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朝瓷器

 自华居 2016-11-21

康熙朝瓷器

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2016-11-09阅读原文

瓷器大家都不陌生,从宋到清一直都是兴旺发达,下至居民的饭碗、茶杯,上至宫廷的摆设、外交的礼品,都有瓷器的身影。今天要说的这个康熙朝的瓷器和之前的那些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把它单提出来?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豇豆红釉洗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皮薄馅大

康熙朝瓷胎比明代采用了更多的高岭土,原料还经过精细的淘洗,瓷胎细腻、滋润,很少含有杂质。而且瓷胎的比重大为增加,相比于清代之前的薄胎、轻体的器物,重量更大,稳定性更好,也就是大家常对于康熙朝瓷器的评价“胎薄、份量重”。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孔雀绿釉花觚

胎体特别白

通过对康熙朝瓷器显微结构的观察,其中石英颗粒比前代瓷胎中的要细小而分布均匀。石英的分布特质表明瓷器的透光度和强度都比前代瓷器要好,康熙瓷胎的白度已达到现代瓷器的技术指标。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

火候足质量好

瓷器的质量和火候有很大关系,据测定康熙五彩瓷器的烧造温度达到1310℃,高温能够使陶瓷胎骨致密,敲击会发出铿锵之声。高温还会使胎釉之间产生中间层,使胎釉结合紧密不致脱落。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

做工精细

康熙朝的瓷器选料精,做工更加细致。无论是近一米高的巨瓶,还是几厘米高的小杯,制作都相当的严格和规矩。其中以“青花十二月杯”为代表的薄胎器物,更是精巧到透过薄胎几乎能看到指纹的程度。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之一

技术进步

在明代,琢器类的瓶、壶、尊等,即使是极小的制品,也是由两、三截接合而成。而到了康熙时期就是再大的器物,由于用辘轳一气拉成,再不会有因器物接口痕迹而影响美观的问题了。此时的碗、盘、碟等有“足”的器物,也不再有明代出现的塌底现象,器物底部的圈足里外壁都很笔直。甚至还有将这些瓶、壶、尊之类的底足旋进去一圈,形成所谓的“台痕底”,是这一时期工艺精细的反应。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样式多样

瓷器的样式种类也在康熙时期大爆发,在反应清代、民国时期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的“帽筒”、“鼻烟壶”等器物都有可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还有一件更为现代中国人所熟知的器物——饮茶的“盖碗”,上能防尘,中能保温,下能托拿。除此之外,康熙朝还创新发展出各种“瓶”、“尊”、“罐”的新样式。小编这里就不给您一一举例了。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斗彩竹纹竹节式盖罐

造型硬朗

康熙时期瓷器的风格为:风格硬挺、爽利、饱满有力,器物形体比例严谨。造型多用挺拔有力的弧线,圆线和直线,转角变化也简单明了。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墨彩竹节式臂搁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素三彩镂空熏

色彩运用

康熙时期的五彩相比于明代凝重的风格,变为更显莹澈剔透。康熙还引入了西洋绘画中透视技法和光影手法,图样生动细腻,富有层次变化,还有一定的立体感。康熙时期新创了粉彩和珐琅彩瓷器,为后世彩瓷的发扬光大拉开了序幕。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龙纹瓶

以貌取人是不对的,不过一个时代的器物,有时候真的能够反映那个王朝的风貌与气象,康熙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看看他喜欢的瓷器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