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第八届世界考古学大会述要

 木头1018 2016-11-13

来源:世界考古学大会官网

清源文化遗产

微信号 mobiheritage
第八届世界考古学大会于今年8-9月在日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800余名考古学者围绕考古学界的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锋。CHCC也在会上向世界同行介绍了我们关于成都大遗址保护的相关工作。今天,我们撷取大会的部分主题、展览进行介绍,带大家重温这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第八届世界考古学大会 (The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简称WAC)于2016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的主会场设于同志社大学。以举办考古学者与市民共有的世界考古学大会为目标,大会组委会在京都文化博物馆、两足院、高瀬川四季AIR 、MATSUO MEGUMI +VOICE GALLERY pfs/w四个分会场,举办了多场面向市民的、京都地方考古相关课题的展览和考古体验活动,京都市考古资料馆也专门整理开放了京都考古资料展。会议期间大会还组织了多项围绕京都文化遗产、考古遗址开展的考察活动。


世界考古学大会(WAC)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为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提供交流与讨论平台。第一次世界考古学大会1986年举办于英国,此后原则上每四年举行一次。多年来推动世界各国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兴趣,鼓励基于地方历史的研究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坚持向更广泛的社区推广考古学研究。


此次世界考古学大会为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来自86个国家,约1800位学者或相关人员参加。大会围绕十五个主题进行讨论,共有160个分议题。约1800份学术成果发表并接受讨论。

图/学术发言现场照片,来源:网络

会议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学术界关注的相关前沿课题,如考古学理论(T09. Theory for the Future)、科学与考古(T10. Science and Archaeology)、艺术与考古(T14. Art and Archaeology)、精神信仰研究(T11.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等相关问题。


大会对相关问题的探讨重视全球化视角下的区域研究,以及区域互动研究,同时强调政治环境及历史背景对考古学研究的各方面影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将相关问题在相应主题下进行了探讨,即:后殖民经验,考古实践和原住民考古学(T03. Post-colonial Experiences, Archaeological Practice and Indigenous Archaeologies)、全球化中的比较考古学(T05. Comparative Archaeologies in the Globalized World)、全球化中的区域考古学(T06. Regional Archaeologies in the Globalized World)、文化互动(T12. Interactions)。


契合考古学大会(WAC)注重推动考古学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社会关系的一贯主旨,本届考古学大会对考古学与发展(T01. Archaeology and Development)、政治(T02. Politics)、考古学伦理(T04. Archaeological Ethics: Where Are We Now?)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为一门开放科学,在考古学伦理主题下,众多考古学者讨论了考古资源公开、数字化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及资源共享、女性主义考古学等直接影响考古学研究方向、视角的问题。大会主席溝口孝司教授在大会主题演讲中,也强调了本次大会致力于打破考古学研究中由政治、文化、经济、语言等多方面差异造成的学术研究壁垒,努力推动学术和谐进步的意愿。

面对考古学研究以及考古遗址保护面临的两个重大威胁因素——灾害与战争,本次大会亦进行了深入探讨。灾难考古(T13. The Archaeology of Disaster: Exploring the Past for the Future)主要突出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对过去环境、灾害情况的研究,为当今世界发展提出借鉴及预测;二是讨论灾难遗址的保护管理问题;三是考古遗址在应对大型灾害时的应对经验,特别提到了日本311大地震、海啸中的“福岛经验”。战争及冲突(T15. War and Conflict)对文化遗产的毁灭性破坏是近年来对考古研究、遗产保护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在相关冲突地区工作过的考古学者在此次大会分享了经历,同时提出了如何保护这些遗产的问题。


如何为对过去感兴趣的人们提供接触考古学成果、接受教育的机会(T07. Education: Learning and Unlearning),如何向公众展示考古成果、进行遗产保护与展示(T08. The Public, Heritage and Museums),亦是考古学教育与公众的持续课题。


此次考古学大会极大程度地吸引了社会各界对考古学及文化遗产研究感兴趣的人群,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们也都投入到相关议题的讨论之中。除了考古学者外,经济研究者、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研究者、传媒界人士以及参与相关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建筑师,都带来了相关课题的讨论。


图/《重塑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与可持续城市规划》 

除上述主题外,大会组织多场主题演讲,讨论重点问题。主题为京都与日本考古学(100 years of Japanese Archaeology and Kyoto)、世界文化遗产与当今城市(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rrent City)、灾难与考古(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Archaeology),以及去殖民主义考古学实践(Decolonizing Archaeological Practice:Gazing Into the Past to Transform the Future)。各地区的考古学者向公众介绍当地的考古学实践。



图/主题演讲会场


图/非洲的社区考古及文化遗产,来源:网络

会场内除布置大量学术海报、专业期刊书籍展示区外,重点对日本考古工作现状、公众展示手段进行了现场展示。特别是京都市考古研究所的公众展示及各考古博物馆的公众参与活动及文创项目,生动有趣,对国内公众考古颇具参考价值。



图/福井城市历史博物馆用3D打印模具制作的巧克力铜镜


图/可食用的陶片


图/考古爱好者制作的针织绳纹陶器


图/动物骨骼及人骨“拼图”


图/兵库县立考古博物馆的儿童体验区

CHCC团队积极参与世界考古学大会,参与了2013年和2016年的第七届及第八届大会。分别向全世界的同行介绍了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遗址保护规划、成都片区不同类型大遗址的保护策略。通过参与这类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我们学习了解了各国对于考古遗址保护、管理、利用的最新经验及相关理论。同时也向世界同行介绍了我们的工作。


由于中国考古遗址的类型与国外相差甚远,大遗址的管理程序、行政机构,特别是涉及土地所有权及土地性质变更利用的相关问题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异,在这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讨论上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取了丰富经验,极大地拓展了思路。同时,也认识到中国考古遗址保护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但在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讨论,向世界介绍我们的工作,在世界考古遗址保护的共同语境下深入研讨,推进工作。


背景信息

世界考古学大会简介

世界考古学大会(The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WAC)创立于1986年。当时,正要在英国南安普顿召开第十一届国际史前·原史学会议,大会就是否接受推行人种隔离政策的南非和纳米比亚参加大会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这成为了WAC创立的契机。

WAC注重讨论考古学者以何种方式参与到政治、社会相关问题中去。关注考古在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不同阐释,讨论世界发展的“不均衡性”对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从单篇调查报告出发,围绕它所体现出的与考古学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为了更深入有效地讨论社会各层面的问题,WAC积极吸纳不同视角的研究者,保证与会者不受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民族等问题的限制,能够平等地进行发言、参与讨论。

自第一届大会在南安普顿举行后,大会原则上每四年举行一次,此后几次分别在巴基西梅托(委内瑞拉),新德里(印度),开普敦(南非),华盛顿(美国),都柏林(爱尔兰)、死海沿岸(约旦)进行。两次大会之间会举行小规模的中间会议。

2003年,第五届世界考古学于美国华盛顿举行。会期正值伊拉克战争,大会的主题定为“战争与考古学”。来自中东的考古学者由于签证被拒,无法参与此次大会。此后,2009年WAC则选在地处中东的巴勒斯坦举行了中间会议,并且2013年的第七届考古学大会也选在了死海沿岸举办。

为吸引更大范围的与会者。世界考古学大会向来自高收入国家的与会者收取较高参会费用,来自低收入国家的与会者、没有研究经费支持的学生、普通市民的参会费用相应减少,经济状况欠佳者还可向大会申请旅费补助。而这些补助由当届大会举办国提供。2008年的第六届考古学大会原定于牙买加举办,但考虑该国难以提供参加者的经济补助,改为由都柏林举办。

1986年的首次世界考古学大会,吴汝康、吴新智、盖培、卫奇、邹衡、安志敏、周本雄、童恩正、汪宁生、曹泽田十位先生代表中国应邀参加。2011年7月,世界考古学大会中间会议曾在北京举行,主要议题为“东亚及东南亚遗产管理”。

世界考古学大会主要出版物

期刊:
  • 旗舰杂志为:

 Archaeologies,接收来自全球的关于考古学各项议题的论文。
http://www./social+sciences/anthropology+%26+archaeology/journal/11759
  • 大会支持杂志:

1.Arqueología Suramericana/Arqueologia Sul-Americana,主要讨论南美考古相关问题。
2.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Culture,主要讨论不同层次的现代化活动对人文基础、文化环境造成的威胁。

系列书籍:
  • One World Archaeology

  • Worlds of Archaeology

  • Indigenous Archaeologies

  • Global Cultural Heritage Manual Series

  • Research Handbooks in Archaeology


*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