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智慧故事》013

 江山携手 2016-11-21
昏昏还是昭昭?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
  
  儒家和法家,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当年带兵将孔子及门人围困于陈、蔡之地的,是蔡国大将军李属。李属就因为这件事掉了脑袋。二百年后,李属的后人李斯官至秦朝宰相,于是为先祖报仇,活埋了四百六十一名儒士于山谷之下。
  
  韩非子是李斯的同学,在他被李斯用毒酒毒死之前,还真心的拿李斯当好朋友,不惜挺身抢出阵来,与儒家唱对台戏。既然孟子不是反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韩非子偏偏要说昏昏就是能致昭昭,于是他还专门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韩非子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昏昏者也能够让人昭昭的。
  
  不管这个故事有没有道理,但韩非子讲求祟君抑民,帮助皇帝琢磨愚弄民众的办法,结果他先成为了自己的理论的第一个牺牲品,沦为专制之下的冤魂之一。不清楚他在接过老同学李斯笑咪咪的递给他的毒酒的时候,心里是认为自己是属于昏昏者流呢,还是昭昭之人。
  
  所以不管是你昏昏派,还是昭昭流,你的任何行为都界定着你周边的生存规则,你以仁义待人,必获之以仁义,你以机诈之心待人,必获之以机诈,这却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