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师一生——李令倩老师,我们心中的女神

 金苹果6 2016-11-17

本文摘录自《远去的女附中》


郝新平

1967届高中

阴冷的一月,我们,两个已不年轻的师生,挽着臂膀,走在西单附近这条少年时代熟悉的辟才胡同——如今已经扩展为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裹在白色冬衣冬帽中削瘦的李令倩老师仍然身材挺拔,不失年轻时的气质——美丽、傲然。“挺冷的,回去吧,李老师!”从她家到地铁站有750米,我一直劝她不要送了,她执意不肯。“就到这儿吧,别过马路了。”停住脚步,我说。猛然,伸开双臂她将我揽入怀中,我们就这样深情地相拥在红绿灯下,彼此温暖着,依依不舍。直到我过了马路向着地铁站口走去,回首中,她仍站在那边向我挥手告别,笑容凝固在冬日的萧瑟中。

方才在她的家里,那间小小斗室中,钢琴占据重要位置,她掀起琴盖,接着,《献给爱丽丝》《叶塞尼娅主题曲》便从指尖流泻开来。几十个国家的冰箱贴争奇斗艳,显示主人热爱旅行、热爱生活的足迹。


旅行中的李令倩老师

李老师命运坎坷,生命中遭遇到太多可以称为人生灾难的事,但她在学生面前却永远保持微笑。没有抱怨、没有气馁,甚至没见过她掉泪,从来没有。冬去春来,岁月将我们的双鬓染白,当我们师生的生命都在不顾一切地老去时,她的生命仍然绽放坚强、美丽,令我,她的学生自叹弗如!


李令倩老师近照

说起李令倩老师,大家公认她是我们中学时期最喜爱且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当年我们把她当作大姐姐: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少女给我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小女生当班主任,教我们几何。大家的第一印象:哇!眼前一亮,年轻、漂亮,充满青春活力。


年轻的李令倩老师

课上,她清脆的声音、甜美的笑容,清晰的逻辑、严谨的推理证明,干净的板书、漂亮整洁的几何图形,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因为她聪明过人、功力深厚,而且肯定与她下大工夫备课有关,她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是教实验班的老师啊!那时大家最喜欢上她的平面几何课,因为不枯燥、有趣味。有同学回忆,身材高挑的李老师身着一条淡绿带小白花、下垂感很强的塔裙,往讲台上一站,美丽大方,气质高雅、端庄,“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气质”。还有同学说,上她的课就是欣赏她,她太赏心悦目了。

课下,李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和我们一起跳绳、给我们唱歌。有时她也会像孩子一样,爱脸红。住校生晚上到她平房宿舍聊天、谈心,还可以吃到糖果,在那个年代有糖果吃真好。那种年轻的女老师与初中小女生之间的浓浓的情谊至今想起都令人陶醉。李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更教我们如何做人。她关心体贴学生,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同学,她常去家访,一位同学初三毕业考入其他学校了,李老师还去她家拜访。李老师忙于工作,常常顾不上做饭,却帮学生在自己家熬药。对于出身不好的同学,李老师鼓励她们说,重在表现,并积极帮助她们入团。其实成绩优异的李老师正是因为出身问题,在高考中被划到“不宜录取”之列,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才留校当了老师。仅仅因为她父亲解放前在开滦煤矿做高级职员。事实上他还曾在地下党的指示下,为保护开滦煤矿和平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在家属不断申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李老师父亲的冤案才得以昭雪。此时距她父亲冤死狱中已过去27 年了。李老师对“文革”前主持学校工作的领导卞仲耘、胡志涛、刘秀莹等先生一直心存感念,是她们在那个大环境里毅然让其留校任教。少年失学的李老师说,比起有些家庭,她算是幸运的。

李老师的爱心、善良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影响我们的为人处事,教育我们成为正直的人。从女附中毕业后至今的几十年里,同学们一直秉承着这些原则:无论做人做事都像当年做数学习题一样,有因有果,一丝不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大家表示,遇上李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她对我们的宽容和爱护,她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的榜样。人的一生会在不同的学校和多位老师的教导帮助下学习成长,但李令倩老师的帮助和教导我们会感恩终生,她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受益无穷。


旅行中的李令倩老师

在“文革”破“四旧”的狂潮中,我们做了至今都悔恨不已的错事。我和班里几个同学竟然到李老师家抄家。“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或个人或集体向李老师道歉,李老师大度地说,那是大环境造成的,你们那时还小,我一点儿都不往心里去。她甚至还对我肯定地说,你没有参加啊。令我无地自容。为了安慰我们,她说抄家的东西全部退回她家了。聚会中,我们才得知其实并不是全部,她最心爱的钢琴就以次充好被调包了。

90年代末开始,我常去看望李老师。得知她的独生女儿很优秀,在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工作。在她家,我听到她称呼已经结婚不住在一起的女儿“宝贝儿”,并且说女儿要去美国深造了。为此我很为老师高兴。一天,我电话老师,开头我们说了什么已经忘记了,一如平常没有任何异样。后面的对话至今我却记得清楚,我问到女儿什么时候去美国时,老师说“她走了”。我接着问,这么快就去美国了。“她不在了。”老师平静地说。霎那间,我懵了,不明白、不相信、不知道听到的是什么。老师进而解释了两周前发生的车祸。令老师十分感激的是,学校在帮助处理后事、安抚家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一时语塞,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安慰老师,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一定是人间最大的悲剧,哀大莫过于此!听者都乱了方寸,而讲者却如此冷静。

2002年6月2日,我们班在中央党校聚会,那次参加的同学是最多的一次。李老师欣然应邀参加,一开始是大家逐个简要介绍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到李老师时,唯恐触碰老师伤心事,想跳过去,李老师却抢着讲自己并主动说到这场灾难,在场的一些同学落泪了。正当我们的安慰显得那样苍白时,李老师款款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她的眼圈红了,但目光依然那么清澈、真诚,我们的心在滴血。参与过到老师家抄家的同们再次向老师表达了悔恨之心,李老师的宽容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个博大的胸怀。

2002年6月2日,李老师应邀参加(前排左起第二位)我们聚会

值得为老师庆幸的是,最近她告诉我,前女婿再婚后,小两口对李老师夫妇敬若亲生父母,李老师将女孩儿视作“续女儿”。李老师热爱旅游,至今去过几十个国家,很多次出国旅游都是跟随她的一对学生夫妇,由他们安排照顾。聚会中同学们说,正是李老师的善良待人才能有这样的回报。她兴趣爱好广泛、生活充实和丰富,年过古稀的她台式电脑、iPad mini一应俱全。科技的发展将老师和我们联系得更加紧密了,足不出户就能做到。今年李老师加入到我们班微信群中。我们互相问候,发信息、发图片。同学们说,李老师发的东西好,反映了她的高雅品位和良好修养。


李令倩老师的摄影作品

及至如今,我一直感慨,李老师如此柔弱的外表下,何以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内心;削瘦的双肩又是如何担待起那些如山的压力?!

后来,我想到,“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然后在不断的受伤与愈合中,我们学会了成长。”半个多世纪来,李老师的生命都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和女附中、和她的学生的命运息息相关,她成长得比我们都更成熟、更超然、更有尊严。她的生命一如她的外表绚烂而美丽。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永远都是我们的好姐姐,是我们崇敬的恩师,是我们的女神。生活沉淀了太多的大爱、大喜、大悲与大智,让人学会思、学会悟、学会怜、学会舍。李老师始终是我们的榜样,无论昨天、今天、明天——

为师一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