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圣何朝宗,把佛请回家

 云中公子 2016-11-17

 何朝宗,又名何来,中国明代瓷塑家,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他的瓷塑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何派”艺术。

    瓷器是中国的独特艺术。中华大地上的瓷器窑口众多,但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知名艺术家却凤毛麟角。中国各个艺术门类皆有“一代宗师”,如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诗圣”杜甫、 “茶圣”陆羽,瓷器工艺里其实也有一位“瓷圣”——明代德化窑的何朝宗。但何朝宗的人生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迹却是极其模糊的。

    《环球人物》记者近日采访了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泉州市陶瓷研究者陈栋青,试图了解这位瓷圣的艺术人生。

    谜一般的“何来大士”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何朝宗的祖上被拨民拨到福建德化县隆泰社厚苏村屯垦(现浔中镇隆泰村后所)。福建沿海多崇仙信佛,庙宇众多。何朝宗的祖父、父亲及哥哥都是为庙宇做佛塑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后来学做瓷后,对宗教题材情有独钟,作品多为神仙、弥勒、罗汉、观音等,尤其观音,生动神妙,有人作诗赞曰:“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久而久之,“何来”成为何朝宗的雅号。

    “实际上,史籍中关于何朝宗的记载极为稀少”,陈栋青说,“《泉州府志》仅有一条关于他的记载,还是在王弼底下。”这条记载写道:王弼的小名叫盛世,诗文书画都很擅长,尤其精于佛塑,造型细致独特……又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许人,或云祖贯德化,寓郡城,善陶瓷像,为僧迦大士,天下传宝之。”

    从这条记录来看,何朝宗和王弼应该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从泉州南门天后宫保存的王弼雕塑的天妃造像及墨书纪年款识来推测,何朝宗大约卒于万历年间。何朝宗寓居泉州,但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人,只能推测他祖籍德化。

    据陈栋青推测,王弼与何朝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当时特别有名的工匠,都会和文人画家混在一起,甚至达官贵人也会与之交往。还有种说法,说何朝宗与画家陈子和也是好友。”

    何朝宗的身份居所等在清代便众说纷纭了。如乾隆《晋江县志》里也出现了何朝宗的名字;到了道光年间,《福建通志》干脆说:“何朝宗,泉州人。”因为泉州包括德化和晋江。

    在德化,至今还有何朝宗的故居。据说,他为家乡附近的白泥崎碧象岩、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等处都雕塑过佛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存至清末和民国时代,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的普陀观音,一直保存到上世纪60年代。

    一个完美主义者

    何朝宗的人生扑朔迷离,对其作品的说法也纷杂不一。张圣福等编的《中国国宝》认为,何朝宗的作品仅有40余件;英国收藏家唐纳利著的《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则认为,何朝宗的作品总数可能达到1000件。

    何朝宗的作品以瓷塑为主,实际上是绘画与雕塑的完美结合。他继承了唐代佛像艺术的风格,把瓷泥通过双手雕塑成型,然后经过高温烧制,手要巧,窑火也要精准控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

    “何朝宗极为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少有雷同之作。其传世作品极少,经本人认可的盖有‘何朝宗印’的得意之作更是少见。”郑炯鑫介绍道。

    德化陶瓷博物馆有藏品5000多件,其中的镇馆之宝,就是何朝宗瓷塑佛像,其中一座为文昌帝君塑像。文昌帝君是道教及民间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集富贵与俊美于一身。而何朝宗所塑的文昌帝君,“国字脸,丹凤眼,大垂耳。头戴进士帽,身穿宽袖长袍,倚坐在岩石上,雍容大度。他左手执经卷,右手自然下垂,袖臂及衣身下摆各随手足之势,或弯曲转折,或突起拖拽,或深陷掩映,极富层次变化。座下岩石也很逼真,与整个雕塑浑然一体。塑像背钤葫芦形‘何朝宗’印款。”

    何朝宗的印款有方形和葫芦形两种,据陈栋青分析,道教人物用葫芦印多一些,“因为葫芦的谐音是福禄,道家有福禄寿三星,而且葫芦本身也是一件道家物象。”

    明代以前,中国的佛塑多以大型佛雕为主,比如各地的石窟,庙宇里的森严佛像。何朝宗却“以小见大”,以瓷器的形式,将佛像化为一尊尊小到能供奉在家中桌子上的雕塑,让人们感到佛在家中、佛在眼前、佛在心中。

    他更是一个艺术上的完美主义者,崇信“小而精”的理念。从用料这一步开始就非常讲究,他用的瓷土取自德化城关附近的观音崎,经过多次淘洗炼制,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陈腐之后才可使用。他还独创“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据说,他的每一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先摆放在窗口,让路人评论,稍不称意,就推倒重塑。

    故宫也收藏有多件何朝宗瓷塑仙人、达摩等,神态各异。其中一件瓷塑观音,盘膝而坐,温良娴雅,细致刻画的衣纹和柔润如玉的瓷质,将观音的庄重表现得惟妙惟肖。而最耐人寻味的是,这座观音的面部明显带有一种男子气质。

    据佛经记载,观音本是一国之太子,成佛后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据说他普渡众生时,能作32种变化,其中女人仅是他的变像之一,因此,在我国唐宋以前的佛教艺术中,观音一般都是以男性形象塑造的。到元朝时,有一位姓管的贵族妇人刊印了一本《观世音菩萨传略》,说观音是妙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从小信佛,这才有了女观音。

    何朝宗的瓷塑观音中,也有女性形象的。他非常注重细节,他会按照中国人面孔和衣着打扮来塑造观音。如现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渡海观音》,丹凤眼,头顶盘髻并贯一如意,完全是当时中国女性的形象,尤其是双手藏于袖内作左拱之势,与当时妇女的“万福”之礼很相似。

    何朝宗还塑过达摩、菩提、关公等像,都别具一格。 “他的佛像,没有那种正襟危坐礼仪束缚下的沉闷压抑感,而是体现出一种自然、淡泊、空灵的宗教艺术情趣”,郑炯鑫分析道。

    如《达摩渡海像》,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不畏艰险,千里迢迢从印度渡海到达中国,因为与当时的执政者梁武帝不投缘,后来去了嵩山少林寺,开创了禅门一派。何朝宗的塑像里,达摩被置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上,双手合抱在胸前,双眸深邃,凝视远方,东渡弘法的抱负和决心,被艺术家表现得恰如其分。

    海上丝路走出去的“中国白”

    “何朝宗是德化窑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成功与德化瓷在明代的兴盛分不开。”郑炯鑫馆长说。

    德化位于福建中部,历史上隶属泉州府管辖,自古便有“福建瓷都”的称号。宋代的德化瓷业已崭露头角,是当时的名窑之一。至元代,德化白釉与青白釉等均畅销海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记载:“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大量的瓷器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

    到了明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泉州成为更加重要的交通港口。尤其是德化窑的白瓷,借着天时地利,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中国有两种白瓷最为著名,一个是永乐时期的“田白”,白里泛青,带暗刻,是由江西景德镇独家为皇室烧造的;另一种就是德化瓷,纯白,如葱白,如猪油。它的胎骨细腻温润,俗称“糯米胎”,带有晶莹光泽,能呈现出玉质一般的感觉。

    明代瓷工对瓷土的要求非常严格。而白瓷的釉也很特别,釉灰量较少,是典型的钾钙质釉,釉层薄,经过烧制后生成的玻璃成分相当高,极有利于透过这层薄釉面,显现出胎体的白度。

    德化窑生产的白瓷,白中又微闪黄,由于原材料配方不同,其品种可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这些瓷器大量销往国外,被法国人称为“鹅绒白”,后统称为“中国白”。

    至明代晚期,德化窑白瓷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当时泉州人陈懋仁作《泉南杂志》写道:“德化县白瓷,即市中博山佛像之类是也……初似贵,今流播甚多,不甚重矣。”

    1000多年来,德化白瓷被销往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亚、欧洲等,这些地区大都发现过元明清历代出口的德化瓷。

    德化窑的瓷器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受到收藏市场追捧,作为德化瓷精品的代表,何朝宗的佛雕更是屡屡拍出高价。香港拍卖行2014秋季拍卖会上,一件何朝宗白釉达摩陶瓷立像以1444万港元成交(约合1220万元人民币),这是德化窑陶瓷首次拍出千万元高价。不久前,藏家刘益谦在北京以552万元购得一款何朝宗制观音坐像。

    据说何朝宗晚年花了很长时间,精心雕了十八罗汉,可是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窑变。他大受刺激,带着烧坏的十八罗汉隐居深山,一代瓷圣从此不知所终。

    虽然时至今日,何朝宗的生卒年月都已不可考,但他开创的“何派艺术”被广为继承。明代何朝宗的作品已经很有名气了,到了近代,更有“瓷圣”之名。近代许多德化瓷的老艺人如许兴泰、苏清河等,依然在仿制他的艺术作品,只是神似居多,无法媲美,更难以超出——再一次证明了,越是了不起的艺术家,他的气息和文思,越是后人模仿不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