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直接上干货,介绍三家知名度不高,却相当不错的小餐馆。
总有一些餐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心知肚明或讳深莫测的原因,只是口耳相传,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在这个全民知道餐馆后,第一反应查大众点评的时代,这些餐馆甚至不被点评收入,霸道江湖便是其中之一。 说起霸道,大概老饕多少会知道一点他家的重庆风味火锅(啊呀谢谢介绍给我的JJ大师)。这种完全预约制的经营模式,排队据说已到下半年,在上海恐怕也只在UV上听过。而老板坚决不上大众点评,连地址都遮遮掩掩不肯公开,是否真的那么好吃也未实际尝过,但真的吊足了食客的胃口。 而霸道江湖是霸道火锅的另一个品牌,说是江湖菜,实际现在只营业重庆特色面食和有限的小吃,却被去过的同学传的神乎其神。无奈难觅地址,还好美伢老师及时打探到,于是趁兴前往。 店里不过几桌,一眼看去,几组年轻人适宜的烫着要提前预约很久的火锅,我等吃面之人也就被安排在角落。 “吃什么?” 说这当地话的大眼睛男人拿笔,一笔一画的将点单写在纸上。 已过饭点,都已吃过,于是便稍点几样。 首先上场的酸辣粉被誉为当店名物。对这道菜,我还停留在大学后门那搭在黄鱼车后售卖的黑暗小吃里,记得读书时,嘴馋了就去,也不管这廉价塑料盒里装的,是可以吃的食物,还是实验室出来的化学添加剂。 霸道的酸辣粉里辣椒、花椒等等都是重庆直送,这在上海渝菜界倒不是新闻,上海食客越来越挑剔嘛,但他们最得意的是粉,筷子夹起,不断,入口不粘不腻也不难咬,酱料调的也是极棒,越吃越好吃。 “单为这酸辣粉,就值得来一次!” 小菜是红油拱嘴,色泽红亮,入口脆爽,不知之间,便一碗下肚。 面来咯,豌豆杂酱面加肥肠浇头。这豌杂面是无甚多写,沪上川渝面馆几乎家家都有。料理的要点及关键也已被各色美食大V写透,听闻霸道的亮点在于全部手工制作,不用半成品,但我等并不来自巴蜀之地的味蕾也没法分别。只是看上去油光蹭亮,闻上去芝麻和花椒味袭人,尝了一口便就入口不停。 “觉得怎么样?” “豆再酥点就好了,但总体很棒!” “你以后吃这面不要拍照了,赶紧吃啊。” “为什么?” “重庆面两分钟你知道吗?” “这是什么?” “就是出锅入口不得超过两分钟过了会变坏!” “谁说的?” “人家重庆面有行业规范的好哇!” 大笑起来,其实,我还真想不出什么面食能经得起两分钟放呢,哗哗入口,浑身大汗。 边上的火锅青年们也渐入佳境,抽的是熊猫,谈的是准备入藏。眼看毛肚、肠啊、血啊、肉什么的哗哗下锅,也是让人馋死,没吃到火锅都惹了一身火锅味,可惜,轻易约不到。 直到第二天,嘴里还有蒜味,但真的还想再去。 还请食客不要添加该店的大众点评,如老板所愿 茂名北路近新乐路 荞麦道 日本三大面料理里,最不为外国人热衷的恐怕就是最讲究手艺、最有历史传统的荞麦面。我是喜欢荞麦之人,对面的清香和出汁鲜美向往不已。因此,如有荞麦新店,我大多会前往品尝。 荞麦道位于仙霞路,开业并不久,为荞麦料理居酒屋。店里的荞麦面粉为日本北海道直送,以二八配比(80%荞麦面粉+20%小麦面粉)手打做成荞麦面。 店里提供两种面条:一种称为“细切”,一种称为“太切”,仔细看了看,其实是日式荞麦面最常见的两种做法。 “细切”是用荞麦胚乳中心部分磨成面粉做成,被称为“更科荞麦”;“太切”则是荞麦面粉内混合了荞麦壳,就是平时所说的“田舍荞麦”,能同时提供两种面条的手打荞麦面店在沪上非常少见,让人感觉考究。 为综合考量该店的整体水平,细切、太切面条都进行了尝试,并点了3款蘸汁进行评价。 先看面条,细切面条颜色呈乳白色,口感细腻柔软,太切的颜色呈深色,口感较硬,但香味更为突出。 再看蘸汁,店里提供的冷荞麦蘸汁种类也较多。经典的鸭汁做的相当优秀,鸭肉处理的毫无异味,入口咸甜,汤汁香气四溢; 以牛内脏煮做成的蘸汁也相当不错,比鸭汁味道更浓,牛肠柔软有嚼劲,配上面条很棒; 最后呈上的核桃蘸汁因并不是常见蘸料,所以本并不抱什么期待,但口感厚实香甜,特别适合用来搭配“太切”荞麦,算小小的惊喜。 店里的面条和蘸汁都能单点,也给客人更多的组合选择,此外,该店的荞麦豆腐、荞麦烧味噌等小菜也在沪上同类店里不多见,显得比较特别,显示出该店对荞麦料理的专注和专业。我觉得,以我这次访问的样本,该店在沪上日式荞麦店里应算是顶尖了。 钵泉 有不少料理店,平时不缺客源,有的已开了很多年,已经有了很稳定的生意,但因为受众范围的原因,在大众点评及美食圈里却看起来冷清,给人感觉好像没什么人去,这样的店在魔都的外国人聚集区很多见,钵泉 de source就是其中之一。 钵泉在一栋破旧的商务楼里,七转八弯才能找到,按照一般开店的要求来看,真是毫无市口可言,但开业居然已过十年。虽然团队在去年进行了调整,不过从装修来看,还是给人非常陈旧的感觉。 现任大厨是日本人,从业超过30年,店里居酒屋样,和洋食皆有。女将总是在笑,深夜到店,人声鼎沸。松开领带的霓虹金抽烟喝酒叽叽喳喳,人气爆棚。 店里的第一招牌是御田,俗名关东煮。这家的关东煮全部为自家做,汤汁用出汁熬制,再加酱油调味。说到魔都关东煮,食客第一想到恐怕是喜都乃,但钵泉做的也很不错。如果尝惯了一般小店的半成品关东煮,到这里来会觉得截然不同的。 “实在是太好吃了。” 要了两道鱼生,竹荚鱼和鲭鱼,都是长崎产。鲭鱼腌渍的浅,好吃。 “竹荚鱼鱼骨做个炸物吧。” 服务员悉心的说。 “好!” 洋食。是店里的第二招牌,服务生推荐了油浸虾,在橄榄油里加入黑蒜汁,放入煮虾和番茄,和面包一起吃,浓厚的香气和后味。 “虾肉几乎没有调过味好像,就靠汤汁。” “真是独特的做法。” 再上了一道猪排料理,将炸猪排放入煮汁,上面敲个生蛋。猪排饱吸出汁味道,又洋气又和式,只是卡路里实在太高了。 炸鱼骨也拿上来了,深夜的小店依旧吵吵闹闹。 主食有意面、拉面和寿司,应有尽有,就像老板所说。“从关东煮开始,到和洋食结束。”要了明太子意面,是日系意面的常见做法,喝酒,拌匀,不一会儿就全部吃下。 “古北虹桥这里有意思的店很多啊。” “恩,还是要多来发掘发掘。” 女将铃木如高级料理店一样带着店员在门口送客,下楼,优步早就等在楼下,又到午夜,满足的回去了。 #再次重申作者保留文字和图片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