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具有正直高洁的人和事例

 iProD 2016-11-17
1.不贪为宝”的子罕
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贡献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是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岂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
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我是个小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实在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于是在本城找个地方让其住下,介绍加工买卖玉石的商行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做老板去了.
2.海瑞
一代清官——海瑞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回族政治家.海南琼山(今海口)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济,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3.包拯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钱进行贸易,每年累计亏损十多万,包拯上奏全部罢除.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4.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波宁海人.其书斋名逊志,蜀献王改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被乡人称呼为“小韩子(小韩愈)”,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东阁大学士吴沉、杨枢的举荐,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方孝孺.太祖见方孝孺举止端庄,学问渊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由于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先德化而后政刑;而太祖则主张以猛治国,运用严刑峻法控制官民,所以他没有对方孝孺加以重用.虽然如此,太祖却有意让方孝孺日后辅助自己的子孙,于是任命方孝孺为陕西汉中府教授.后太祖之子蜀王椿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并亲题“正学”二字赠其书斋.
东晋的陶渊明
唐朝的魏征,房玄龄,狄仁杰,宋景
北宋的包拯
南宋的岳飞,辛弃疾,陆游和文天祥
明朝的于谦和海瑞
清朝的刘庸和林则徐
近代的朱自清
当代的焦裕碌,孔繁森和任长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