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北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做好这几点,孩子才会喜欢学习

 Purefact 2016-11-21


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品质?


1

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良好的学习品质中,我们关注的其中一项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这些知识,应该说对于98%的孩子都不成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所有的作业体验,一次一次的练习,让孩子受伤,甚至痛恨学习,这是我们给学生最大的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要反复强调:你给予孩子的是什么?你一定要让孩子保有学习的兴趣。孩子可以考80分没有关系,但是他要对学习有无限热情,这就像古人说的学而不厌。因此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充满无限的学习兴趣,可谓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兴趣的力量。一旦他对这个事情入门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有兴趣。到那时候就不存在说负担重不重,困难不困难,那是真兴趣所在。


2

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到学习品质,还要关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发展中的习惯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他需要有自己的思维品质。我们的很多教育,就是欠缺思考。我们的孩子基本上像复读机似的,很多东西在脑子里掠过,平平直直的,如一条线。



老师这么说的,他这么记着。缺少停留,缺少自我思考、消化、质疑,没有重组构建。比如,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探究,一定让他去思考问题。


3

有效的学习方法


说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真是各有各的不同。这个方法,无所谓好坏,适合他的,他习惯的,然后又起作用的,就是好方法。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出几条,让他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


4

敏锐的信息素养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甚至于创造信息,这样的信息素养不能忽视。同样的信息,大家一块听、一块看,有些人就有收获和提升的,有些人一次次经历却毫无所得。其原因就是他没有信息素养,不懂得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何抓取、整理和运用。



有人曾说过,不管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现在都是看谁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能够很好地去整合信息,这样孩子一定会获益匪浅。


如何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我们需要硬件支持,当然也需要有软思考。这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更多的空间平台,让孩子开阔起来,超越小学教育的范围,超越小学校园的围墙。



但是现在,不管家庭还是学校,强加给孩子很多东西。我们到底该不该给他强加?一种观点就是说不能太多地占据孩子的时间,为什么呢?


我们不占据他的原因是,孩子太欠缺思考的时间和自主的状态,没有自主的经历,他就不可能独立成长。我们大人给他很多的关注,更多的是给他智力上的提升,孩子却没有智慧。


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要给他关注,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树。



至于这棵树,今后结多少果子,结什么果子,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就知道它是一棵树,我就要给它补充成长所需的营养。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配给这棵树足够的关注与营养。


在成长过程中,这棵树可能还要经历风雨,也许它能真的长成参天大树。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营养关注,它一定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



内容来源:“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转载自微言教育,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