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不起的盖茨比》回顾丨梦醒时分

 渡你读我 2016-11-21

◆ 


“这世上有的是时间——他的一生和她的一生。可他一吻她,就立刻明白过来,就是他找遍永恒的宇宙也无法找回那些失落的四月时光。…… 好吧,就让它去吧,他如是想:四月已逝,四月已逝。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 ——菲茨杰拉德《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这是菲茨杰拉德完成《了不起的盖茨比》后的第二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中的一句。


这一句,像劝告,像警示,像菲茨杰拉德对自己以及自己故事主人公给予的神赐一般的预言。但预言的结局,往往都是被不甘屈服于命运的人所打破。他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好像这样才有生活的意义,其实那只是生活的艺术而已——因其悲剧色彩而带有的艺术之美。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故事的悲剧一面就体现在一个男人对往昔重现的执着,而这份执着,在作者描绘的梦里,变得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因为这不是一场可以成真的梦,却被珍视至穷尽一生去实现,连作者自己都难逃开这种带着致命吸引力的情愫,以至于他在纸上一遍一遍摹写他的生命轨迹。这种情愫是爱吗?还是被现实阻挡被命运锁住的悲哀呢?这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菲茨杰拉德自己的故事了。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外祖父是个百万富翁,他的母亲来自于一个中上层阶层。而菲氏的父亲则是典型的小暴发户,一生中并无建树。这样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矛盾的个性,他从小与富家子弟一同成长,但内心深知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这种心理造就他对成功与财富的渴望。





1913年,靠亲戚的资助,他上了美国东部著名的贵族式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但他无心学业,常常缺课考试不及格,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活动上。他设法跻身学校的文学团体,应邀参加最有名的俱乐部,摆脱了乡音磨出一口标准的“高级”英语,极力而巧妙地抹去身世的差异。不论出身与学业,菲茨杰拉德绝对是一位聪明英俊,才华横溢的标准绅士。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菲茨杰拉德离开大学应征入伍,授予步兵少尉军衔,派驻南方亚拉巴马州。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法官的女儿,并和她订了婚。这个女人就是造就且摧毁了菲茨杰拉德这颗璀璨明星的泽尔达。大战结束后,菲茨杰拉德复员到纽约,一度在广告公司当职员,收入甚微,生活贫困,泽尔达同他解除了婚约。


菲茨杰拉德在绝望中回到保罗市,闭门修改他早在大学时代已经完稿的长篇小说。经过一番刻苦努力后,作品终于在1920年3月出版,这就是他的成名之作《人间天堂》。菲茨杰拉德一鸣惊人,各家杂志争相发表他的短篇小说。此时他年方24岁,成为美国文学界的“金童”。1921年,他与 泽尔达结婚。这次失而复得的婚姻对于菲茨杰拉德有着决定性意义。


泽尔达是一位出身富贵,气质相貌皆出众非凡的女子,与之而来的,就是她奢侈成性、挥金如土。自从与泽尔达结婚,为了维持他们的生活,他的创作兴致与意愿就全然被金钱支配了。菲茨杰拉德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我爱上了一阵旋风,而我必须从脑海中织出一张能抓住它的大网。


当时我的脑子里满是银元铜币的叮当声,就像穷人身边响个不停的八音盒。”泽尔达对菲茨杰拉德来说,不只是一位美丽的妻子,更是他创作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支配者。她激起了他内心深处最炽热的追求,成为他为了金钱笔耕不辍的最大借口与理由。


不幸的是,泽尔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自1926年起不时地出现精神失常,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这出现实悲剧中的人物活像小说的人物,现实生活也被过成了情节。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与他本人的经历如出一辙:绅士派头十足怀抱理想却又屈服于物质的年轻人、充满魅力与致命诱惑却又充当着把人引入堕落深渊的女郎。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场梦的破碎。这梦,不仅仅是个人的梦,还是整个时代的梦。


在那个追求浪漫的时代,所有的生机与活力都像爵士乐的鼓点,给人以极尽幻象的未来,而这种未来被宣扬为是可以达成的。那是一种虚妄的未来,精神上的理想被世俗当做华美的宅院,闪光的衣服和声色的纵情享受。一旦物质欲求与精神理想被画上等号,那种精神并没有被填满的空虚与无力会摧毁人的意志,留下无尽地对人生的质疑。这是梦碎。


大多数人在金钱的筛选下沦为时代的牺牲者,他们沉沦在爵士乐的鼓点中,看不清经济繁荣下隐藏的精神荒芜。而有一些人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末世前的狂欢。但最悲哀的就是,当这些人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头脑中残存的理智会劝服你尽快挣脱物质的落网,而身体却已经深深沦陷在温柔陷阱中,回不到过去了。这样的矛盾与迷惘是菲茨杰拉德的,也是那一代美国人的。这也正是他的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美国文学代表作的原因之一。


书的最后一章里,作者借尼克这个旁观者之口写下了他内心对这个时代罗网的洞察与思索。我们眼前的极乐未来实则渐渐远去,但每一个取经人却误把小雷音寺当做真正的西天,最终的结局只不过是被黑暗吞噬而已。我们所追求远方的是否是正确的信仰,我想,需要每一个人花很长时间慢慢思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