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章 16世纪的欧洲(比较重要)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1、文艺复兴的含义(“Renaissance”):所谓“文艺复兴”,表面是指人文学者,在“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致力于发掘意大利固有的与拜占廷灭亡后逃亡到意大利来的学者携带来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实际是吸收古典文化的思想营养来进行反神权、反封建的新文化创造,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神权、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2、文艺复兴的时间(14—16世纪):14世纪首先发端于意大利。16世纪达到高潮。 3、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达;政治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封建独裁者较为注重工商业的发展,与资产阶级关系密切;历史原因,意大利分裂割据的局面,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统一和反封建、反神权。 二、人文主义思潮 1、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教育和自然科学中的反神权、反封建的精神或思想内容。 2、人文主义的实质:人本观。 三、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 1、意大利文艺复兴(14-15世纪) 反映在:政治观、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与活动。注意它们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 2、“北方文艺复兴”(15世纪中期-16世纪) 从15世纪中期起,人文主义思潮开始意大利以北的西欧各国各地区传播,不少意大利人文学者前往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传授拉丁文和希腊文知识,介绍古典的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著述。结果带动了当地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活动的兴起,这主要发生在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尼德兰。这就称“北方文艺复兴”。各国都有著名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 第二节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一、西欧资本主义产生 1、中古晚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农业的发达,主要在尼德兰、英国;其次是手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更快,尤以纺织业和采矿业最为显著;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传到了西欧,促进了西欧人的海外探险与科学技术活动的发展;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促使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扩大了社会分工;生产分工的扩大导致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关系广泛渗透到农村。 2、资本主萌芽的产生与成长 产生的条件: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出现一批积累了大量货币、并需要购买劳动力来进行商品生产以增殖其财富的资本家。二是存在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 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世纪市民中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和无产者,形成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在工业领域中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在西欧,从16世纪至18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的前夕,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个阶段被称为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初繁荣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等城市中,随后又在佛兰德尔、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城市、矿山中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二、地理大发现 1、远航的社会背景:原有商路的阻隔;对黄金的需求;西班牙、葡萄牙中央集权的确立;地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2、1497年葡萄牙达.伽马的探险活动。1492年起受西班牙之命,哥伦布先后四次西航美洲,发现新大陆。1519年西班牙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三、西方的早期殖民侵略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哥伦布远航成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加紧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并因夺取新土地发生了纠纷。于是分别在1496年和1529年,两国在教皇仲裁下,划定“教皇子午线”,线西新发现土地归西班牙,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其后,葡萄牙便在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巴西进行殖民活动,还从1442年起,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主要在拉丁美洲殖民,到16世纪中叶相继征服了除巴西外,从墨西哥到阿根廷的整个拉美。 四、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后果 1、世界贸易体系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传统贸易布局变化: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世界范围的核心地区。 3、“价格革命”与阶级分化:即新航路开辟,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价格革命又导致阶级分化加剧。 4、导致西方早期殖民侵略:此后,荷兰、英国在16世纪末,法国在17世纪初也开始了殖民侵略活动。 第三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一、16世纪科学革命的基础 科学革命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主要内容,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出的一项硕果。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1、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 2、人文主义思潮的精神动力 3、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4、阿拉伯人文化成就对科学革命的促进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内容 1、天文学:主要代表有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和伽利略,以及稍晚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刻普勒。注意他们各自的代表著及成就. 2、生理学和医学:主要代表有1543年布鲁塞尔医生安德烈.萨维留斯,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和17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医学家威廉.哈维以及他们的成就。 3、科学方法: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及其《新工具》,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科学理论。 第四节 宗教改革 一、德国宗教改革 1、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德国社会:德国分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阶级结构复杂、社会矛盾交错、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夺与压迫成为矛盾的焦点。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 起因:1517年的赎罪劵事件。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劵的95条论纲》反对教皇。 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①“因信称义”说——信仰得救 ②《圣经》权威说 ③“凡信徒皆为祭司”说 ④“国家至上”说 3、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年):路德的宗教改革导致了闵采尔的宗教”异端学说”的产生,并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年)。 二、英国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与起因——亨利八世的离婚案(1529年) 2、宗教改革的实践:从亨利八世经过爱德华六世、玛利女王到伊丽莎白一世,终于确立了英国国教。 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当路德教在德国兴起时,在瑞士也爆发了加尔文领导的宗教改革。加尔文(1509-1564年)是法国人,他受到人文主义和路德教的影响,形成了他自己的宗教思想。他的学说被称为“加尔文主义”。后来以日内瓦为中心,建立了一个神权共和国,并向法、德、意等国家展开宣传。他的学说基本点就是“预定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天命”说 ②“拣选”说 ③“呼召”说 2、加尔文“预定”说的实质:他的思想就是使世俗生活转化为宗教实践,又使宗教实践化入世俗生活。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