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东城乡,西村,柿子滩遗址群

 东海若水斋 2016-11-13


吉县柿子滩大遗址保护性开发价值与意义

2013-04-22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柿子滩遗址群位于黄河支流——清水河流域的下游,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

该遗址1980年发现于吉县东城乡西村,是一处典型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地层清楚、内涵丰富,并伴有多种动物化石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岩画艺术

198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分别以柿子滩、高楼河沟口和狮子河村为中心的三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中心营地300余处集中的用火遗址和数万件围绕用火遗址有规律分布的遗物,形成了埋藏丰富的遗址群。

该遗址群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左右,文化层堆积最厚,分布范围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群。

柿子滩遗址的发现获得了“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2001200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2009年—2010年,为了配合“青兰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大田窝霍家咀6公里范围内进行抢救性发掘。

采用了大面积筛选、环境分析采样、土壤微结构分析采样、文化层的保护和整体搬迁等最新考古技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发现了50处用火遗迹1万余件文化遗物,包括早期细石器和细石叶、成组的穿孔装饰品和一系列的石磨盘。

这次考古发现基本上界定了柿子滩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群的空间分布范围,并确定了三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中心营地,突破了以前一直认为的距今2-1万年的时间界限。

用火遗迹的成组发现是探索遗址群功能和古人类生活方式的宝贵资料,发现有助于研究距今2万年以来人类用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类对火的控制和利用。

柿子滩遗址的年代学数据和距今2.5万年前典型细石器的发现,为探索我国细石器起源“华北说”提供了必要的考古学依据,也为研究细石器工艺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较完整的材料。

石磨盘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史前人类的食物结构、解决我国原始经济类型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的过渡形式以及原始农业的起源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不同类型和不同工艺的蚌壳和鸵鸟蛋壳制穿孔装饰品的发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饰品的穿孔方式、穿系佩戴方式,以及制作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线索和材料。

柿子滩遗址自发现以来其考古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严格保护也受到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柿子滩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省建设委员会公布了柿子滩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01年,国务院公布柿子滩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柿子滩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和奇险。

清水河穿境而过,在柿子滩绝壁是形成壮观的小瀑布群十里小龙漕绵延不绝,两岸山崖突兀,形态各异,造型逼真,地质构造繁杂。

柿子滩整体若矫龙饮水,又若潜龙在卧,与壶口瀑布相映成趣,是旅游探险的上佳景致,是全方位、多视角探寻黄河文化的重要场所。

柿子滩遗址的保护性开发一直受到吉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柿子滩距黄河壶口瀑布10公里,处于同一旅游循环线路上。

2004309国道建设和20092010青兰高速建设均穿越了柿子滩遗址,特别是高速路壶口出口处距柿子滩仅3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吉县,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以人祖山、柿子滩为两翼,实施柿子滩考古游项目,启动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逐步形成柿子滩—壶口—克难坡——人祖山——蔡家川——锦屏山县内旅游循环圈,提升吉县旅游景点内涵和文化底蕴。

柿子滩大遗址保护初步框架是在国家划定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设立保护标志、完成重要遗址及文化层的保护、对遗址群的地貌环境修复、建设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模拟复原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开发探险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原始人类生活状态,了解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

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初步设想要与整个柿子滩景区融为一体,成为地标建筑,体现高出起步,大规模,高科技,大网络,宽信息,快通道,全数字,超存储的特点。

建设“人类进化隧道”从远古到上古、中古、下古一直到21世纪,让人进入“人类进化隧道”就如进入时空漫游,可与我们的祖先交流、亲密接触,体会远古,感悟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