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

 隨风飘逝 2016-11-21

近日一位近90岁老年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发黄,全身皮肤的颜色像鸭梨一样黄,尤其是一双眼睛着实明显,伴有皮肤痒、尿色如浓茶样,大便颜色发白,食欲差,吃了油腻食物后就拉肚子,腹胀,全身乏力总想睡觉,昏昏沉沉。先后到张家口多家医院看病,都因老人年事已高、并且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治疗风险太大将其拒之门外。

这位耄耋老人黄疸时间较长,已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及各个器官功能的损害,目前不能耐受开腹手术治疗,但长时间的梗阻性黄疸必然导致肝脏及全身多个脏器的衰竭,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患者及其家属很是着急、担心,就在医治无望的情况下,多方打听得知我科曾成功救治过多例类似疾病的患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诊于我科,经过全科的会诊,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这类疾病需外科手术治疗,这在年轻人身上,手术治疗不是什么问题,但我们眼前的老人已经90岁了,同时高血压、糖尿病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各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十几倍,个别指标超出甚至几十倍:手术?患者不能耐受!保守?意味着放弃!对于患者早一日解除胆道梗阻就会多一线生存的希望,时间就是生命,于是经我全科慎重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以解决患者胆汁梗阻的情况,尽管此项操作不需要全身麻醉,相对创伤较小,但老人目前情况仍有较大风险,因为肝性脑病已悄然而至,PTCD中的配合也是困难中的困难。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住院后第二天为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全身皮肤黄染逐步减退,肝脏功能明显好转,为患者解决了梗阻性黄疸导致的多脏器损害,为其赢得了手术的机会。

现就“梗阻性黄疸”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为大家做一介绍:

       一、梗阻性黄疸

1.梗阻性黄疸是指各种病因导致肝内外胆管堵塞所致的黄疸(即患者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伴有小便浓茶样和黄白色大便等),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肝脏及胃肠和胰腺肿瘤,炎症,寄生虫和先天性畸形等。如下图中胆道内结石或者每一部位的肿瘤都可能出现梗阻性黄疸的发生。


2.梗阻性黄疸的危害:梗阻性黄疸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胆汁不能通过胆管排入肠道发挥消化功能,导致其逆流入血出现皮肤和黏膜黄疸、尿色黄、大便黄白色及厌油腻和皮肤瘙痒等;长时间黄疸导致肝脏及肾脏和全身各个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黄疸导致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并且其释放的毒素可吸收入血导致感染中毒性症状;长时间黄疸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胃肠道或其他部位出血的可能。

  二、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

1.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下图为PTCD操作过程示意图:



2. 彩超引导穿刺的优势:彩超定位引导穿刺具有定位准确,可以精确测量出病灶或穿刺点的位置和深度,具有无辐射、无副作用等特点,可动态观察穿刺途径。

3.  PTCD的适应症: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4.PTCD的临床意义:

a.PTCD可以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老年病人、体衰、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重度休克者尤为适宜。

b.可经引流管冲洗,滴注抗生素,可进行多次造影进一步明确病情状况。

c.通过留置导管,可以灌注药物等进行溶石治疗,亦可进行化疗、放疗、进行细胞学检查,经窦道纤胆镜取石。

目前,我科在超声引导下已为多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了P       TCD治疗,经治患者恢复良好,本操作除可挽救患者生命      外,还可为患者择期手术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为梗阻性黄    疸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