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当百鸟不再朝凤

 拥抱开心 2016-11-14
当百鸟不再朝凤

我不是因为制片人下跪,也不是因为大师陨落,而是学生在《品质》中有关《百鸟朝凤》的精彩发言,决定要看《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游天鸣向焦三爷学艺的故事。游天鸣担负起传承唢呐艺术,为了信念坚守但最终折戟沉沙的凄苦无助,新老两代唢呐艺人真挚的师徒情,游天鸣的父子情,游天鸣和蓝玉的兄弟情,无不催人泪下。

对于这部伟大电影,不妨从三个角度来看。

一是教育问题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汲取。

游天鸣天资不高,不算是吹唢呐的好材料;但焦三爷为什么会留下他,并最终选定他为接班人?

在收徒测试中,焦三爷要求游天鸣一口气吸完半瓢水,游天鸣用尽吃奶力气,仍然没有吸完,反而倒撞在地,被他父亲情急之下抓住暴打,让他哭,说他声音洪亮,不存在气力不足。

一个望子成龙的粗暴父亲就在眼前,但就是这样的父亲,游天鸣对他仍然深怀情感。在进门看见焦三爷的时候,父亲赶紧小跑上前递烟,不小心绊倒在地,摔破了额头。小天鸣焦急地扶住父亲,流下了焦灼的泪水。

很多年之后,游天鸣问起师傅,当初测试没有过关,为什么会收下自己,是不是因为父亲暴打自己感到不忍。师傅说,是因为你父亲跌倒之后,你流下的那颗眼泪。

我想这情急之下的眼泪,也和后来师傅最终选定他为焦家班的掌门人有很大的关系。

回到教育中,我们天天说教书育人,但渐渐的很多人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只教考试不教书。

其实,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品质比学业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很多手艺人的朴素的教育理念,都被我们丢弃了。

为什么师傅带师弟蓝玉出去见世面,让蓝玉先吹唢呐,而不带天鸣出去,也不给天鸣唢呐?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

师傅先让天鸣到河边用芦苇管吸水,一连很多天,风雨无阻,好容易天鸣吸上水了,兴奋得发狂奔走,惊动了河里的鱼儿飞舞。但师傅又加长芦苇管,让他继续吸,就是不肯教他。

但对蓝玉就不一样了,蓝玉家庭条件很好,他在测试中轻易就滋水滋倒了石块,轻松过关,确实天赋秉异。而且他脑瓜灵活,学得很快,师傅很快就带他出去了,却让天鸣和师娘下地干农活。最后师傅竟然当着天鸣的面,把一个唢呐拿给蓝玉,却把另一个拿出来的唢呐放回去,让天鸣空欢喜一场,结果一无所有。后来者居上,厚此薄彼,这对天鸣是多么大的打击!

那么,师傅为什么这么做?

这体现了焦三爷的因材施教。蓝玉天资聪颖,悟性高,但做事毛躁,静不下来,从割麦中可以看出来,从听多少种鸟叫中可以发现,从丢弃唢呐大火中逃出来也可以发现。蓝玉不大可能用生命捍卫这一门手艺,唢呐于这个孩子只是谋生的一种工具。所以焦师傅早早带他出去见见世面,红白喜事都能拿下就够了,也是让他很快出师,好开始确定天鸣为下一任继承人,教授他百鸟朝凤。

真正能够传承唢呐的还是踏实坚持的天鸣啊,所以师傅一定要打牢他的基本功,练了几个月的吸水,就如达芬奇画蛋一样,最精妙的技艺都来自最简单的练习。

但光有深厚的基础还远远不够。教给蓝玉的,只是红事白事的活口功夫。而教给天鸣的,是能吹进骨头缝里的传家本事。天鸣必须要从灵魂上热爱,才能深入到骨头缝里去。

但从第一天,师傅就发现,唢呐的爱好只是天鸣父亲的爱好,天鸣只是在延续他父亲的梦想,很难说是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是中国教育一个很大的毛病。孩子不是为自己而活,而只是父母未曾实现愿望的再现,孩子是为父母而活。

所以焦三爷一定要让天鸣得不到,让他辗转反侧,让他痛苦不堪,然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教育,只有好好磨炼天鸣的性子,让他耐得住寂寞,才能让他日后疯狂地珍惜。

等到天鸣逃回家之后,无意中听到父亲的肺腑之言,又主动赶回来。师傅知道,这一次是天鸣的自主选择,而这选择就是一辈子的选择,也是一辈子的担当,所以师傅马上就把祖传的宝贝唢呐传给天鸣,水到渠成地开始教育,百鸟朝凤的人生大戏正式开演了。
 
二是唢呐的传承问题
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是一个教育故事,看成是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的故事,未免把这个故事看小了,它更重要的还在于一门手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没落,这才是这部电影的魂。

更要命的是,这种没落还是不可阻挡的,快速推进的,连挣扎几下都没有,就直接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算政府想要保护这门手艺,让它留存在影像世界中,游天鸣上穷碧落下黄泉,到省城里到处找人,最终还是没能把游家班的人找回来。有的师兄打工,手指被切断,吹不了唢呐;有的干煤矿,得了尘肺,气力不足,无法再吹奏了。所以唢呐并没有留存,连保存在影像资料中的身影都没有,就忽的一下从世界上消失了。

焦三爷的信念,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所以他骂游天鸣,把要外出打工的大徒弟的行李扔得满地都是,最终在舞台上吐血吹奏,撑不下去了,他让天鸣继续吹,继续吹,吹百鸟朝凤,他挣扎着击鼓振奋士气,但最终却在舞台上猝然倒下。

焦三爷最终的倒下,标志着唢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唢呐艺术为什么会衰落?

电影里有一个桥段,一家人有红事,同时请了唢呐班子与西洋乐队,两边一起比拼演出。

强大的西洋乐队雄浑激荡,妖娆的女人搔首弄姿,演唱歌曲的靡靡之音,一下子吸引了大群观众,终于唢呐这边一个人毛也不剩。这就是唢呐现实的惨状。

此前天鸣的老同学结婚,请游家班出活,一会儿就让他们别吹了,让天鸣别太当回事,这就是预兆,现在灭顶之灾终于来了。

有人问天鸣:“还吹不吹?”为了争一口气,愤怒的游天鸣说:“凭啥不吹,我们又不是来舔他们鸡巴的!”

但因为打扰了西洋乐队的演奏,游家班最终被小流氓砸了个稀巴烂。流氓们边砸边喊,把这个鸡巴唢呐砸坏,踩断……

“鸡巴”不只是简单的粗话,还是隐喻,唢呐不仅外形上相似男根,而且粗犷激越也象征着阳性之美。中国文化中曾经有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根在哪里,根就在这些文化的习俗中,“根”表面上是生殖用的,实际上是“传承”。唢呐断了,就是根断了,传承断了。

“根”还代表着阳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生殖崇拜,代表着一种康健野性的敬畏,但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这一次纷争的结果就是,唢呐这种民俗彻底被外来文化击溃了,根断了,文化没有了,敬畏之心没有了,信仰不在了。这就是我们永恒的悲哀。
 
三是礼崩乐坏问题
如同冯小刚的《老炮儿》,影片中那个老流氓说,“不能把规矩都坏了。”这个规矩某种层面上指的就是礼乐问题。

游家班的唢呐被砸这是“乐坏”,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礼崩”。

游天鸣的父亲为何一定让游天鸣学唢呐?

除了他自己的人生理想未曾实现,更重要的是,唢呐班的匠人们过去所受到的礼待和尊重。他曾经目睹过吹奏唢呐的师傅坐在高高的太师椅上,孝子孝孙们像被风吹倒跪拜一大片的那种气势。这就是礼乐教化的威力。

多年来,唢呐以“班”的形式游动着演奏,谁家有红白之事,唢呐班子便替他们吹奏一场,红事是喜事,不多,以白事为主。白事,是替死者演奏。但这吹奏又很有讲究。它蕴含着对已故者的人生评价,或者说是一种盖棺论定,这就很厉害了。

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排挤过他人的,把其他三门姓氏都赶走的人,即便是任职四十年的村长,无论他孝子孝孙出多高的价格,焦三爷也决不肯答应,因为他担不起《百鸟朝凤》;而为民献身的,焦三爷扛着病重的身躯,也要为他演奏百鸟朝凤,这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最高评价。

这就是规矩,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老一辈的价值观念,他们把这种价值观念融入到了唢呐这一民俗音乐之中。他们用这种民俗维持这农村社会的礼仪道德和人伦风俗。

事实上这也成了一种宗教,一种威慑,如果不好好做人,死后就不配享用四台和八台,更别痴心妄想百鸟朝凤,通过唢呐的演奏就把一个人钉在耻辱柱上,哪个人不是小心谨慎做人。

当年包拯对于贪官污吏,也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伺候。很多身份高贵之人,因为干了伤天害理之事,最后被斩首,明明是要享用虎头铡,但偏偏盖棺论定,偏偏要用狗头铡来侮辱他。

焦三爷自己也对天鸣说,他死之后,不能坏了规矩,只能为他吹四台。游天鸣说,不,我一定要给你吹百鸟朝凤!

但最最可悲的是,焦三爷去世之后,徒弟们都未能找回来,最终连四台也没有吹起来。

在凄凉的河水边,游天鸣一个人吹起了百鸟朝凤,声震林木,大悲大悟,凄怆悲婉,惊天动地……

但真正的听众只有焦三爷家的一条狗,只有这条忠诚的老黄狗倾听着游天鸣的吹奏,送主人最后一程……

百鸟不再朝凤,百鸟都朝钱去了。所有的文化都变成了荡妇,世界熄灭了,让我们娱乐死吧。

公众号:王开东
heimawangziwkd
wkd001@126.com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情怀|热血|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