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年薪真的要交40多万个税?!

 风风雨雨闯天下 2016-11-18

最近朋友圈都在转一篇文章──百万年薪要交40多万个税,其开篇就是:“我辛辛苦苦挣了百万的年薪,却要缴纳40多万个人所得税(个税),而有人炒股一夜暴富挣了几百万元,股票转让时却不用交个税,这确实不太公平。”一家日用消费品企业税务总监×××对第一财经感慨道……

本来文章看过也就算过去了,因为作者不懂税法可以理解,人家毕竟不是财务专业人士;而且个税上的筹划空间本身也不大(除非你用两套账、发票冲抵、胆大硬逃,这不属于我们探讨的范畴。),但想想马上就到年底了,年终奖的发放以及明年的薪酬方案调整都与个税息息相关,而且上课过程中经常发现企业老板甚至财务都在个税上多缴糊涂税,所以还是借当下这个个税话题多说几句吧。一家之言,不对之处,欢迎财务税务同行拍砖,呵呵,多交流多提高。由于定位成与专业人士交流,个税的一些常识如工资薪金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速算扣除数、年终奖的个税计算方法等不再解释,咱们不用前戏、直奔主题。

那么,如果你有一百万的年薪,究竟要交多少个税呢?在计算之前,先恭喜你进入百万年薪俱乐部。为简化起见,先不考虑五险一金年金等可以免税或允许扣除的费用(下同),当然在个税筹划时这些方面不能不考虑。

方案一:全部以每月工资平均发放,不发年终奖。

【(1,000,000/12 – 3,500)× 35% - 5,505× 12 =269,240

我估计作者是这么计算的:要么拿100万元年薪乘以最高一档的税率45%得到要交个税45万元的结果;要么在这基础上再减速算扣除数13,505元结果便为43.65万元;要么不清楚每月3500元的扣除标准怎么运用。由于吃不准哪一种是对的,于是就说了一个模糊数据40多万个税。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只能呵呵了。

方案二:每月不发工资,全部以年终奖形式发放。

【{1,000,000 – 3,500}×45% - 13,505】 = 434,920

这个方案下,结果倒和那位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他是这么算的,那就是冤枉他不懂税收了哈。也就是说,百万年薪操作不当真有可能要交40多万个税,不懂税真可怕!

方案三:部分以每月工资平均发放,部分年终奖。

在这个方案里,令人头疼的是多少以月薪形式发放、多少以年终奖方式发放呢?我根据月工资与年终奖的不同组合模式,在这里做了一张测试表,详见下表一。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1、方案一和方案二其实就是方案三的两种极端情况,要么月工资为零只发年终奖,要么年终奖为零只发月工资;

2、各种组合方式中,“年终奖发放42万元,其余以月薪列支”这种组合是个税成本最低的,个税23.23万元,比成本最高的方案二竟然可以少交20万,懂点税真是好!

表一:月薪、年终奖配置结果一览表

以年薪100万元、当月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为例。

序号

 月薪

 年终奖

 月薪个税

月薪个税小计

 年终奖个税

 个税合计

1

-

1,000,000.00

-

-

434,920.00

434,920.00

2

10,000.00

880,000.00

745.00

8,940.00

302,495.00

311,435.00

3

20,000.00

760,000.00

3,120.00

37,440.00

260,495.00

297,935.00

4

30,000.00

640,000.00

5,620.00

67,440.00

189,245.00

256,685.00

5

40,000.00

520,000.00

8,195.00

98,340.00

153,245.00

251,585.00

6

48,333.33

420,000.00

10,695.00

128,340.00

103,995.00

232,335.00

7

50,000.00

400,000.00

11,195.00

134,340.00

98,995.00

233,335.00

8

60,000.00

280,000.00

14,270.00

171,240.00

68,995.00

240,235.00

9

70,000.00

160,000.00

17,770.00

213,240.00

38,995.00

252,235.00

10

80,000.00

40,000.00

21,270.00

255,240.00

3,895.00

259,135.00

11

83,333.33

-

22,436.66

269,239.92

-

269,239.92

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月发工资与年终奖的配比规划。经过反复测算和验证,我做出了一张月薪、年终奖组合发放节税配置表,详见下表二。大家可以把自己公司的薪酬政策和表二做个比较,如果出入较大的话,建议对月发工资和年终奖组合做一个调整和优化。

表二:月薪、年终奖组合节税配置建议表

序号

年薪范围

月发工资推荐

年终奖推荐

1

42,000元以下

0~3,500

0

2

42,000~78,000

3,500~5,000

0~18,000

3

78,000~125,550

5,000~8,962.5

18,000

4

125,550~150,000

5,962.5~8,000

29,550~54,000

5

150,000~561,000

8,000~42,250

54,000

6

561,000~669,000

37,750~46,750

108,000

7

669,000~882,000

20,750~38,500

207,000~420,000

8

882,000~1,494,500

38,500~89,542

420,000

9

>1,494,500元

>89,542

660,000

注意:年终奖发放有6个陷阱!

工资、薪金由于超额累进税率的分段设计,以及年终奖个税计算的特点决定,年终奖发放存在陷阱,竟然会出现“税前多发1块钱,税后少拿8.8万元”的极端现象。例如,年终奖发你960,000元,你需交个税960,000×0.35-5,505= 330,495元,实际到手金额629,505元;年终奖发你960,001元,你需交个税960,001×0.45-13,505= 418,495.45元,实际到手金额541,505.55元。多发1元钱,竟然税后收入减少87,999.45元!所以,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掉入年终奖的个税陷阱!其实,我在设计表二的月工资与年终奖的匹配模型时,出发点就在于如何回避这些陷阱。

这6个陷阱分别是:

【 18,000, 19,283】

【 54,000, 60,187】

【108,000,  114,600】

【420,000,  447,500】

【660,000,  706,538】

【960,000,1,120,000】


意思是说:

1、6个陷阱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时点,对员工来说实际收入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个税的区别。如发给高管112万元的年终奖和发给他96万元的年终奖是一样的,他都只能拿到税后收入62.95万元,不同的是112万元的时候比96万元要多交个税16万元!

2、在6个陷阱中,若不能拿到最高值而只是比最低值高的任一年终奖,个人的实际收入还不如最低值的时候。如发给员工5.4万元年终奖,他将实际得到税后收入48,705元;若发给员工5.8万元,那么税后收入为46,955元。多发4,000元年终奖,员工反而少拿1,750元!

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为职工发放年终奖时,需要考虑上述6个陷阱,少交糊涂税。祸国殃民的事情咱们自然不能干,可是利国不利民的事情还是能够避免的好。 

        好的,讲到这里,我们出两道题检验一下大家理解了以上观点了吗?

案例一:

A公司给某职工发放年终奖60,000元,B公司给某职工发放年终奖54,000元。哪家公司的做法更为合理?

案例二:

某公司有职工500人,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2014年年末,公司人均发放年终奖60,000元。 请问:是否可以通过纳税筹划,使员工的个税负担减轻?

方案四:老板不拿工资和年终奖,全部通过分红。

从企业财务总监跨行成为职业讲师后,我接触了很多民营企业,其中许多老板既是大股东又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据我们了解,老板的工资发放原则很多企业是能低就低,有些甚至就发3,500元左右甚至不发,因为不用交个税。他们认为公司是自己的,钱放在公司账上还是自己口袋里都一样,发多了还要交个税。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算一下,100万年薪老板不拿工资不拿年终奖全部通过分红,他实际能得到多少?这种情况下企业利润总额多了100万元,按照正常税率25%计算(高新技术企业15%,其他优惠企业类同),净利润为75万元,全部用于向老板分红,缴纳个税20%以后,实际税后收入为60万元。也就是说,年薪全部通过分红方式取得,综合税负率高达40%!又是一笔糊涂税!经测算,当年薪达到565~566万元临界点的时候,工资最优发放方案(年终奖按66万元发放)和分红方式税负持平。

所以切记,方案四不可取。此时,一些老板和财务就开始进行所谓的税务筹划:不分红,将资金借给股东,或用资金给股东购买资产等等,可是国家有针对你这种行为的紧箍咒,以下五种情形视同股利分配必须缴纳个税:

1、投资者和家庭成员及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

2、将企业资金用于消费性支出或财产性支出;

3、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实收资本;

4、股票溢价以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5、已分配挂账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股利。


来源:财师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