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丫丫生活幸福 2016-11-15

国医大师李济仁: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

李济仁 首届国医大师

1931年出生,安徽省歙县人,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导读

李教授的“心血管”保健茶配药一共四味主药:黄芪、黄精、西洋参(人参)、枸杞。早上泡起,泡到晚上,喝茶吃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来源:国医大师大健康

了解更多,请关注院长在线微信号:present-wired

特别提醒:文中提到的所有药方及食疗方法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李济仁教授40岁以前,身体也有各种病:心血管毛病、颈椎病……曾被医生判定“要躺下不能动”。如今,李济仁教授已经84岁高龄,却依然每周坐诊、看病,身体好得不得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也和大家一样,有这样的在家配保健方的习惯,因为有医学知识,自配、自用的保健茶对心血管问题很有效,下面公开配方,大家做一下记录!

以下是李济仁教授的儿子,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先生将整理、并公开李济仁教授的自用“心血管”保健茶配方:一共4味主用药物,泡发、用法很讲究。值得所有想治疗心血管病的人学一学!以下为李济仁教授口述:

1、四十岁被医生断言“躺下不能动”

我四十岁左右时,身体大不如现在,颈椎病非常严重,(手臂)发麻。我去医院里看病,以为就是要躺下来了的。大夫一看,说:“像你这个(颈椎的)片子,不仅是发麻,要躺下不能动了,你已经很好。”(现在是2015年)按西医的说法,我现在还很好,说是教科书都要改写了。

2、四十五岁开始喝保健茶

我四十多岁时,工作忙,20世纪60年代受到一些冲击,一检查,什么病都有了。其实精神因素是第一位的,精神不好,小孩又多(5个),总是愁眉苦脸。

四五十岁时,叫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勇气,要锻炼。(自己也)开始锻炼,经常出去旅游,参加旅游团。一杯保健茶,喝了几十年。

3、配方公开的保健茶

李教授的“心血管”保健茶配药很简单,一共四味主药:黄芪、黄精、西洋参(人参)、枸杞

李教授说,一杯保健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配。我们看完之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配:

第一味:黄芪,治好糖尿病。

明清时全国有四大名医,汪机是其中一个。其中汪机要方主要是两味药(人参、黄芪),黄芪是第一位,所以叫固本培元。

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血压的病人吃黄芪可以降血压,低血压的病人吃黄芪可以升血压。此外,黄芪还能降血糖。

胡适,大文豪,徽州人,原来不相信中医,得了糖尿病,医生重用黄芪,60克,八九十克,把胡适治好了。

第二味:黄精,又补气又补血。

黄精,15克或20克。

黄精气血调和,百病不生。黄芪补气,黄精又补气又补血,(所以这碗茶)又可以降低血糖、降血脂。

第三味:西洋参(冬天用人参*)

西洋参10克。

西洋参偏凉性,人参偏温,所以阳热体质之人不能吃人参,吃西洋参,天热时一定要吃西洋参。白血球低、红血球低、血象较低时,可用西洋参。

冬天可以吃一点人参、红参,增加抵抗力、免疫力,也有三降的作用。

第四味:枸杞子,补血。

枸杞是甘温,填精补髓,祛风,肾虚阳痿都可以吃这个,妇女的肾功能衰退也可以吃。

注意:(枸杞)不能煮很长时间,不能火力大,入药要后下,先熬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泡茶可以。

李济仁教授特别指导:血脂很高,血脂高的话加两种药,葛根、泽泻。

高血脂严重的话,加葛根15克或10克都行,葛根粉要少吃,泽泻8克到10克。

有的血压高的话,可以加一点生杜仲、菊花。血压高红参就少吃。

4、“三降”保健茶吃法

用大茶缸泡:泡好后要用盖子盖一下,温热一下。

反复喝:把这个水喝完了,然后又加点开水,温一下,然后倒下来再喝,不要用罐子来喝就行。

早上泡起,泡到晚上,喝茶吃药:(黄精、西洋参、枸杞子)三味药都可以吃下去。黄精像肥肉一样,黄芪比较难吃,要牙齿好。

这一杯茶是“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从医60年的自我保养的精髓,针对血脂血糖血压很有好处,今天公开配方和用法,中老年朋友赶紧收下来。■

【延伸阅读】

李济仁治高血压医案三则

来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李济仁》

1、肝肾的生理性关联

中医学认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阴阳之中又分阴阳。就肝肾而言,肝为阳,肾为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肝为牡脏……肾为牝脏。”牝牡本指鸟兽的雌雄,古人用以比喻肾肝,因肝以阳为主,肾以阴为主。故叶天士又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故临床常有“滋肾水以涵肝木”之说,并被后人广泛应用。

在生理方面,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血养精。肾精充足,肝血旺盛,肝脏功能才能正常;肝血充盛,使血化为精,肾精充满,肾脏功能亦能正常。若肾精亏损,血乏精化,可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乏血化精,也可引起肾精亏损。可见二者互相滋生、彼此依赖、密切影响,所以常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之说。

十二经脉分属于十二脏腑,在经络上肝肾也互为连属相通。《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而奇经八脉与肝、肾的关系亦为密切。冲、任、督脉皆起于“胞中”;督脉的循行与足太阳经、足少阴经相通而络属于肾;带脉则从督脉、足太阳经分出;阳跷、阳维脉也与足太阳经相通;任脉、冲脉、阴跷、阴维脉则与足少阴经相通,这样八脉都与肾相联系。同时,督脉又与任脉相通,与肝经相会于头部。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奇经之脉,隶于肝肾为多。”后来吴鞠通也说:“盖八脉隶于肝肾,如树木之有本也。”强调了肝肾与经脉的关系及其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2、肝肾的病理性

在病理方面,常常表现为肝肾之间的阴阳失调或肝血、肾精的亏损。如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症状如眩晕目赤、急躁易怒等;肝阳妄动,又可下动肾阴,形成肾阴不足,症状如头昏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临床上肝阴虚和肾阴虚,肝阳上亢和肾火妄动,往往分别同时出现,故肝、肾两脏之阴阳常常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肝血虚和肾精虚亦是如此,并且互为因果。

3、从肝肾相关辨治高血压病病案三则

上述之肝肾关系的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其疗效价值是十分显然的。先生据以治疗高血压病,则每有应验,现举验案三则以证之。

例1:宋某,男性,58岁。

1980年5月3日初诊。

主诉眩晕头胀,如立舟车,旋转不定,烦躁易怒,肢体作麻,失眠多梦,素嗜烟酒,宿有咳喘。诊见面色红赤,脉象弦劲,舌质红,苔薄黄。血压190/118mmHg。此肾阴不足,肝阳上扰,气亢血燥,阳盛风动,气与血并走于上之候,故血压升高。治宜平肝潜阳降压。方拟自制之平潜降压汤。

药用:磁石(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炒决明子30g,天麻12g,钩藤(后下)12g,怀牛膝、夏枯草、白芍各12g,干地龙9g,青木香各9g。

5剂后眩晕大减,肢麻好转,血压下降为160/98mmHg。再投刺蒺藜、野菊花出入其间。25剂后,目眩头晕症状悉除,血压恢复正常,失眠亦见好转,唯咳喘旧恙依然。再宗原方去磁石、珍珠母,加肥知母、马兜铃、夏枯草各9g,以顾其本而善其后。经几次访问,该病至今未见复发。

例2:陈某,男性,42岁。

1979年9月14日初诊。

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经常自感眼冒黑花,耳鸣如蝉声,头额及后脑胀痛,不能左右顾盼,坐立不宁,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多梦遗精,稍劳则感头面发热,血压随即升高。脉细数,舌质绛,苔黄腻。血压186/110mmHg。

此肝肾素虚,复因烦劳过度,肝肾之阴益耗,风阳上袭,故血压高;又以肝开窍于目主筋,肾开窍于耳主骨,肝肾亏虚故眼花耳鸣,转侧起坐不利;肾失藏精封髓之职,故神疲梦遗;腰为肾府,虚则腰膝酸软。法当滋肾养肝以降其压。方用自制滋养降压汤化裁。

药用:山萸肉、炒杜仲、桑寄生、怀牛膝、泽泻、淫羊藿、巴戟天各15g,丹皮、玄参、栀子、青葙子各9g。

5剂后头脑胀痛略减,余症同前。

按原方再服10剂,血压下降为166/100mmHg,唯头部转侧仍感不舒。原方去玄参、泽泻,加干地龙、臭梧桐、豨莶草各15g。

再进30剂,血压趋于正常,头能左右顾盼,眼花耳鸣大有好转,精神亦振,夜寐见安,腰膝如常,唯夜间有遗精现象。再按上方增制首乌、刺蒺藜炼蜜为丸,以尽全功。

服成药1个月后复查,诸恙均愈。至今2年,几次追访,一切正常。

【按】

上述两例高血压之所以获得较好疗效,正是以肝肾关系的理论指导临床的结果;反过来,从这二则病例的临床治愈,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高血压病的发生,其病变在肝,根源在肾。而冲任失调则多为女子高血压病(或症状性高血压)之诱因。盖“八脉隶乎肝肾”,冲任自在其中;肝藏血,为女子之先天;肾藏精、精生血,为女子之后天。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有降压效果的80余味中药中,一半以上均入肝经、肾经或肝肾二经。本文所举的两例高血压病,就是根据其病机在肝、肾,选药多用降压药中的入肝肾二经者,如磁石、珍珠母、天麻、钩藤、干地龙、制首乌、牛膝、青木香、刺蒺藜、野菊花、丹皮、山萸肉、杜仲、桑寄生、泽泻、淫羊藿、巴戟天、玄参、栀子、青葙子、豨莶草、臭梧桐等。再根据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如例1,则重用平肝潜阳降压药;属肝肾阴虚者如例2,则重用滋养肝肾降压药,故能每获良效。

例3:丁某,女,45岁,教师。

1984年4月3日初诊。

头痛数年,作辍无常。痛甚欲呕,心烦少寐,纳呆,便结。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血压186/100mmHg。

诊断:头痛(阴虚阳亢型)。

治法:养血柔肝,平肝潜阳。

处方:生龙牡(先煎)各20g,当归15g,石决明(先煎)各20g,川芎15g,生、炒白芍各15g,竹茹12g,延胡索15g,焦栀子10g,钩藤(后下)15g,夜交藤15g。

二诊:服药7剂,诸症皆瘥,投珍合宁片调理。血压值稳定在正常范围。

【按】

头痛一症有外感、内伤。内伤头痛多责之肝、脾、肾。盖肝脏体阴而用阳,本例系肝体阴血不足,遂致肝阳木火易亢而循经上逆,头痛作矣。本例高血压患者症见头痛,遂方用四物汤去生地,加夜交藤,以养血柔肝;合以大剂鳞介类重镇潜降之石决明、生龙牡等,使当归、川芎辛散窜肆之弊受其遏制,而止痛之功却借以发挥,阴阳相燮,升降从顺,则痛若失,血压亦得以控制。■

了解更多,请关注院长在线微信号:present-wired

特别提醒:文中提到的所有药方及食疗方法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