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虱子,保护耕牛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义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国人向来将孝做为仁义的体现,如古时遇到劫路的强人,大抵都是这样哀求“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稍有点人性的强人就会被打动,不忍心杀害对方。现代人与儒学相隔膜,往往认识不到先哲的苦心,所以会认为古人愚腐不堪。如武则天时严禁屠宰牲畜,宋朝严禁屠宰耕牛。曾有一家农人,家养的耕舌头不知被哪个坏家伙割掉了,于是农人就去开封府找包公告状,包公吩咐他回去宰了耕吃肉。而宰杀耕牛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于是就有人出面告发农人私宰耕牛,结果包公立即将那个告状的抓起来,说:“牛舌头就是你割掉的!”于是一顿大板,打得那人拼命招认。 古时候还有一个更愚腐的江泌,此人办事喜讲孝道。因同族有个人与泌同名,为便于区别二人,所以别人就把他称为“孝泌”。孝泌每逢吃菜总不肯吃菜心,他说:“菜心吃不得,它是可以继续生长的东西,吃了违背孝道。”每到冬季,他的棉衣破絮块块,虱子总喜欢躲在里面生活繁殖。一次,孝泌把生了虱子的棉絮从衣服里掏出来,放到墙壁间。过了一会,又怕虱子会饿死,就重新把藏有虱子的破棉絮放回衣服里去。 用孝泌的故事来解读孟子的这番话,正是恰如其分,只不过,需要我们阅历万千世相,才能够悟透其中的真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