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孝子,母亲身患肝癌,他听人说煎中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于是一帖药煎了 6个小时。服用这样的药汁,于病无益,反添 其害。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丈夫患乙肝,爱妻以为药汁喝得 越多,效果越好,每天煎满满一热水瓶的药汁,让夫分3次大口喝 下。其夫饮后胃脘胀痞难受,脾胃如何运化? 一位高龄泄泻患者, 二汁中药冷却后分2次饮服,泄泻更甚。嘱其一口一 口间隔温服, 次日泄泻即止。 历代医家对中药汤剂的煎煮、服法十分讲究,如《伤寒论》煮 “麻黄汤”条云:“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内诸药,煮取 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一个辨证精确、用药恰 当之良方,如果煎、服方法有误,就无以发挥应有的疗效。那么,中 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呢? 煎药用具:以沙锅、瓦罐为最好,价廉且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铁器、铜器则忌用,因铁、铜之物含有鞣质,其中有机酸等成分易于 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药物质量,影响疗效。 药物检查:打开药包,将先煎、后下、另炖、冲服的取出放在一 边,查看药材是否相符,有无泥块、头发、铁钉等异物,准确无误后 倾人容器浸泡。 浸泡:为了充分透发药物的性能,在煎药前先以水质纯净之 冷水,加至漫过药面,浸1小时,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若加水即煎,药物中某些植物蛋白遇热凝固,有效成分不易渗出, 影响疗效。 煎法:一般将先煎药物(如介壳、矿石类——青龙齿、石决明、 炙鳖甲、灵磁石、珍珠母、牛角片、代赭石、牡蛎等,因质地坚硬,有 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倒入沙锅,加适量冷水,加盖,先以 武火,沸后用文火煎半小时;然后倒人巳浸胀之药材,煎25分钟; 加人后下药(如薄荷、砂仁等),煎5分钟。倒出一碗药汁,倾人空热 水瓶内,剩余汁渣立即加开水再煎25分钟,倒出药汁入水瓶内。煎 药时不宜频频揭盖,以防气味走失。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急煎 15?20分钟即可;厚味滋补药,文火慢煎30?45分钟,使有效成分 充分渗出;乌头附子等毒性药,慢火久煎,可减低毒性。某些贵重药 (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保存吸收有效成分,以另炖饮服为佳。 服法:服药方法恰当,不仅保证药效的发挥,还可减少某些药 物的不良反应,因而掌握服法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一剂药煎2 次,分2?3次服;病情紧急的一次顿服。汤剂宜于温服,发汗解表 药除温服外,须温覆避风,得汗止服。药宜饭前或饭后1?2小时 服用;滋腻补益药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按时而发、按时而止的发 热病人,宜于发热前1?2小时服用;食道癌患者,病位在上,纳食欠 畅,宜少量多次频频呼服;腹水患者脘腹撑满,食后尤甚,肝脾两伤, 食入运迟,饮药稍多,无以运化吸收,反增胀痞,宜少量多次饮服等 等。具体分视病情,适症随服。参三七之类,每天分2次冲服。 服药禁忌:服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因某些食物与药物 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如“蜜反生葱”,药中有炙甘草、炙鳌甲等,应避 免食葱;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薄荷忌鳖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 忌葱、蒜、萝卜等。此外,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发之物。
|
|
来自: 寂寞的牧羊人 > 《陈友芝中医治癌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