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科:野甘菊

 太极拳名字 2016-11-13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上图是野菊的照片)
再拍野甘菊

再拍野甘菊

在本地,菊科菊属的舌状花黄色的野菊花有三种,即委陵菊、甘菊和野菊。委陵菊和野甘菊常见,而野菊则不常见。委陵菊很好辨认,其叶两面异色,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且总苞片也呈灰白色。野甘菊的叶子为二回羽状分裂,叶片两面近同色。野菊的叶子为一回羽状分裂,叶片两面近同色,其形状类似菊花的叶片而小。

菊科:野甘菊

    甘菊,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野生。高50—100厘米,有地下茎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有花序状分枝。茎枝上有稀疏柔毛,但上部花序枝上毛稍多。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或近全裂,二回半裂或浅裂。一回裂片2—3对或2—4对。最上部接花序下部的叶羽裂、三裂、或不裂。全部叶两面同色或近同色淡绿色,被稀疏柔毛,或上面几无毛。中部茎叶柄基处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头状花序直径1—1.5厘米(或2厘米)。多数花朵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复伞房状花序。总苞碟形,外层苞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无毛或稀毛;中层苞片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部苞片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顶端全缘或2—3个不明显的齿裂。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菊科:野甘菊

    井窥斋按:末二图是采回来的委陵菊与野甘菊的头状花序,两种野菊的苞片明显不同,野甘菊的苞片呈淡绿色,委陵菊的苞片则呈灰白色。本地有没有不加修饰词的野菊呢?我不敢确定。野甘菊与委陵菊明显不同,但在本地都叫野菊花。在花发初期,含苞待放之时,倘若您在山坡上遇见它们,您一准发现它们二者不是一种植物,一种植株发绿,一种植株发白,特别明显。野甘菊的头状花序似花稍稍小一些,但较密集。委陵菊的花盘稍大,茎枝也发白。对印象中固有的“野菊花”改称为“野甘菊”或“委陵菊”,我有些于心不忍,更有些举棋不定。照片分别拍于9月28日、10月5日、10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