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画大行其道,为何坚守画家画?

 天童老僧 2016-11-12

刘亨现为上海书画院松江分院院长,上海视觉艺术大学教授。经过艰苦的艺术实践,努力寻求传统技法的突破。

美术史论家徐建融介绍,中国画的传统,有正奇之分,好比太极图由阴阳鱼合成。潘天寿先生曾分析中国画传统,将以形象塑造为中心的画家画归于“以平(正)取胜”的“科班”,而以“忽于规矩法则”注重“画外功夫”、以笔墨抒写为中心的文人画归于“以奇取胜”的“票友”。“大体上,明代正(德)嘉(靖)之前的传统,以画家画为正宗;而隆(庆)万(历)之后的传统,以文人画为大雅。

20世纪以来,中国画所传承的传统,主要是文人画,因其高雅、创新、先进;而画家画的传统则受到排斥,因其匠俗、保守、落后。”

刘亨于文人写意传统中突围而出,把精力用在了唐宋画家画的传统上。在刘亨看来,画家画是指一种专业的绘画态度和创作精神,最具艺术性的特点;文人画则以自娱自乐为创作的主要状态,不求形似,往往把文学性和哲理性的成份作为表现主体以弥补其无法具像的表达内容的认知上的遗憾。

而长期以来“工匠”一直是中国画传统中的贬义词,有人斥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为“匠气”,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为“工匠的水陆画”,斥宋画为“只有工艺的价值,没有艺术的值”,致使中国画的传统只剩下了“以奇取胜”的文人画,却摒弃了“以平(正)取胜”的画家画。但刘亨认为,画家画注重写生,注重自然的规律总结,这与对程式不断熟练并不断加以简化“画匠”是有本质区别的。“两者是生动新颖与刻板规律之别。”画家热爱生活、扎根民众激发出来创作激情,作品以崇敬大自然、歌颂真善美为己任,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传承创新的同时形成海派画家的鲜明个人风格。

在此次在展览上亮相的《九峰图》、《山阴道上》、《松江十二俊》等作品里,勾勒的线条与叠加的色彩彼此渗透,尽量释放扩展内容,使原本刻板的历史人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原本冷峻苍凉的崇山峻岭丰富了层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