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厚博大 刚正中直——程大利山水画品读

 风影墨客 2016-11-17

宽厚博大 刚正中直

——程大利山水画品读

文/徐晓红

程大利不仅是一位学者,同时又是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的画家。多年以来,程大利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从经史子集到古代画论,从先贤画作到古典哲学,都被他广泛涉猎,形成了他对中国画全面而又深刻的认知。中国画是修养的表征,是人的心性不断复归自然的印证。画家的思想情感借助笔墨表达出来,实现对人类心灵的抚慰,同时带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绘画是程大利逸情的手段,他画出的不只是一种对山川外型的描绘,而是他内省的感悟与抒写。由于这种对内的体悟,使得他更为深刻地将客观的山川融化为一种内心情绪的形象代表,实现对山水的审美抒情。故而他在艺术情趣上透出清逸、消散和疏淡的风致,以深沉典雅的风韵、消散疏放的气象表现出一种逍遥的心境与散淡的情绪。这种有我之境已不再是客观对象的再现,画面不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形似,而是借自然物象抒写由笔墨趣味传达出的心灵境界。

程大利在笔墨上追求简淡平和的意境,将大开大合的山水之象转化为平缓明净的面貌。他作画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笔苍劲而灵动。他审慎而放松地用笔线、笔触,顺笔、逆笔,中锋、侧锋,拖拉摁捺,点擦皴染,自由驰骋,不求笔到,而求意到。墨色由浅入深,有时精心层层积染,有时及时捕捉和留住偶然得来的墨色效果。在写与染的关系上,写不到时,他力求“染”到。在他看来,自然山水不是宇宙中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人类生活和精神意识密切相关,蕴藏了道禅等中国哲学和宗教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不单纯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反映,而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反映着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在貌似简疏的笔法、墨法中,却蕴含着微妙的变化,充满“似嫩而苍,似枯而腴,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神妙之趣。

“师造化、得心源”是山水画所追求的理想高度,是高于自然精神的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程大利凭借多年来的饱游沃看,汲古而出新,以其朴茂的笔墨、无限的意趣,进而达到其艺术创作的心化境界。也就是说,他的参照物是自然之山、之水、之物,笔墨所表现的意境是自然之物所无法代替的心象,无论是大幅巨制,还是小品山水,都能显现“超象外”的深远之境。

程大利的山水作品并不是流于技巧的肤浅表现,而是交融在深阔的文化背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学术底蕴。他一面探寻着中国绘画内在的规律,一面又思考着笔墨上的蜕变和创新。他变的目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探险求新,而是在不断攀缘绘画的精神高度。他活跃的审美思维,促使他的笔墨经常辗转于传承与发展之间,不断走向面目丰富多姿的新境界。


收藏热线:13910368991 养心嘉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