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圆满修持中的八种错误②—把止当成无心空白

 圆正yuanzheng 2016-11-19



      对【止的禅修】而言:


粗重和细微的念头一般都会自然平息。

心的本质,无有散乱念头之波涛,

有明晰和清醒的安住,

自明的自觉。


      对此误解,认为止是一种无心空白的状态,是一种错谬。


      现在吉美林巴解释八个错谬其中的第二个:止的禅修。在佐钦看来,止的禅修与低阶教法有不一样的见地。在佐钦,当粗细念头都自然平静,念头的波涛不再涌起。这是心自然安住的状态,也是所谓的【本来面目】,或是本觉的【自性】,或是【法性的本具本质】。


      当心的本质全无思想的波动,并清楚保持在清晰和醒觉,这就是【自明自觉】所代表的意义。根据在佐钦中安住的含义,安住有着自明或自知的特质。如果有人对此误解,以为安住是一个空白的空,是无心的空虚状态,或是一种【不知道】的恍惚状态,那就是一种错谬。


      在小乘练习止禅的方法,行者的意图是要让心免于干扰或活动,因此要尽力让心平静。行者选择一个专注的对境,然后试图专注一境的聚焦在这个对境上,为的就是平复心中自然生起的所有念头。在佐钦,禅修者不以这样专注一境的方式来修持。相反,要修持的是自知的本觉,而这个练习的方法叫做【本然禅修】。在佐钦,止的主要面向的特质是本然自知或自明;因此如果把止看作是一个空白、无意识、无念头的状态,那就错了。这是第二个错谬。


选自《无畏狮子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