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不能总是冷冰冰的命令

 江山携手 2016-11-17

                            教育不能总是冷冰冰的命令

    中小学开学了,同往常一样,教育主管部门又习惯性地发出了减负令。同样是与以往一样,减负令中又充斥着大量的“禁止”“控制”“规范”“不准”“严格”“限制”等一系列的冷冰冰的行政命令。很显然,基层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已经完全习惯了上级如此从事教育工作的方式和管理的做法。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如今的教育行政部门似乎已经从前几年热心于抓那些短期见不到效果的课程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建设、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现代管理制度、教育质量等形而上的东西,而转为了简单、明了、实用、立马能见效的东西。在舆论的压力下,在功利、浮躁风气的影响下,教育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纯洁、从容和深刻。行政化、简单化的管理方式,短期化、任务化的工作方式,实用化、程序化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教育变了味。

    诸如这次毫无新意的的减负令: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规范教辅材料使用、落实文体活动等。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不改变评价方式,不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不提升教师的素质,不改革管理体制,只做这些表面文章,又有何用?他们以为,这样就是在管理教育,就是在做教育工作。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更令人贻笑大方的还有那些完全不懂行的记者和愚蠢的媒体,他们又在那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以“史上最”的词藻加以吹捧。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在误导读者,更是在使教育陷入了更深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要知道,在教育的词典中不应总充斥着简单生硬、冷冰冰的“禁止”“控制”“规范”“不准”“限制”,它的主题词永远应该是“建设”“激励”“挖掘”和“唤醒”,是“个性”“特色”“民主”和“自由”,是“温馨”“温暖”“和谐”和“宽松”。

    教育工作既不能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也不能为了迎合舆论做虚功,让其立竿见影。教育就是慢活、细活、笨活、扎扎实实且短期看不到效果的营生,它是科学的,有规律的。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期,都要严格遵守。谁改变此,都要付出代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