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意识与意识间存在“拮抗”关系

 霃楓 2016-11-21

“有意识的生活被潜意识的本能所决定着”,这是人们普遍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认识,甚至有人称之为潜意识决定论,它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人们意识生活中那些貌似偶然的行为、思想与情感活动的心理根源。然而,相比于潜意识,意识系统中的另一部分,弗洛伊德称之为前意识—意识的那一部分,显得备受冷落。如果意识在弗洛伊德那里无足轻重,则意识系统就应该被称为潜意识系统,而同时前意识就没有划分的必要;如果意识在本质上只是压制潜意识的力量,则精神分析无论作为一种思想视角还是作为一种方法论都无从着手,更谈不上临床的疗愈。因而,意识必然至少如同潜意识般的重要,以使精神分析本身成为可能。实际上,在结构学说中,弗洛伊德修正了之前在地形学说中的意识体系,意识化身为一部分自我和全部超我对潜意识的作用明显增强,它渗透至潜意识的深处;在其他理论以及著作中,意识的作用也展现得越来越明显。通过重新解读弗洛伊德,思考作为体系而存在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以看出在弗洛伊德的视角下,不仅只有对潜意识本能力量的强调,还有对意识功能的推崇,两者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而更多展现为在动态中维持平衡的两种拮抗力量,这不仅与能量学说的假设相符,也与整个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以及它在文化领域与病理领域的适用相一致。

意识对潜意识内容的规定

弗洛伊德用“炉子上沸腾的水”来喻指潜意识的状态。他指出,潜意识中满是本能驱力,它们时刻寻求释放的途径,以获得满足,它们既无逻辑又无概念,只是原始力量;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又称这些本能为性驱力,包含生之本能和死亡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这就造成了定性上的矛盾:本能体现为既混沌又有明晰内容,既无规则又遵循快乐方向,这个矛盾只有承认意识对潜意识的施为时才能得以化解。通过将潜意识本能内容命名为性、生命活力,将其形式命名为满足即快乐,弗洛伊德明显地将内在本能标记上文化的、社会的甚至道德的印记,这样看来,意识对潜意识强大能量的更有力的对抗就从潜意识决定论中凸显出来,如此方能理解弗洛伊德理论的积极意义。意识将潜意识规定为社会道德文明规范的对象,要求潜意识的内容和活动纳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有关潜意识的所有命题就不再只是生物学上的,而是关涉伦理学的;冲突的战场就不仅仅是个体内在的,而更是社会文化领域。最终,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就不是人受制于生物本能,而是人在文明与本能的冲突之下如何生存的问题。这样,意识作为人的属性被彰显出来。

意识对潜意识的规定性还体现在能量的投注上。弗洛伊德使用“投注”一词表示潜意识能量的活动强度以及方向上的变化,它是潜意识的量的属性的展现。然而,在地形学说与投注观念之间存在着一个问题,一方面所有的投注都被认为来源于本能,另一方面,任何具体的投注都需要代理者,在潜意识决定论的背景下统合投注的来源及其运行就显得异常艰难,因为本能来源的投注则必将走向意识与道德,因而实际上投注只能经由意识的规定而完成。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代理了自由投注,在这种形式中,本能不受约束地自由流动,而其他投注形式则无一不需要意识的高度参与,意识的这种规定作用就像一个指挥官,对潜意识能量分配进行部署,将之投向不同的对象、配给不同的心理活动,以及调整潜意识活动遭遇不同现实状况时的能量的转换,等等。简言之,意识规定着潜意识能量在不同心理活动上的增加、减少、置换与释放。这不仅保证了心理活动的持续性和丰富性,也促使内在意识系统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来发挥作用。

意识对潜意识作用方式的管理

冰山模型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三个系统在心理空间上作用的图式化表达,其中潜意识始终要向上跃出水面寻求本能满足,前意识是意识对本能内容进行审查的通道,只有通过审查的潜意识内容才能得到表达,更多本能则被压抑下去。在这个模式里展现了意识的两种作用方式:一是审查,它暗示了意识的决定权;二是压抑,它表示意识具有的作用力。对于审查制度,必然有标准存在,弗洛伊德指出审查制度不仅仅是遵循现实标准,更是超越于其上,以文化、道德、社会规范为指称,因而,这实际上暗示了审查的标准采取了适应机制,明显地体现了进化论的影响,同时它又是伦理的,因为这个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而是人类社会规范。

而对“压抑”这个词所表达的意味,要考虑到弗洛伊德始终强调的客观、科学的元心理学理想,以及他受当时能量学说的影响之深,故而这个词具有的物理学意味要比心理学浓厚得多,所以只应将“压抑”理解为一种作用力,它的方向仅仅是对应于本能的向水面“上”涌动而言。这样,压抑作用展现出的管理功能远远超出狭义的控制甚至镇压,进而,潜意识的本能就不需要从“恶”的性质去理解,而只是不适应的、不合时宜的、不合乎标准的。因而,与其说潜意识迫使意识采取一种机制来压制它,莫不如说意识采取了一种管制方式来拒绝潜意识的冲动挑衅。意识作为社会规范的代理者,对潜意识宣告了绩效结果,从管理效果上来看,它维持了内在的动态和谐,使意识系统作为一个体系与外部世界保持协调与交换。

意识对潜意识的引导

如果说意识对潜意识的规定性和管理功能展现的是一种被动施为,则引导作用就突出了意识的主动性特征。这种功能也如它的规定性与管理功能一样,体现在精神分析的诸多领域中,其中在心理发展观与梦的解析上展现得尤为明显。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区分为从口腔性欲期、肛门性欲期、性蕾期、潜伏期以及性器期这五个阶段,这是以性驱力集中的区域为依据的,同时也暗指了这些名称下表达的发展任务。针对性心理发展而言,这个学说沿着性欲力比多从远离性器官到靠近性器官(从口腔到生殖器),从泛性欲到具体的性欲(进食需求到性欲),从自身性欲到对象性欲(无社会期许的到社会期许的)的路径向“成熟”演进,这当中体现的心理过程的复杂化是在潜意识决定论背景下不可能实现的,而只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和引导才能解释性心理的进展。后弗洛伊德主义虽然摒弃了以性作为表征,但也都遵照了阶段论与任务论的基本思想,他们所遵循的正是在性驱力名称表面下弗洛伊德所暗含的意识的教化作用。意识通过或明确或暗示的要求,使个人能够逐渐识别外界的期望及施与的要求,渐渐内化而有选择性地表达本能驱力,因而,意识必然已将方向集中至“空间站”,使潜意识本能发射到指定空间,并锁定预定轨道,完成“对接”。

除此之外,意识的引导功能还体现在诸如梦等内在活动过程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他并没有限定这些愿望为潜意识,从他的显梦理论看来,梦不仅满足着潜意识愿望的达成,也致力于意识的愿望的实现。如梦中出现的日间意识生活的持续显现便是这种愿望的表达,通常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解出的难题,会在梦中持续求解,并时常豁然开朗,并且还能在恰到好处时醒来,无论意识能否回忆起答案。这“显梦”都不表达潜意识的什么本能,而是在意识的诱导和持续作用下,促使神经活动可以专注于解题的活动,而此类的梦常常在清醒后带来灵感,诸如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门捷列夫完成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都展现了这样的意识功能。此外,意识生活中的暗示也同样能够“塑造”潜意识,比如人们经常使用的“自我暗示”和“催眠”,都是通过意识有目的、主动地对潜意识发出训令而实现的。

总之,意识与潜意识是精神分析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缺一不可的拮抗关系,它们作为一个系统服务于心灵整体。意识作为人的属性,不仅不是完全被动于潜意识的呼唤和驱使,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命体验。弗洛伊德所指的潜意识,从未脱离意识而独自存在,它始终是要与意识捆绑在一起,并受意识的规定,或许他想要表达的并不是潜意识决定论,而是意识对潜意识的规范能力。“回到弗洛伊德”,站在他的时代背景,遵循他的科学理想,可以发现这种意义越来越明晰地显现出来。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