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经】

 黄果树861 2016-11-18
【太极拳经】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向下,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绷、屡、挤、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绷屡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此系武当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后语】:太极拳经第一段突出的是“完整”二字;第二段是讲应用。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句不能单从行拳动作中去寻找所谓的“鼓荡和内敛”。“鼓荡和内敛”是为抽象的表述,可理解为拳架“完整性”的标准,是种松空后的感觉,表现的是对中轴的掌控能力。有了这种控制能力,行拳才能达到拳架完整、不散,也就无处有缺陷、凹凸,周身饱满……
        应用中的“完整性”,要像行拳走架一样,“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来达到平衡,不受外力影响,保持原有的完整性。
      “腰腿求之”指的是:“控制还不够,有微动”。一动就破坏了原有的完整性,直接影响了轴的弹性发挥。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净气騰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慢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廿字,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后语】:此歌诀作者待考,但总结的很精辟。

结合本教材已学过的知识,用已掌握的关键词去理解歌诀:

1、“腰隙”可视为球心,命意源头在腰隙,表明“球心”是掌控的源头,这里与“意守丹田”之意类似。

2、“变化虚实”不是分量意义上变化,而应是肢体上的左右交代以及内控意义上的“挂紧”。

3、“不稍滞”体现在“自然”上,文字上可理解为“不刻意”、“不死板”。“不稍滞”的诀窍是「荡着做运动」

4、“动犹静”:“静”是指动作姿势达到完整后的“状态”。「要动先荡」促成了“静中触动”,而「荡着做动作」则能达到“动犹静”的要求。即行拳走架时能保持这种“完整后的状态”,使之外形在动,而身内则控制“完整良好”,以致每一动能体现出一气呵成。这样的运动模式在应用中就会显示“他打他的,我走我的”以及“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奇效果。即“因敌变化示神奇”。

5、“势势揆心须用意”,以及下三句也与「想动先荡,荡着完成动作」有关,只是表明了荡的精细度,挂在轴上后起到对“球心”的掌控能力。“刻刻留意,保持松空”,也就是好比球壁的完整性和饱满度。

6、“神贯顶,顶头悬”体现出对中轴的掌控能力,体悟上则为挂在轴上荡这做运动,使中轴向下挂紧、向上拉牢不丢。结果,尾闾中正和慢身轻利也,每一动均围绕中轴开展,屈伸开合显现流畅而自然,随心所欲,即听自由。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扑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有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运动去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扑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有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运动去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打手歌】

绷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劲。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劲落空合即发,粘连黏随不顶丢。

【太极拳解】
(河北永年武禹襄)
       亦知止能得身虽动,心贯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已从人,引劲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须知一动无所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需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需上下相随,乃一望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迈步如临渊,运动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矣。
  
(疑问:张三丰的“太极拳经”和王宗岳的“十三行功心解”与武禹襄的“太极拳解”用笔风格极为相近,年代跨越了明、宋、清,但文笔却毫无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