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六十三个重要的科举世家(二)

 轻风无意 2016-11-18
8、潍县陈介棋家族
  
  清代潍县(今山东潍坊市市区)著名的官僚世家,文化名门。陈家于清末科甲蝉连不绝,先后有5人科场折桂,族中子弟多地方文化名人,有”一门五科第,四世六校官,’之称。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陈官俊,字伟堂,介棋之父,大清嘉庆十三年(1808)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便秀,迁右春坊右赞善,人直上书房,累迁右春坊右庶子,提督山西学争,升翰林侍讲学士。历升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署户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书,后因涉嫌一起贪污案,遭革职。嘉庆二十一年(1841)起复通政使,再迁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有紫禁城骑马宠遇。系清末重臣,《清史稿》为之列传。五年复受一案牵连,降6级留任,寻郁闷而死,赠太子太保,溢”文憋,陈官人,官俊弟,介棋叔,大清道光进士。
(地)陈介棋(1813-1884),字寿卿,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大清道光进士,授宫翰林编修。喜收藏古董,又长于墨拓。他从早年开始收藏三代钟鼎,尊彝篮盘及秦汉印玺,古陶器等名贵珍宝,所藏古印达 000钮,古钟11口,三代陶器数百件。其中最负盛名的毛公鼎及散氏盘,驭方鼎,龙教,鱿季子盘等铜器均为稀世珍品。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篮斋传古别录》,(陈篮斋尺腆》,《吉今文释》,《篮斋吉今录》等金石著作30余种;陈介侯,介棋弟,官滨州训导;陈介敬,字秩卿,介棋弟,陈介嗽大清咸丰壬子进士,工书法,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陈介眉,介棋弟,道光拔贡生,历江苏宿迁知县,握通州知州,晋河南归德府知府。后来在清别捻军时战死;陈介锡,字晋卿,介棋从弟,清同治年间著名收藏家,性嗜古,不屑仕进,不惜重金广搜博求书画珍品,辑成宋,明以来山东名人书画真迹数十册,名日(桑梓之遗}。著有(桑梓之遗人物考略),(桑梓之遗录文),(石文杂录》等。
  (玄)陈孚庆,字绮轩,介侯子,拔贡,官曹州府教谕;陈咸庆,介侯子,岁贡,官荤阴训导;陈有庆,介侯宇,官新政县知县;陈恒庆,字子久。介侯侄,初授馆陶训导,后中光绪进士,官至锦州府知府。
  (黄)陈阜,字佑曾,介棋孙,亲生。
  
  9、潍县刘应节家族
  
  明清时期潍县(今山东滩坊市部分市区)著名的官僚世家。刘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刘应节,字子和,大明熹靖丁未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升怀庆知府,晋仔察院右金都御史巡抚辽东。丁母优,起补河南巡抚改顺天巡抚。隆庆四年(1570),升右副都御史。转兵部右侍郎,代谭纶为前江总借。万历初年晋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书。后因得罪大挡冯保被幼罢归。系明朝重臣,(明史》有传。卒后赠官太子少保,著(白川文集)。
  (地)刘元功,应节子,大明万历举人,官宪县知县。
  (玄)刘风毛,字兆胜,应节孙,以祖蔺人监,授广西桂林通判。
  (黄)刘以贵,字沧岚,应节玄孙,大清康照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广西苍梧县知县。营建茶山书院,兴学盆很,多友普政。又是名闻一时的理学家,著述宏富。有《古本周易集解》,《析姗。(初学正鸽》,《正命录》,《莱州名贤志》,《苍岚辨真文》,(弃乘集)。
  (宇)刘复仁,应节元孙,举人,官成都府汉州知州。
  
  10、高密傅钟秀家族
  
  明清时期高密(今山东高密市)著名的官僚世家。傅家原籍青州临朐,一说登州招远,大明嘉靖时迁高密,世居景芝镇。自明末至清代中期,傅家科甲蝉联不绝,先后有6人中进士,3人中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傅钟秀,大明崇祯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明末”甲申之变”,大明亡国,发一夕尽白,殉国。
  (地)傅票初,钟秀子,大清顺治进士,官至池州府推官。著有诗集《过庭录);傅京初,钟秀子,大清康熙进士,未仕;傅辰楹,钟秀侄,大清康熙进士,官长乐知县;傅廷锡,察初子,大清康熙进士,官洋县知县;傅维义,廷锡子,举人。
  (玄)傅泳,辰楹孙,大清康熙进士,官香河知县。
  (黄)傅说,钟秀元孙,举人;傅像,钟秀元孙,大清乾隆进士,官哪城知县。
  (宇)傅丙鉴,字绍虞,钟秀十世孙,自幼家贫力学,淹贯经史,大清道光壬午举人,主讲过很多书院。署阳谷训导,再改盐课大使,后以学识受赏与政府,奉调分纂《山东通志》。晚年主潍县诗坛,从游者甚众,培养了不少人才。著有《思益轩文集》4卷,《思益轩诗集》10卷。
  
  11、高密单崇家族
  
  明清时期高密(今山东高密市)著名的官僚世家,文献巨族。单家原籍江南凤阳府,明初迁高密。自大明万历至大清光绪300年间,尤其是有清一代,单家科甲联翩。柳续不绝,先后有23人中进士,46人中举,贡生,诸生难以确数。但单家在仕途上并无非常显著者,多为道府以下中下级官吏。与仕途相比,单家几百年间积淀了更为报眼的家族文化:诗人,书法家,文学家,理学家代不乏人,先后有40余人有自己的诗集文集著作,形成一个极为庞大的文化创作家族集团,人称之为”齐普文献望族”。单嘉(据县志,下列人物确为单氏一族,有些世系未定)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单祟,大明万历进士,累官至户补郎中,明末”甲申之变”殉国。著有《觉觉文集);单明诩,崇族人,大明万历进士,累宫至顺天巡抚;
  (地)单父令,祟侄,大清顺治进士,累官至苏州府推官;单父亦。祟侄。大清顺治进士,官东昌副教授;单父麟,祟子,大清顺治丁未科进士。
  (玄)单燮,父亦子,大清康熙进士;单立,父宰子,大清康熙壬午科进士。
  (黄)单若鲁,崇族人,大清顺治进士,累迁侍读学士。著有(秋水居诗稿》,《语石斋诗)2卷;单务邵。着含子,举人,馆内阁中书;单务爽,若香子,举人;单务玫,若鲁从侄,大清康熙进士;单务燕,若普从侄,大清顺治进士,官苏州府知府。
  (宇)单畴书,崇族孙,大清康熙进,累官至户部左侍郎;
  (宙)单拭,畴书子,举人,官宁乡知县;单铎,畴书子,举人,官铜梁知县;单拭,畴书子,举人,官文安知县。
  (洪)单德漠,务嘉孙,大清乾隆进士,累官至汀漳龙道。
  (荒)单作哲,字侗夫,号紫溟。畴书族人,大清雍正进士,受业于桐城方望溪先生,官至池州同知。所至有政声。致仕会籍后,葺宗祠,里祭田,每月会族中子弟,考其文艺。著《五经古文》,是清代影响极大的桐城文派在山东的嫡系传人。
  (日)单娘(1708-1776),字暇灵,作哲族弟,大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历署龙门,抚宁县知县,转宛平知县,摇顺天府西路同知,授广平府知父,官至贵州粮释道。
  (月)单烤,铸弟,举人,官至建宁知府。
  (盈)单为廉,字兼泉,号半翁,诸生,著名书法家,兼精篆刻,且工诗词。道光年间,高丽国王喜其书法,曾令大臣金命喜重金索书16篇。著有《四不出斋诗稿》,《怀香词》;单为聪,字伯平,号芸秋,为廉族弟,清代著名理学家,晚年尤耽于书法,地位很商,有”一字千金”之誉。著有《四书述义》,《读经杂记》等一批著作;单为娟,宇韧香,号芭楼,为聪之姐,大清熹庆年间著名的女诗人,其祖母是同邑名门李元直之女,著名诗人”三李,’(宪噩,宪皓,宪乔)之妹。幼承家学,6岁能诗。其诗清丽婉约,通俗易懂,似行云流水。被誉为”不臧谢道祖”之才。通琴理,工书法。尝仪文史课其子侄,讲析清皎,一如严诗。著有《碧香阁遗稿》;王玮庆,诸城人,为娟之夫,大清熹庆十九年(1814)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转福建道监察遇事,象官至吏部右侍郎。
  
  12、高密李元直家族
  
  明清代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世家。宋南渡时由垅西迁高密。明代时以科举起家,清初继续科甲相继,”父子进士”享誉诗琳。李元直三子均为名动一时的大诗人,时称“三李”。且于同邑世家大族单家有姻亲之谊。李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李介,字守贞,大明成化五年(SlL)晋时,翰林院庶吉士,改任御时,巡盐两浙。
  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因许帝意两次被廷杖。报大理寺少清。孝宗即位后,升为右迁都御史巡抚宣府,寻召回京佐理都察院事,继历兵部左右侍郎。弘治十年(1497),蒙古诸部进犯大同。授命兼左金都御史往任军晌。经略边防,功绩卓著。卒后脂兵部尚书。系明中期重臣,《明史》有传。
  (地)李昆,字承裕,介子,大明弘治初举进士,初授礼部主事,丁父优,后起补兵部主事,迁员外郎。正翻初年,群小当道,他因直谏被请降解州知州。皿迁至映西左布政使。正娜十年(1515),以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和总任彭泽经略哈密。后因彭则得罪受牵连,一度下狱。三法司以最立边功,摘降浙江副使。鑫靖时巡抚顺天,历兵部左,有侍郎。大同驻军发生哗变,杀掉巡抚张文锦,他奉命往勘,处置适当。后病卒于故里。系明中期大臣,《明史》有传。
  (玄)李华国,字端甫,李昆裔孙,元直父,举人,官至阜城县令。
  (黄)李元直,字象山,号愚村,大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
  后授编修。雍正七年(1729),考选四川道监察御史,为人刚介,直言敢谏。上任仅8个月,即上谏章数十道,声震台垣,人目之为”憨李”,深受康熙赏识。后巡视台湾,被人诬陷罢官,遂绝意仕进,以诗书终其年。(清史稿》有传;李元正,元直兄,官至汝阳知县。
  (宇)李宪噩,字怀民,元直子,清初著名诗人,因所居有十桐树,遂取号”石桐”。著有《石桐草堂集),在诗文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李宪皓,字叔白,元直子,因慕《爱莲说》,故号”莲塘”,自幼从兄宪学诗,屡受挫于科场,虽绝意仕进,专攻诗文。著有《空性斋集》;李宪乔,字子乔,号少鹤,元直子,大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举人,官至广西知顺州知州。著名诗人,性情豪放,从之游者甚众。著名学者袁枚将其比作”今知苏子睹”,推其为山东第一诗人。他与兄怀民,叔白皆以诗闻名,人称”三李”,在文坛拥有很高地位。著有《少鹤诗文集》。
  (宙)李高。字志山,元直孙,大清乾隆进士,官至潞安府同知。
  
  13、掖县张孔教家族
  
  明末清初叶县(今山东莱州市)著名的官僚世家。张家于明末连续3代由3人中进士,仕途显赫,位至封毅者有2人。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张孔教,字卓吾,大明万历进士,初授行人,历吏科给事中,再起提督,官至四译馆太常寺少卿。
  (地)张忻,字静之,孔教子,大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授夏邑知县,内迁吏部主事,累迁太常寺卿,官至刑部尚书。清军人关后降清,以天津总督骆养胜举荐,授兵部左侍郎,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天津。顺治四年(1647),因事被将2级调用;张慷,字振海,孔教子,由贡生官至绍兴知府;张性,孔教子,荫生,官之河东盐运司同知。
  (玄)张端,字中柱,忻子,大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明亡后,归顺李自成农民军。清军人关后,以山东巡抚方大徽举荐,被召至京,授弘文院检讨,充《明史)篆修官。曾充江南乡试正考官。大清顺治五年(1648)升秘书院大学士,次年转国史院侍读学士。顺治九年(1652)撰修太宗文皇帝实录,为副总裁,晋礼部左侍郎,迁国史院大学士。卒后赠官太子太保,谧”文安”。系清初重臣,《清史稿》有传。
  (黄)张万亨,端子,以父荫至户部主事。
  
  14、掖县毛纪家族
  
  明清时期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著名的诗书衣冠盛族。毛家自大明中叶起科甲蝉连不绝,毛纪以首辅之茸名扬天下,其子侄多以科第得官。闻人辈出,被称为”东海世家”。其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毛纪(1463--1545),字维之,大明成化以第一名中举(解元),继而成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检讨,进修撰,充经筵讲官,东宫侍读。大明正的五年(1510)为学士,迁户部右侍郎,转左,署礼部尚书。正德十二年(1517)兼东阁大学士人预机务,加太子太保。”宁王之乱,,平定后,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世宗即位后加伯爵,力辞不就。嘉靖初因”大礼仪”之争,杨廷和辞职,他继之为内阁首辅,但仍争之如故,激怒了世宗,随辞官归里。卒后赠官太保,谧”文简”。系明代重臣,《明史》为之立有长传。
  (地)毛菜,宇世芳。纪长子,举人,官顺天府推官;毛雍,字世节,纪次子,大明嘉庆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毛架,字世用,纪三子,官至太仓和州知州;毛集,字世泽,纪四子,大明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太仆寺卿。”清白不坠家声,’;毛集,纪五子,以父荫官至都匀府知府。
  (玄)毛延魁,字士选,渠子,大明举人;毛延照,纪孙,以族荫官至尚宝死垂;毛似苏,字钟眉,纪从孙,亲子,由开封府通判,迁镇江府同知,官至郑府长史;毛似徐,字柏台,似苏弟,善草书,以明经任滨州学正,后升河曲县令。著有《滨州志》。
  (黄)毛引重,纪曾孙,以曾族荫锦衣卫指挥金事。
  (宇)毛国鼎,引重孙,世袭锦衣卫指挥金事。
  (宙)毛九华,字含章,纪裔孙,大明万历进士,累官御史,入清后以御史巡按江西;毛漪秀,字公卫,纪裔孙,大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平凉府同知,迁户部郎中,曾充贵州乡试主考官,出督云南学政。著有诗集《游秦草》;毛功,字九来,霍子,幼搜才誉,明习文法,由举人授天长县令,官至颖州知州;毛式玉,字其人,贡子,大清雍正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15、掖县赵焕家族
  
  明清时期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著名的诗书衣冠盛族。赵家据说原为河北真定赵云后裔,赵云随刘备人蜀,遂居四川成都府红花市内。焕之五世祖名守义者,明初官金州卫指挥金事,遂占籍东莱。有明一代,赵家科甲相继,闻人代兴,其中最显著者明尚书赵焕及其子侍郎赵印昌,兄巡抚赵耀,均位至封疆。其族多有诗文名世者。赵家主要代表人物有:
  (天)赵秀,字青杭,焕曾祖,大明增生。
  (地)赵惠,宇大宽,焕祖,明库生。
  (玄)赵孟,宇晋臣,号西垣,焕父,大明贡生,官至衡府知县。
  (黄)赵焕(1542-1619),字文光,号古亭,大明菇蜻四十四年(1566)进士,授乌程知县,内握工部主事,改御史,播顺天府承,累迁左迁都御史。大明万历十四年(1587)升工部右侍郎,改吏不,晋左侍郎,寻迁南京右都御史,官南京刑部尚书。因营救大将李如松失败而称疾回乡。家居16年,再起为刑部尚书。万历末年掌吏部,时神宗怠于朝政,官员严重缺乏,内阁唯叶向高,六卿仅赵焕1人,后再度弃官家居。大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受齐党领袖卞诗教操纵复起吏部尚书,惟其马头是瞻,声望日损。卒后蹭太子太保。著有《怡真亭诗存》8卷。系明代重臣,《明史》有传;赵烟,字文明,号见田,焕之兄,大明隆庆进士,翰林院书记时,握江西道监察御史,晋兵部郎中,类迁都御史巡抚辽宁,保定。卒后增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著有(乐山亭诗稿》。系明代重臣;赵灿,字文掉,号见素,焕之弟,大明举人,授国子监司业。著有(式古亭诗草》。
  (宇)赵嫩昌,字世茂,号芝庭。恨子,大明万历进士,初授直隶休阳县知县,调曲周县,晋广西道监察御史,历太仆寺卿,累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矗树园集》。系明代重臣。与5子皆有才名。号称”赵氏五龙”;赵佑昌,焕子,以父荫左军都督府都事。
  (宙)赵士元,字汝长,号青丘,脱昌长子,贡生,历任夏县训导,陕西泌水县知县,官至泉州府同知。著有《竹石居诗稿);赵士亮,字汝寅,号丹泽,撤昌次子,贡生,历东安知县,官至顺天府71。明亡后不仕,携子隐居,著有《龙澳诗集》;赵士宽,字汝良,号录斐。撤昌季子,以荫官凤阳府通判,驻颖州。崇祯八年(1635)初赴凤阳,李自成农民军围攻颖州,闻讯后连夜驰300里返回颖州。城陷后仍率家人巷战,猴头乌龙潭自杀,其妻与2个女儿亦自焚死。著有《芸窗诗存》;(明史》为之立传;赵士完,字汝彦,号砚石,溉昌四子,大明祟祯举人,官福建流县知县。明亡不仕,著有《璞庵诗集);赵士冕,字汝仪,号稼庵,贡生,清初历任浙江湖州府推官。官至江南镇江府知府。性好侠,喜交游,与新城王士禄,王渔洋兄弟相互唱和,过从甚密。著有《稼庵近草》,《吴越吟》,《三山草》,《白门草》等;赵士哲,字伯睿,灿之孙,好学能文,著述甚丰。明亡后,隐居成山。著有《建文年谱》,(石室谈诗》,(辽宫词》等;赵士伟,焕孙,以荫仕至工部营缮司主事。
  (洪)赵玉藻,字幼文,士亮子,邑诸生,著有(柏园诗集》;赵玉琪,字黄中,又字幼章,士亮子,幼承家学,著名诗人,”右文辞亦卓荤不群”,有《怡园集》;赵涛,字山公,士哲子,清初诗人,从父隐居,诗词淡远,以自然为宗;赵瀚,字海容,士哲子,清初诗人,著有《遂庵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