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提前知道2017高考语文考什么?先看看北京卷长啥样!

 许愿真 2016-11-16

据专家说,

  具有强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北京卷,

  是2017年高考语文样卷最有参考价值的!

  想知道明年高考考什么?

  请先吃透北京卷的套路!

  北京卷作文一般喜欢考啥?

  从“爱因斯坦和手机”“老规矩”“与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到“老腔”“书签”,

  就算作文题也要有“派”,

  遇到这样的北京卷作文题,您是真没辙!

  估计出卷人是这样想的:如果一道作文题不讲究、不局气,那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命题综述

真题回放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2016年的北京卷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引出“‘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一文题,与2015年用《说起梅花》引出“深入灵魂的热爱”这一文题相比,在形式上一脉相承,都是采用读写一体的命题形式。

  在内容上,“双线并行”的内涵是北京卷作文命题的传统。2014年采用单一作文命题时,北京卷就考查了“老规矩在当代被重提”这样既涉及到对历史传统的理解,又关系到当下生活认知的题目。2015年首次采取“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共度一天”对应历史人物的了解;“深入灵魂的热爱”关系个人生活的感悟,二者并行的特征更加鲜明。在2016年的作文题中,“‘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涉及对传统艺术的体悟和阐释,“神奇的书签”对应个人“读书”

  经验的思考与表达,是北京卷一贯命题思维的延续。

  

  审题关键点

  一、思路力求突破

  虽然北京卷连续两年都有一道作文题从阅读题中延伸出来,但2016年在思路上有很大的突破。

  2015年从《说起梅花》到说起生活中的其他一“物”,本质上是写作思路的类比,在写法上引导价值很大。作者用“梅花”这一具象来传达关于民族精神、民族交流等“灵魂”层面的内涵,学生也应同样借助具象的载体传达背后“深入灵魂”的意义。

  而2016年从《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到解说“‘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虽然在思路上仍有引导,但同时也有了限制,体现在题干要求中就是“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化的积淀、思考和表达。这种题目思路的突破,考生审题时要能心领神会。

  二、文体特征鲜明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北京卷作文的要求更加明确。“书签”一题,在“记叙文”的要求之下,提出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的具体要求。这恰恰对应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常见的两大误区——只顾叙事而忽视了主题的集中、仅有叙述而忽视了具体的描写。“老腔”一题,在“议论文”的要求之下,也提出了“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等具体要求。对考生来说,审题时不仅要明确考场上“写什么文体”,还要进一步明确“做到哪些才算是写好了这种文体”。

  三、内涵准确恰当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以传统戏剧形式为载体,审题时,在了解“老腔”是什么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延伸挖掘。“老腔”当中包含着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它的传承形式是什么样的?它的唱腔特点是什么?“老腔”是传统的文化,它与现代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作为传统文化的“老腔”能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怎样的震撼?这些都是可以思考和写作的内容与方向。要注意的是,行文要紧扣题目要求,避免偏题跑题。延伸与发散要尽量围绕“老腔”和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

  “神奇的书签”是一篇想象文,审题时,思考重点主要建立在书签本来的作用以及想象中的书签会有哪些神奇的作用。针对当下快餐文化浮躁阅读的现象,文章可以书写自己通过这种书签而引发的对于阅读的思考,以及它所给予的知识、文化以及它所带给你的精神世界。通过想象,在素材的选取上可以书写自己所读的一些书籍,认识到的一些作家、作品人物,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达到自我精神的陶冶和洗礼。审题的关键点是:“书签”一题强调天马行空的想象,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故事。

  

  立意角度

  一、“‘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立意角度

  要关注“震撼”二字,对“老腔”的精神魅力加以阐述,叙述角度要偏宏大,细节要深入人心,不可浮于表面,要具有感染力。立意可从以下三个大的角度入手:

  1.“老”。随着时代更新换代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变得多种多样,传统文化在逐渐老去,老一辈的很多艺术形式在趋向消亡,如何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过传承的火炬,将传统文化更新迭代、再创辉煌?有什么比时间的长河中人类激起的不屈浪花更令人震撼呢?

  2.“腔”。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从“老腔”本身的艺术魅力入手,和其他形式的声乐对比,以“大河滔滔”对“细流涓涓”,凸显出“老腔”的独特魅力。

  3.“老腔”。“老腔”是极具西北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而广阔的大西北,从来不缺乏艺术素材,西北人民独特的地方气质,老农们豪迈旷达的性格特征,大西北广袤厚重的地理形态,都是极具震撼力的。

  二、“神奇的书签”的立意角度

  这道题目要求发挥想象,且文体限制为记叙文。与其说是“书签”,不若说是“读书”,扣题很重要,千万不可偏题。立意可从以下三个大的角度入手。

  1.伴着“书签”,与古今中外作家的交流。一个书签就是一个标记,陪着作家走过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体味世间百态、悲欢离合,这是作家的魅力。

  2.伴着“书签”,与一部名著的交流。一个书签就是一个标记,一本书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无一不于我心有戚戚焉,这是作品的魅力。

  3.伴着“书签”,穿插于同类型的作家作品。勾连文学史,荡漾在文学的海洋中,纵横捭阖,独上浪头,也不失为一种潇洒。

  ……

  

  2017备考建议

  2016年北京卷大作文稳中有变,选材思路与考查目标更显成熟。“稳”的一面,体现在形式上是读写一体,作文题从阅读题延伸出来;“变”的一面体现在二选一作文题的审题构思与文体差异性。

  具体来说,这种成熟的背后,是对语文学科本质的探索和解读。学生学语文,不仅要读懂、读通、理解他人,还要能写、会写、懂得交流,这是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采用“读写一体”这种命题形式背后的逻辑。学生学语文,学习的是人类、民族和社会的共同意识,同时也是自我、心灵和情感的独特体验,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仰望星空,这是提升两篇作文差异性背后的逻辑。因此,2017年的考生有必要全方位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试题的挑战。

  在文体方面,2016年作文题分别落实为“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也是首次明确体现在题干要求中的。(相比之下,2015年只明确了“记叙文”,另一题则“文体不限”。)2017年的考生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文体意识,不仅包括对文体形式的把握,还包括对文体目的的理解。

感谢关注《语文周报》官微ywzbgf

责编:蓝风

涉及其他版权问题,

敬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19264816@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