,照样大骂“妾生子(小婆子养的)”。在哪个社会以庶篡嫡简直是大逆不道。以至两千年后欧阳修还愤愤不平标明季子是嫡子,也就是对让国的质疑。

让国这样的大事史家是怎样记载的呢。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仅以“丁公卒,子乙公得立。”八字带过。我们看看司马迁对同样的让或篡是怎样描写的。他在《吴太伯世家》写周太王两个儿子太伯、仲雍为了让位给季历,“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司马迁在《伯夷列传》(注:孤竹伯夷不是吕侯伯夷)中说“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赞扬了他们兄弟间互相谦让的高尚品德。在《鲁周公世家》中司马迁记述鲁文公十八年,大臣襄仲“杀太子恶及视而立俀是为宣公。哀姜归齐,哭而过市曰:‘天乎,仲襄为不道,杀嫡立庶,’市人皆哭。”又在《十二诸侯年表》中称“鲁立宣公,不正,公室卑”。充满了作者对鲁宣公的鄙视。司马迁对我老崔家为什么不置褒贬,一笔而过。看来这次让国没有仲襄那样乱臣贼子。但是崔家让的勉强,叔乙受之有愧。幼小的嫡子抗拒怎敢壮年的庶子。已成事实,连司马迁都不愿得罪齐王后人。还是欧阳修实在感到不平,用“嫡子”二字泄泄愤怒。

《史记》没有记述季子让国,民间以讹传讹,很多人把叔乙认为是崔氏祖先,个别崔家人自《元和姓纂》问世以来也误认为叔乙是其祖先,我认为有必要辨析清楚,搞清楚季子让国和崔氏起源的本来面目。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其不朽的著作。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李陵辩护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腐刑下狱,由于条件限制很多资料他不可能看到。也有些数据如1974年长沙王马堆出土的《黄帝四经》,在司马迁出世以前27年就入土了。司马迁更.3不可能看到,所以历史真实人物只能按民间传说来写,因此他所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些不足的地方,如他在《五帝本纪》中说“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而在《夏本纪》又说“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这样算来禹是舜的高祖,禹死几十年舜才能降生,怎么能在舜的晚年接受他的天下呢。《史记》上没有“季子让国,美名传扬,世代为公卿”实为憾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