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太极拳力的源泉及如何提高生物力传递的效率。/张岐

 秋声独赋 2016-11-20

从生物力学的原理看,生物力是肌健松弛和收缩产生的。所以说人的机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产生力。举例说,你吊在空中,双脚离开地面,你的双手仍可发生力量攻击他人。这时的力是从哪发的呢?笔者以为不能简单地作结论。“力发于足”是从人体下肢肌健产生力而言,是蹬地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力由腿而腰而脊而臂,形于手指,作用于对方。当然,形于手指时已不单纯是下肢肌健产生的力了,还包含背肌和上肢肌健产生的力。所以又有“力由脊发”的说法。拳经讲“腰为枢纽”或说“主宰于腰”是正确的。腰处于人的机体上下之间,承上启下非常重要,所以大极拳家都非常重视腰的作用。

内力的传递不同于机件,脚作用于地面产生反作用力,由于复杂的肌健、骨骼、关节等生物力的传递系统,力可能完全被传递系统吸收(消耗)变得无形无踪,这是因为生物力的传递不是靠刚体而是肌健的伸缩和关节的转动。以前的太极拳宗师虽然不大可能从生物力学原理上认识这个道理,但他们从实践中也体会出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提出“发劲须沉着松净”,在关键一个字一一“松”上下功夫。这是提高生物力传递效率的有效途径。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里透彻地写道:“发劲时须求周身一致,且出于不知不觉,发者本身自觉愈无劲,而受者愈觉沉重。反之,本身自觉出劲甚猛,但被击者并未受到如其理想中之重量。此中缘由,实因发者自觉有劲,其劲并未全部透出;其自觉无劲者,彼劲已全部透出矣。”可见,发劲效率不高,多因力耗于传递系统了。

太极拳练“松”功的目的,除了提高生物力传递系统效率外,还有增大所产生的生物力的作用。产生生物力的大小决定于肌健松弛与收缩之差的大小,练松功使这个差增大,产生的生物力因之而增大。“蓄劲如开弓”是肌腱的最大限度的收缩,“发劲如放箭”是肌腱最大限度的放松。显然,这二者之差愈大,产生的生物力也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