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逻辑

 朱古力mtpspll9 2016-11-15

18

内蒙古中医药

理论探讨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逻辑浅探

王宏利*通讯作者:刘庚祥*

摘要: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它既不同于严格的逻辑思维,也不是直观的灵感思维。取象比类思维具有自身特定

经过取象、移象、比类的过程,最终得出思维结果。这一过程的发生是以某些事物存在的时空相的逻辑性。它以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

同、数类相符或态势相似等为逻辑前提。关键词:取象比类;思维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思维方面对中医学进行研究,以求发现其与现代医学的异同之处,并指导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学在现代科学环境下的发展。中医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取象比类”。这种取象比类思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习惯运用的逻辑思维有些不同,只有了解

“取象比类”思维,会熟练运用“取象比类”思维,真正地理解并运用中医,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医。要了解这一思维方式,就必须了解三个内容:①概念与象的涵义。②什么是取象比类。③中医四诊如何运用取象比类。1概念与象的涵义人类认知过程中,是主体以客观世界为参照物对客体进行的一种间接反映,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一个复杂的中介系统。作

为个体,这个中介系统主要受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体系等多方面影响。而作为一门学科,

其中介系统则是本学科产生时所处的主要知识体系模式影响。中医与西医的这一中介系统截然不同。

西医对疾病认知的中介系统是现代医学理论和逻辑判断的结合,中医对疾病认知的中介系统是中医学理论和取象比类的结合。究其原因,则是两种医学形成时所汲取的哲学与知识体系的截然不同所致。

西医学从开始之初,这一中介体系中就汲取了大量的古代朴

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要求明确的定性、定量、定

位,这种明确具体的中介体系,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了严谨

的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对具体事物运用数学与逻辑不断进行抽象的结果。其经过更高层次的抽象时会发生泛化,即概念的外

延会扩大,甚至形成新的概念。而其泛化的过程会受历史、文化的

影响。

中医学形成之际,这一中介体系则汲取了中国特有的阴阳五

行、

气化学说、天人相应、天人互感等哲学思想与《易经》之万物皆处变动之中的内核,其内涵和外延都是变动不定的,不去要求明

确的定性、

定量、定位,只寻求变动之中的“中节”。这种变动不确定的中介元素,我们称之为“象”。“象”是中国古代学术利用思维

的抽象力、概括力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进行直接抽象的概括,然后利用组合形象、

文字的方法形成名词术语。这些名词术语不具有确定性,只是描述的一种中介的动态,但它与概念一样,亦可

以作为思维的基本元素。

由此,确定的思维元素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自然是确定的,动

态的思维元素所形成的思维自然是动态的。

2取象比类

思维元素的不同也决定了思维过程及方式的不同。中医的

取象比类”思维,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象”这一动态的思维元

素进行分类比较而得出意义。既从某一种或某一类事物中抽取的

某种

“象”———取象,将其赋予各类的事物———比类。反过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各类的事物独具有某种共同的

“象”。而取象或者比类的基础,则是以某些事物存在的时空相同、数类相符或态势

相似等为前提。

如:在同一时间段存在的事物具有同一类“象”。

在春天存在的风、春天的树木、春天时人体的生理状态、春天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院(110032)

2012年7月16日收稿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018-02

的气候特点等都具有同一类“象”,我们称之为“木象”。在同一空间存在的事物也具有同一类“象”。在所有事物上部的部分,都具有“阳象”,所有事物下部都具有“阴象”。

数类相符的事物具有同一类象。所有可以被归为三类的事物,其中一类会具有“天象”、相反的一类会具有“地象”,而两类之中的一类会具有“人象”。所有可以被归纳为五类的事物,都具有“木火土金水”之象。五脏可以归为五类,故五脏具有“木火土金水”之象。

同一态势的事物也具有同一类“象”。

所有具有好动的、热的、向上的、积极的态势的事物都具有阳象”。

所有具有喜静的、冷的、向下的、消极的态势的事物都具有阴象”。

功能相似的事物具有同一类“象”。春天时人的生理功能具有升发体内阳气的特点,被归纳为肝”,春天的气候具有升发大地内在阳气的特点,被归纳为“木”,

那么肝与木具有同一类象。当然,取象比类发生时的依据,不仅仅为上述四种,但这四种取象方法却是最常见的。比类的过程与取象的过程同时发生,几个事物具有共同的象,是在比较之中发现,所以可以说,取象时所取象的对象就是各类事物。当然,比类的过程也是“象”泛化的过程,只要某些事物具有相同的象,或者说可以共同取象,那么这些事物就会互相汲取其原本的功能或作用,使其泛化并扩大。如风原本可以使树枝摇摆、春天的风多会“打旋儿”,肝与风皆具有“木象”,那么,泛化之后的肝,也具有了风一样的使人体四肢摇摆,使人体的动作“打旋儿”的功能或作用。取象比类不是单纯的比喻,其发生的基础有内在严谨的逻辑性,这也是“象”泛化的一个前提,如果仅是单纯的比喻,比喻者和被比喻者仅在某些相似的基础上发生联系,

而不会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的逻辑同一,其功能和作用也将不会发生泛化或扩大。3中医四诊如何运用取象比类中医学取象比类的诊断方法正是观察人体疾病状态下的各种症状,将其归纳为某种“象”,然后返还于人体,看这种“象”可以在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百骸关节、经络腧穴之中哪一种或一类事物当中取得,以此来为疾病定位。再根据此种“象”所应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在疾病状态下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以此来为疾病定性。亦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症状所取的象的实态或虚态来定量。只不过这种动态的思维元素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疾病的定位、定性、定量,也是动态的相对的,并非西医样具有静态的绝对性。如:某位患者具有以下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这些症状可以取很多的象。人体原本的生理是中和或中节的,应该既不发冷,也不发热;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现在发热了,说明有了“热象”,而且是“实态”。恶寒了,不喜欢寒冷了,说明体表寒冷过多了,这是“寒象”实态的一个表现。无汗,正常自然界天““““

免费试读已结束。您可在电脑中打开百度文库,购买文档后即可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