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人们出色工作的秘诀

 剽悍晨读 2020-11-06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1

写作是个很好的习惯,我也经常推荐朋友们通过写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我问他们为什么经常会间断或者停更,听到最多的理由就是“没什么好想法了”。

我做公众号快一年了,也经常会被别人问,“你要是没灵感了,写不出文章怎么办?”我想了想,大概大家的潜台词是这样的:写文章,最重要的是灵感,没个好想法,就写不出东西了。

但就我看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家对创意和想法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就是我们非得等到有了灵感,才能行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没有了产出。

2

《意志力》这本书中,就提到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他在英国邮政做全职工作,但同时又是史上最伟大、最高产的小说家之一。


安东尼·特罗洛普

他从来不等灵感来了才开始动笔,对他来说写作就是习惯,时间一到,他就会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他给自己的要求是每个早上要写出2500个单词,一周完成10000个单词。

写不出来怎么办?

他的做法是继续坐在稿件前,并不转而去做其他事情。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每天的固定时间里,他从来不做其他事情,专心创作。

他说,“有人告诉我,这样的做法有天赋的人会不屑一顾。我从没幻想自己是个有天赋的人,即使我幻想过,我可能也会让自己接受这些约束。”

3

大家对村上春树都比较熟悉。他的创作过程也不是洋洋洒洒地挥洒灵感,更多的是像他的跑步一样,变成习惯。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跑步中的村上春树

土耳其著名小说家帕慕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创作的过程就像一个上班的职员,“别的作家或许会觉得这么说有点侮辱性。但我能接受,我就像一名职员一样工作。”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4

不仅仅个人的创作过程是这样,整个团队的运作亦是如此。

大家都喜欢美国大片,像漫威系列的电影、迪士尼的动画片,好剧本从来都不是哪个才华横溢的编剧一挥而就。这些大片的编剧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他们整天开会,就坐在一起琢磨剧情怎么安排,大家才会比较喜欢。

所有的剧本创作都有截止日期,在这个时间点前,必须交稿。


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

5

其实不难理解,完全放任想象力天马星空的结果可能就是一无所获。人的想法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

你如果下达一个任务,告诉对方你什么时候有灵感了再做好给我,那就完了,鬼知道灵感什么时候会出现?对于作者、设计师或者做创意工作有关的人来说,约束对他们创作的帮助往往比放任自由更大。这听起来有点违背常识,但却最符合创意的诞生条件。

灵感是对创意工作人员来说的,而大部分工作的人需要打破的一个观念就是对感觉的迷恋。你不能等到感觉来了再工作。


6

把任何工作做得出色的秘诀,就是克服自己对感觉的盲目依赖。不要再坐在那里等感觉突然降临,你必须为感觉的出现主动创造约束条件。

那应该怎么做呢?你不妨试试像那些作家一样,给自己设定一个规则,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内,不要干任何其他事情,集中精力处理这一任务。

记住,适当的约束和压力,往往是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好伙伴,而非敌人。

…………

讲点别的:已发送邮件申请加入猫群的童鞋,请注意查看邮件,如果收到邮件了,请尽快添加张一白并且完成付款,2016年11月16日(本周三)中午12点为付款截止时间,逾期视为放弃入群资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