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眼| 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品】百选(二):【青铜器】

 天宇楼33 2016-11-21

管流爵 夏代晚期 

器身呈扁圆形,敞口,口沿中间凹陷呈弧形,两端如燕尾尖锐上翘。长颈,颈上装饰弦纹三道,其间有或疏或密的两行乳钉纹。颈下部一侧有一斜置的管形流,因此命名,流上有两个方折形装饰。一面口至颈底部置一宽把手。颈下接外鼓的假腹,上有圆孔数个。三足残缺,从断面推测应为三棱形足,并据陶爵复原。整件器物的装饰朴素而有致。
       此爵有以陶爵为原型的痕迹,是现存夏代晚期少数青铜容器中最为奇特的器形,十分罕见。管流爵容量很小,流的作用是倾注而非吮饮,因此是注酒器,不是饮酒器。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

敞口,薄壁,口沿加厚,上端立环形耳,符合早期青铜器铸造的典型特征。深腹呈袋状,下有3圆锥状空足,器壁均匀而薄。颈部饰有鱼尾兽面纹,上下皆饰连珠纹。鬲腹饰卷角形兽面纹,兽目巨大,图案条纹粗犷,结构复杂,下缘饰有一周连珠纹。构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青铜鬲以陶鬲为原型,宽足原本用来扩大受火面积,但用途已由炊器转化成肉食器。此鬲在商代中期青铜鬲中最为精致,说明商代中期青铜器在造型设计和铸造技术方面,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

兽面纹壶 商代中期  

小口,长颈,口上设内插式的盖。斜肩,肩两侧各有一系,腹鼓,圈足,足上有两个方孔。口部外沿有一圈加厚的宽边,与盖边宽度大致相等,口沿下有三道弦纹。肩部饰目纹,腹部饰大兽面,鼻宽垂至两旁,两侧为口部,其间有锯齿状兽牙,辅以卷龙纹。图像变形巧妙,曲直交错,纹宽线细,变化而有规律。圈足内壁铸“一”字,如一个小叉,应为氏族徽记。
      此壶的图样与龙山文化陶器及良渚文化玉器神像头部的线条相似,很可能为非写实、非世俗的图案。相同形制的壶在中原地区有出土,带有提梁,此壶的系可穿绳索,作用与提梁相似。商代中期前的青铜器上尚未发现明确的铭文,此壶的铭文是所见青铜器中最早的铭文之一。

龙纹扁足鼎 商代晚期  

口沿外折,上立环形耳,耳廓颇大。腹浅较直,圆底,饰有卷尾的长鼻兽纹,以雷纹衬托。下置三条宽阔的扁足,呈三龙上腾状,张口托住鼎体,龙体描绘鳞、角、鳍,填补雷纹,精致优美,怪异瑰丽,有力而有动感。
        扁足鼎是鼎类中的特殊器形,不是基本的礼器组合。商代扁足鼎多深腹,扁足多为简单薄片,一般为盛肉的器皿,而本鼎浅腹高足,用途可能与豆类器物相似。长鼻兽纹在商代青铜器纹饰布局上总是处于配角,而在此鼎作为主纹出现。鼎的腹和足部纹饰,同为一种物象,但设计者手法娴熟,构思精巧,无论何种空间,均可操作自如。



图文来源: 上海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