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氏文化】古人轻辞天子,今人役吏必争——再谈季子让国

 崔季廊坊 2016-11-16


上文笔者试谈《季子是让国吗》,笔者的观点是1,季子和叔乙是两个人,叔乙是庶兄,季子是嫡弟。2,是季子让国给叔乙。3,《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可靠,《元和姓纂》不可靠。4与其说季子让国到不如说叔乙占位或争得。

本文从另一观点质疑季子让国。

季子让国美名传扬,因而“世为公卿”。堪比尧、舜、许由等古之圣贤。细读古籍却发现季子并未让国而引退,并未跑到崔邑那个地方过着农家的“田园生活”。崔邑只是封地,崔氏仍在营丘“世为公卿”。到了第九代崔杼更为“齐正卿”。这么季子只让出“国君”,还要腑首称臣。这不是宁做鸡后,不为牛首吗!何苦来!要想弄请季子让国究竟是什么回事,还得从古代禅让谈起。下文笔者从古今禅让及篡夺两个方面考证季子让国的真伪。

一、有禅让之说——古人轻辞天子

笔者通过考证历史认为:禅让和篡夺(或争取)是两个时代政权转移的不同方式。原始社会切实有禅让,奴隶社会以来利益是人们的根本,绝无主动禅让之举。我崔氏祖先岂能把偌大的侯国拱手让人。我们再看看原始社会是怎么样禅让的。还得从尧舜禹谈起。笔者认为历史上的尧舜禹是部族的世袭封号,并不是指一个人。如鲧被诛杀至少有三次:第一次因为治水失败,被杀之羽渊,第二次因反对舜继尧位,又诛于羽山,这次与共工、欢兜同时,又第三次被诛杀于羽山。一个人死一次就完了,怎么被杀死了三次,这是不可能的。鲧和尧舜禹一样都是部族世袭的封号。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这些部落既有禅让、又有篡夺。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中说:“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住的是没经修整的茅草房,连栋木椽子都不曾刨光;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场;冬天披块小鹿皮,夏天穿着麻布衣。就是现在看门奴仆的生活,也不比这差。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锄带领人们干活,累得大腿消瘦,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就是奴隶们的劳役也不比这苦。这样说来,古代把天子的位置让给别人,不过是逃避看门奴仆般的供养,摆脱奴隶样的繁重苦劳罢了;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也并不值得赞美。如今的县令,一旦死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总有高车大马,所以人们都很看重。因此,人们对于让位这件事,可以轻易地辞掉古代的天子,却难以舍弃今天的县官;原因即在其间实际利益的大小很不—样。)原来古时候做天子是样苦差使,怪不得许由坚辞尧让的天子之位,他不愿意干社会公仆这份苦差使。可是我崔氏祖宗不是生活在这个时候。天下是姜子牙运筹帷幄、亲临战场打下来得。本该继承的利益不会象史书上那样轻轻而过或毫无踪迹让给他人。这中间的原因只有后人慢慢的思考。

二..无禅让之说——今人役吏必争

谈起古之禅让,人们言必称尧舜,孔老夫子更是称尧舜为古之圣贤,“大哉尧之为也,巍巍乎,君唯天为大,为尧则之.”“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以至现代。毛泽东讴歌“六亿神州尽舜尧”,刘少奇则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可见开禅让先河的尧舜深入人心。细读古史,不料让人大跌眼镜。首先对禅让提出怀疑的是孔子的忠实信徒、亚圣孟轲。他在《孟子·万章》中记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为舜,有诸 ?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居尧之宫,辟尧之子,是篡也,非天欲也。”接着韩非在《韩非子·说疑》中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直接向“禅让说”挑战。西晋年间有个盗墓者名叫不准,盗掘了魏王的墓冢,结果发现了古书共有10万余字。这就是被后人命名为〈竹书纪年〉的古籍。但是古本《竹书纪年》留给了后人截然不同的印象:“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篡尧位。”这和韩非子所提到的“舜逼尧”无比相似,却截然相反于儒家的“仁政”理想。这样一件对于强权本身的描述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本,相互抵触。无论事实究竟是怎样,我们再看看《史记正义》引《竹书纪年》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丹朱,为尧之子。就是说舜在尧病危时囚禁了尧,并为难丹朱,使丹朱不能见到其父。尧舜时父系稳固,部落首领有意传子,如尧曾想传子丹朱,被舜援“禅让”旧制夺权;舜欲传子商均,又被禹禅代。因此《韩非子》有“舜逼尧,禹逼舜”之说。至禹则原始社会走到尽头,部落首领均已转化为世袭贵族,禹子启得到各部支持世袭统治权,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尧被舜囚禁起来,而忠于尧的臣和子都受到了流放。尧是在软禁中熬过了二十八年的余生,凄惨地死去的。这传说记载于书籍的时间并不比尧舜禅让的记载晚。连司马迁也在《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政……尧辟位凡二十八年,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汉书·律历志下》:甚至大禹还当着群臣的面,毫不客气的教训起舜来了。他说“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 禹的真实意思是,帝舜不够资格继续执政,而应当清心寡欲,等待上帝重新受命。这不是公开逼帝舜下台吗?所以帝舜不得不“荐禹于天为嗣”,舜表示:“惟汝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惟汝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钦哉!慎有乃位。……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在。” 与(《史记·夏本纪》)一起看这不是逼宫是什么?以后凡乱臣篡位无不打着尧舜的旗号。当曹丕逼着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自己之后,说了一句:“我算是明白尧舜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看来古代圣贤就没有禅让之说,只是后人美丽的传说和理想。我崔氏祖宗焉敢不按当时纲常制度办事,冒大逆不道之举,把国君让给庶子叔乙,还得上殿称臣,伴君如伴虎。做此置身于险境。所以我崔氏祖宗也和历史上任何让国、禅让一样有他的无奈和苦衷。

笔者认为,当时历史情况是周朝初年,奴隶社会制度已经完善,嫡庶区隔已经非常严谨。当丁公卒时,季子非常小,不能理政,由叔乙代理。季子长大成人后叔乙已经羽翼丰满。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崔邑封地。叔乙“得”国后,送季子个“让国”的美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