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墓地,竹画得好官做得也棒

 践行客 2016-11-19

在江苏省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有一处松柏林立、翠竹丛生的幽静墓地,这就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的郑板桥的最终埋骨之地。整个陵园占地近3000平米,不仅有他的坟墓,还有陈列室、园林等建筑,不过这些建筑大多是在2000年以后才修建的。郑板桥这位全国闻名的著名书画家为何葬在这里呢?原来这片地方在过去叫“郑家大场”,本来就是郑家祖上买来做家族墓地使用的,所以这里原来不仅埋葬着郑板桥,还埋着他的很多先人,这处墓地三面环水,风水极佳,郑板桥晚年穷困潦倒,当然不可能再置新的墓地,所以就直接葬在家族墓地中。然而郑板桥的墓并未得到安宁,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郑板桥的墓曾被挖开,墓中只有几块朽骨和一个瓦罐,可以想象郑板桥晚年的辛酸境况。

寻访“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墓地,竹画得好官做得也棒郑板桥墓园大门

寻访“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墓地,竹画得好官做得也棒郑板桥墓近景,周围是他最爱的竹子

寻访“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墓地,竹画得好官做得也棒郑板桥墓在兴化市的位置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板桥于康熙32年(1693年)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的读书人家庭,3岁丧母,20岁考取秀才,后取徐氏为妻,曾在私塾当过教书先生,后因生活困苦,在扬州卖画为生,在扬州卖画十年间,他结识了很多书画同道,同时认识了他一生的贵人慎郡王允禧。39岁时,妻子徐氏去世,40岁时才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已入不惑之年的郑板桥终于金榜题名,得中进士,然而他并没有当上什么官,继续回到扬州,不过他又娶妻饶氏。乾隆7年,他终于当上了范县知县,乾隆11年调任潍县知县,在两任知县任上,他干得有声有色,不仅自己清廉,政绩也斐然。乾隆18年,61岁的他因为开仓赈灾得罪了上官而愤然辞官归乡。在无官一生轻的晚年,他作的书画作品极多,流传也非常广,乾隆30年(1765年),郑板桥去世,享年73岁。

寻访“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墓地,竹画得好官做得也棒郑板桥像

郑板桥首先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作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诗书画上面的成就都是非常高的。郑板桥的书法,隶书中掺入行楷,他自称为“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独树一帜。而他的画成就更高,他一生以画兰、草、竹为主,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画必题诗,诗中很多都是针砭时弊、看透世间的文字,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郑板桥除了两任知县的12年,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主要靠卖画维持生活。

寻访“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墓地,竹画得好官做得也棒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其次郑板桥是一个好官、清官,而这点显得尤其难能可贵。郑板桥虽然只做过两任七品芝麻官,不过都是父母官,他为官不讲排扬,经常是着便服、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心系百姓,对于百姓的疾苦,他都时刻挂在心上。乾隆时期虽称盛世,其实农民生活非常苦,一旦发生天灾就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他在潍县任上七年,就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他创造性的以工代赈,通过兴修城池道路,来吸引饥民赴工就食,同时责令大户轮流开粥厂,自己则节衣缩食,为灾民捐出官俸,危急时刻,他甚至不惜得罪上官开仓放粮。

订阅本头条号或者关注“名人墓地”公众号(mingrenmudi),让我每天带您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了解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