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我老了,孩子会不会嫌弃我呢?

 INIGLOO 2016-11-15


▲图片来自网络



五岁的君宝特别有老人缘儿,跟爷爷奶奶也特别亲近,妈妈为这事有点儿纠结。


1

孩子跟老人玩儿时,妈妈担心老人家会不会容易传染些疾病给孩子啊?


2

如果阻止孩子跟老人玩儿,会不会将来等自己老了孩子都嫌弃呢?


是不是有一些爸爸妈妈们也有这样的顾虑呢?


在孩子和老人“亲近玩耍”这件事上,如果家长顾虑自己的做法和态度,将来带给孩子不OK的影响,是一个很好的觉察。



1


我们可能会很关注事情给我们带来的不利的一面,现在可以先戴上一副OK的眼镜,看到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积极的一面是什么? 




2


意识到自己有哪些能力,和需要负的责任是什么? 



3

关注我们如何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带给孩子正面影响?


4


思考如何既能够让孩子快乐的玩耍,从老人那里获得爱和人生智慧;老人也能尽享天伦之乐,同时又保证孩子的健康?  



5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的感受?  




很显然,担心和顾虑本身,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它们的意义在于为我们传递了重要的情报——那些感到焦虑的事情,都在提醒我们有一个需要被满足的愿望,可以探究一下它背后潜藏的内在需求是什么?


也许我们希望能够有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协调自己心里的纠结,保证安全健康快乐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学会如何与老人相处,而不是一种嫌弃的态度。


弃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心理地位的一种反应——觉得自己“好还是不好”(我OK和我不OK),觉得别人“好还是不好”(你OK和你不OK),这种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地位,不仅影响着我们自己与老人的互动,也确实会影响孩子与老人的互动态度和行为。



大的心理学家伯恩曾经问:“如果一位母亲生了11个孩子,然后她抱怨后面5个孩子根本就不该出生。请问这位母亲的大女儿结婚后,会生几个孩子?”有意思的一个问题,答案是这个大女儿不会只生产7个以内的孩子,而是会像她母亲一样生养11个孩子,然后像母亲一样抱怨,不该生下后面那5个孩子。 


养育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有意无意间接受来自父母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习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待人待己,也包括怎么对待老人。并把这些内容写进自己的人生脚本里,这是一个孩子在童年早期,关于自己未来做出的生命计划,影响着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和成就,也影响一生的生命品质。 


一个人的生命那么长,

但是人生脚本,

每个人在童年就已经写好了,

这是人类的一个局限,

也是我们鼓励父母尽早学习,

如何正向影响孩子的价值所在。



影响人生脚本的三个因素


1

基因

Gene


基因是宇宙写给每个人的独特密码。每个孩子的基因与生俱来各不相同,天赋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 。 有的孩子天生与人亲近,还有语言天分,见到老人就微笑打招呼,小嘴特别甜。有的孩子不善言语,但心灵手巧,可能默默地折几个千纸鹤放到爷爷的桌子上。有的孩子天生好动,喜欢追跑,喜欢被逗笑,有的孩子喜欢安静独处,对着天空发呆。 




2

 父母养育模式 

Parenting


孩子成人后要么复制父母的行为模式,认同父母,父一辈子一辈的传承延续;要么试图摆脱父母的模式,过一种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等我长大了,绝对不像你们一样……”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高度的认同。 


如果父母和老人互动的心理地位是我好你好的脚本,孩子也会学习到用友善地的方式和老人愉快相处。如果父母是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孩子也可能会复制这样的互动模式;又或者同时也接受了来自公众媒体(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图书绘本等),或者重要他人(幼儿园老师,亲戚等)的影响,想我长大了,绝对不像你们那样对待老人。


3

外部环境

External Environment


社会、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教育信息供孩子筛选、判断。孩子会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建立是非观念,树立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挥自己不被束缚的那部分创造力,不断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有一点实在是太太重要了,就是一个孩子是否能活出自主性,也是由他的人生脚本决定的。也就是老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现在就要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以及我们身边的人。

明天还没有来到,从这一点来说,谁都无法预测未来孩子一定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老人相处。


值得庆幸的是,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总是可以在当下起步,从现在开始就戴上一副OK的眼镜,善待身边的人,用你好我好的心理地位与人互动,为自己和孩子都写一个赢家的人生脚本。


如何处理眼下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教练式提问,扩展视角,厘清思路,做出调整策略。


运用我们的五种自我状态。


1

不片面强调某一点,看到有可能影响健康这一不利因素的同时,也看到孩子和老人一起玩耍,对孩子、对老人、对自己,对整个家庭的好处是什么?


(戴上OK的眼镜,以成人自我的视角搜集信息,也让儿童自我状态感到有好处有乐趣,愿意接受。)


2

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明确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把握的关键和原则是什么?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思考如何与老人沟通,让彼此都能心甘情愿地尝试一些改变,比如老人可以勤洗澡通风等好的卫生习惯,父母也可以改善家里的卫生条件。


(确切说是以什么自我状态与老人沟通互动,OK教养二阶课程有人格风车,有安抚圆环,移除亲密障碍物等)


3

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对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需要教给孩子养成的卫生习惯是什么,避免传染孩子需要怎样保护好自己?



如果父母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和老人互动,一定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孩子自然会学习到怎样正向表达自己的需求,怎样友善地协调看似矛盾的关系。可以既照顾孩子健康,又能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和谐氛围。 这是一个在学习中一起成长的过程。


这样梳理一下思路,我想,就可以放下自己老了被嫌弃的担心了。


假若,还有很多焦虑的话,可以做一些较深层面的教练工作,可能是关于人生脚本再决定的部分。


欢迎你走进课堂,

系统地学习心理地位和五种自我状态,

成为自己和孩子最好的人生教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