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字 | 苏东坡,一碗猪肉的关怀

 三余无梦生 2016-11-20

《叶嘉莹先生讲古诗词》 是活字文化和豆瓣共同推出的古诗词音频系列节目,由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讲解和诵读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日漫东坡


哈哈,用某输入法在键盘上打出“东坡”两字,紧随其后,AI联想而出居然不是“东坡居士”,不是“东坡乐府”,而是“东坡肘子”与“东坡肉”。苏轼,这位中国历史上有数的大文豪,在21世纪的线上世界里,给众多网民所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居然是他“肉食动物”的这一面。你瞅瞅,即便被尊为“坡仙”,他依旧是多么接地气的存在。


熊本和你一起品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叶先生讲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湖”指西湖。苏东坡曾到西湖两次。


苏东坡的个人命运,可谓多舛。他少年高中,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非常欣赏他,宋仁宗也预备重用他,可是,有人跟仁宗说,少年应该稍加磨炼再担任重要的职务,于是便没有立即给他高官的职位。没过两年,他的妻子去世了(十年后,他写下《江城子》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对古人来说,妻子死了,虽然很悲哀,还依旧能在朝里做官。但是,没过多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古人以孝道治天下,父母之丧都是三年。所以,苏东坡就回到他的故乡,守制三年。三年后,他回到朝廷,还参加了朝廷的制科考试,成绩很好。不料,很快他的父亲又去世了,于是他又回家守制三年,等三年后他再度回到朝廷,仁宗、英宗都已去世,现在是神宗当朝,正在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苏东坡从老家四川进京,一路上经过很多地方,看到新法有不便于百姓之处,他不顾自己的得失,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结果被迫出京外放,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西湖。


十多年后,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重新起用旧党,苏东坡便被召还朝了。可是,他与旧党论政也不和。他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昔之君子,唯荆是师。今之君子,唯温是随。”(《与杨元素书》)这里的“君子”指的不是品德高尚的人,而是在朝廷里有地位的人。“荆”即王安石,王荆公;“温”是司马光,司马温公。他说,从前朝廷里大家都逢迎王安石,现在都跟随司马光,我跟这两个人的私谊都很好,但是我不盲目追随他们。新政有好的,也有坏的,而旧党上台以后对新党一意排斥是不公平的,因为新党也是有好有坏。于是他第二次又被外放到了杭州。


两次到杭州,苏东坡的作风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到杭州,他做的是通判,很卑微的小官,不能真正有什么作为。但第二次他做的是杭州的知州,给杭州做了很多事。最有名的,比如修建苏堤,他疏浚了西湖的淤泥,然后把疏浚出来的泥筑了长长的长堤,便利往来。还有一次,杭州发生了传染病,他建立了病坊,实行隔离治疗。苏东坡真的是非常忠直,不苟合于朝政,并且真正是有所作为,即便晚年贬到海南,到了儋耳,他一样在那里教育当地的士子。


苏东坡一生仕宦挫折不断。较为重大的一次是“乌台诗案”。当时,他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几乎被处死。“诗案”的罪证之一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只有蛰龙知。”意思是,桧木的根,一直长到地下的九泉也是直的,这种正直只有地下的龙才能知道。当时那些新党里的小人,想要置他死罪,在神宗面前把这句诗说成是大逆不道:皇帝是真龙天子在上,地下有什么龙?就在他要被判死罪的时候,当时已经退休的王安石替他说了一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于是苏东坡最后是被流放到了黄州。因此,一个人奋发励志固然好,但遇到挫折患难时抱持什么样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这首诗说得很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有些人只喜欢晴天,有些人只喜欢雨天,可是苏东坡说,晴天有晴天的好处,雨天也有雨天的好处。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施淡妆也是美丽的,浓妆也是美丽的,因此西湖晴天是美丽的,雨天也是美丽的。对人生随时抱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正因如此,苏东坡才能在平生这么多挫折中,保全自己。这是很能表现苏东坡修养的一首诗。


黄州寒食帖


如果河南舞阳贾家湖遗址发掘没能被后来者所推翻的话,中国人与中国猪之间的相依相伴相互伤害已经历六千年。但是要等到苏东坡的降临,猪肉才遇上它最为热烈的赞美者与最坚定的拥护者。与两宋时期“崇羊抑猪”的饮食普遍风气恰恰相反,苏学士却嫌弃羊肉像藤条一样干涩无味,并无多少美言。对于猪肉的肥甘浓腻,却是推崇不已。情之所钟,兴之所至,甚至要写下一首《猪肉颂》来抒发志意:


净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若是要为从宋代开端的文人美食传统推举代表的话,似乎没有后来者能够挑战苏东坡的地位。林洪的《山家清供》,像极了穿着MUJI风格的麻布衣衫的“森系”男子操持的蔬食料理,虽然吃来可能真是“清芬极可爱”而且符合当下的饮食潮流,但大概不能满足人体每日卡路里的需求。李渔和袁枚呢,《闲情偶寄》、《随园食单》固然刊行甚广,影响甚巨,可是其行文走笔中,炫耀、卖弄夹杂着奔走于权门巨室的阿谀气味,总让人觉得不大舒服。所以,数来数去,还是东坡居士这种不衫不履,不卑不亢地对待食物的态度最为可取。


接着看下一首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叶先生讲解


惠崇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他画了一幅《春江晚景》,这首诗是题画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是入声字。诗歌的声音、声调是诗歌一半的生命,诗歌感发的力量跟声音结合得很密切。这首诗是描写绘画的。画上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有春江,江上有几只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是一种草本植物,很长,可以食用。芦芽是水边的植物,也可以食用。苏东坡很有修养,可是很爱吃,因此后世传有“东坡肘子”、“东坡肉”。河豚是水里的一种动物,身体中的一部分是有毒的,很多人烹饪的时候做不好,就会被毒死。宋人笔记曾记载苏东坡“拼死吃河豚”的故事。


晋侯墓地出土的猪尊


沧海桑田,当遇到海椒与花椒武装起来的今日川菜,苏学士会倒吸一口冷气,因为在他成长的的时代,蜀地饮食还是以嗜甜而著称。而姜末辣油调制而成的“东坡肘子”,作为已开到大洋彼岸的“眉州东坡”酒楼的当家菜,他大概也难以下箸,必须连进吃好几碗红糖冰粉才能平复创伤。而各种菜系、风格不一“东坡肉”中,大概只有包邮区那种浓油赤酱,软烂香甜的风味才能得到他的青睐。


还是要看书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叶先生讲解


西林,即西泠,是西湖边上的一处风景。庐山四面都是山,从这个角度看山是这样的,从那个角度看山又是另一个样子,距离的远近、站立的高低不同,看出来的景色都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没有飘在空中俯瞰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很有哲理的一首诗。


威伯,一头幸运的,没有变成火腿或东坡肉的小猪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可能就有爱吃肉的原因吧 。苏东坡才会如此快乐,这种因为入世而产生的快乐,即使在风雨如晦时刻,仍能使他得以以和缓宽仁的心情对待世间万物。


苏东坡的一生,与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维持着亲密的的关系,这种亲密,并不是儒家伦常规制能够生出的关系,而是因为东坡本人天性的自然流露。他的三个儿子资质平常,他却不以为意,从未表现过失望,珍视的反而是父子之间的感情。续弦妻子王闰去世十年后,东坡还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深情悱恻的词句,可见在夫妻之情上,也是毫无保留的付出。对于苛求甚至陷害过他的政治对手,他也能够秉持宽容的态度,不计前嫌,对王安石如此,对章惇依然如此。


而当六十五岁的苏轼终于能够告老致仕之时,遍布好山好水,出产好笋好茶的阳羡(今江苏宜兴)成为这位老饕的首选之地。但命运之神再次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万里跋涉,归隐田园之际,却突然病倒,生命终止于距离阳羡不到一百里的驿路之上。


不过,即使死别的关头,达观的东坡先生仍能向环绕床畔的子孙们宣布:“吾生不恶,死必不堕。”此时回荡于他心中的“不恶”,除了开为官与为文外,那些从日常生活中推敲而来的“饮馔之法”应该也能位列其中,这些向为士大夫阶层所轻视的“柴米琐碎之事”闪耀着的,其实也是苏轼这位11世纪最伟大人文主义者的智慧性情之光。


潇湘竹石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叶先生讲解


这是写眼前景物,写得很真切。

  “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观”在这里是入声。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作动词时念guān,作名词时念去声,“壮观”是壮丽的风景,“观”作名词。

  “横峰吹雨入楼斜”的“斜”押麻韵,念xiá。

  “电光时掣紫金蛇”的“蛇”押麻韵,念shá。


你一定要关注这个公众号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