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 芬兰人却决定颠覆学校教育

 jinjin1698 2016-11-21


(ID:AboutEurope),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上周,阅读第一发布的深度调查:在“疯狂奥数培训班”的怪圈里,谁来解救孩子?里,家长们还在热烈的探讨要不要孩子上培训班的时候,请扭头看看芬兰:2016年11月14日,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也就是说——芬兰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也成为了教育界里令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世界上最可怕的差距,是教育上的差距,这将彻底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而教育中最大的差距,是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人家却决定彻底颠覆学校教育。


2016年11月14日,请大家记住这一天。


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等等等; 他们的课程将是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这样贴近现实,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




在评估中小学教育阶段方面,全球范围最权威的测试,当然就是经合组织的PISA测试(全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在这项测试中,从2000年开始,芬兰学生就展示出世界顶级的水准,尤其是在数学等科目的表现中,一直占据顶尖位置。


在2010年之后,东亚国家学生开始在高分方面超越芬兰,但是如果仔细看全体受测学生的成绩分布,芬兰仍然是最平均的——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表现出相当的水准,这点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教育强国有着显著不同。


说到中学教育阶段的成功,如果芬兰谦虚说自己是世界第二,那任何一个所谓的“世界第一”都会名不符实。


不过,芬兰人显然并不满足于这样的事实。


有件事情,让赫尔辛基教育局局长Marjo Kyllonen耿耿于怀——大家所熟悉的中学分科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等,整套系统都是19世纪确立下来的,已经使用了快200年,这事儿怎么想都有点不太对劲。


19世纪没有互联网,没有远程教学,没有小组讨论,没有电脑;我们怎么会进化了这么多世代,居然还在教育方面一成不变?


从根本上,打破传授知识的方式



我们好像从来没去怀疑过,分科教育这件事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实回头想想,这个分科教育方式,似乎并不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现象的最自然方式。


还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对于这样一个看似是历史课题的Theme,人们最自然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


第一步,先问起因,为什么会爆发世界大战


第二步,再问有哪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步,再问有哪些地方, 通过拜访可以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


第四步,再联系现实,看结果,为什么今天的欧洲是这样, 人口比例是这样, 经济实力是这样,二战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发现了没有? 这其中包括了史实研究、地缘政治、人物传记、地理变迁、国情、统计学、经济学、数据分析等等内容。


这显然和仅从历史课本上读几十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


解决方案
现象教学法 Phenomenon Method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2013年芬兰从赫尔辛基开始了“现象教学法”的试验——从根本上,这种方法颠覆了原有的分科教学方式,把学生的认知作为教育核心,而非传授的教学内容。


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明白,这是一个多大的根本性改变。


从此,学校教育不再是数学、物理和化学,而是如何帮助学生,认知并形成自己的主见。


打下这行字的时候,我的手都在颤抖,这是一个多么革命性的改变啊。


我们还是来举一个例子说明,“现象教学法”如何工作的。



以“古希腊历史”这个主题为例,传统的教育方法,给你几本书,了不起再拉学生去参观一下希腊,写篇文章,就结束了。


来看看“现象教学法”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询问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对以雅典城邦、斯巴达为代表的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另一组则是对以希腊神话、奥林匹斯等神话故事着迷的;

第二步:让孩子自由讨论

然后在两个组内,让孩子自由讨论产生组长,产生想要研究的话题;

第三步:汇报想要研究的话题

考虑具体的方法、路径,形成方案,制订学习时间表;

第四步:教师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
第五步:分享成果报告

按规定时间,学生交付学习的发现成果报告,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学生互相评分,教师仅充当裁判,评分包括自评20%,别人的评分80%。


这简直就是企业工作法啊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多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教学,而不是以前的掌控者。虽然教师也感到不太适应,但是最终效果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成果汇报
令人震惊的学习成果汇报


我们还是来看看实际上芬兰的中学生们到底研究了些什么:


1
14岁的Siiri学习的是环境保护主题



她首先研究了波罗的海鱼类的生存现状,跟着一组科学家到现场去进行了实地考察;


随后研究了波罗的海垃圾漂浮的问题,并跟着一班艺术家把这些打捞上来的垃圾,做成了创新的艺术品;


最后,她把这些垃圾艺术品用手机拍下来,放上网络,并和同学们与芬兰当地一家资源循环中心达成合作,将这个艺术品展示项目作为资源循环中心的项目进行推广。


2
对“现象教学法”的意见反馈


在实施“现象教学法”3年后, 芬兰教育部对6万名学生进行了回访,是否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


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甚至希望更多的互动教学,彻底告别传统的知识灌输,而变成主动的学习能力提升。


目前赫尔辛基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教师,使用“现象教学法”,所以2020年前完成彻底的转轨,应该不是空谈。



从学习体系的有效性来说,芬兰一直以来高居全球前列,因此,对于这样的先锋尝试,我们非常期待。


延伸阅读

其实,对于芬兰的教育改革与颠覆,阅读第一创始人Bonnie女士也曾在她的原创文章为孩子装备未来4C's学习力,美国和芬兰的学校原来用PBL教学法中提到了自己的看法。


Bonnie表示,芬兰对教育的颠覆早已开始,他们大力推崇的PBL教育法,更是受到了美国的大力追捧。下面精选了文章关于芬兰教育的部分,让我们一起看看芬兰对教育的颠覆究竟在哪里。



芬兰用PBL培养未来的“跨界”人才


美国未来学家,明尼苏达大学副教授哈金斯指出:“在21世纪,第一个跨越到教育4.0的国家,就会成为人类发展的领头羊,并创造出21世纪新经济。”哈金斯认为,教育4.0是以创新产出为核心的教育,强调跨界连结与协同创造。而哈佛商学院教授多萝西·巴顿首先提出了“T型人才”的概念。她指出传统教育培养的是只对一门知识专精深耕的“I型专才”,但21世纪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兼具专业与跨领域知识的跨界“T型人才”。


为了装备孩子们在未来全球化和现代化职场上的竞争力,教育强国芬兰正在进行颠覆式的教改,培养21世纪的跨界“T型人才”




2016年年初芬兰推出新国家课纲,用整合式跨学科的教育打破科目框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通过一年至少一次的跨学科的学习,以及PBL专题式项目学习,培养孩子7种跨界能力。


芬兰教育委员会定义出七种未来需要的跨界能力:

1.   思考与学习能力
2.   文化辨读、互动与表达能力
3.   照顾自己、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   多元语言能力(多文化)
5.   数位应用能力
6.   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7.   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的未来负责


芬兰教育学者认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应对未来世界的变化和需求,而不只是一昧的拉高孩子们的成绩。芬兰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整合性知识与技能,这才是现实世界所需要的。教育改革需要整合有类似跨领域学习经验的学校,加强老师在学校之间的合作以便为提供学生更多有意义的课程。


 “学校还在用过时的方法教学,这些方法早在1900年开始的,已经不符时代的需求,我们需要21世纪的新教学法。”芬兰的教育主管克洛宁Marjo Kyllonen接受英国媒体《独立报》采访时指出。



预计在2020年芬兰将废除单科课程,不再单独教授数学,物理等科目,取而代之的是整合的“PBL专题式”课程。


芬兰教学三大核心改革:

1.   从专科学习到跨学科学习,除专题式项目学习(Projected Based Learning)外,还有现象跨科学习(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2.   从自己学到更多合作学习
3.   从形成性评估到更多学生自我评估


什么是芬兰的跨学科的PBL专题式项目课程呢?以“欧盟”作为PBL教学为例: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上完一堂历史课,然后接着上一堂地理课,两个课程之间完全没有关系。而所谓的跨学科的专题式教学方式,则通过一个专题项目“欧盟“将欧盟各国的历史、欧盟国家的地理位置、欧盟国家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欧盟使用的货币串联到一起,相当于将历史、地理、语言和经济等跨界科目整合到一起。通过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让学生注意到,不管数学、历史还是艺术,这些知识是彼此连结,而且都是可以实用的知识。透过专案整合的学习,学生有机会可以主动参与,老师可以合作和创造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把知识用出来,让知识贴近生活。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学校已经达成共识:未来芬兰7到16岁的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一项延长性的跨领域学习科目,学习时间的长短将由学校自行决定,至少历时数个星期。


除了主题式学习的共同教学之外,老师鼓励学生多用分组与团队协同学习的模式。芬兰教育官员帕西.施兰德指出,“未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单靠聆听老师的演讲,而是透过讨论、思考而来。例如,让学生一起解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与问题,学校提供一个环境让学生自己思考,这就是共同学习。”


在赫尔辛基高中实验班上,很多功课都是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的,同样以解决问题为基础。施兰德强调不给学生教科书,或指定学生阅读一本书然后回答一些书本上就可以找到的笨问题。应该给学生实际的问题或是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然后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实用的资源,或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答案,这就是完整的学习过程。


案例分析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北郊的斯特马其小学,学生们正在上英文课。但是教室的白板上,却挂了一幅欧洲大陆的地图,孩子们必须用英语描述出不同国家的天气状况,例如,今天在芬兰阳光明媚,而丹麦则有雾。这是一堂结合了英语和地理的跨学科学习。




而同样在首都近郊的巨岩中小学,五年级的手工艺课,学生们拿着三角板和圆规,在一块木板上,仔细测量着打洞,钉钉子的位置,练习什么是直角,平行或对称。这是结合手工艺术和几何科目的学习。


可以看到,欧美的传统教育强国不是立足于现在,而是正在展望未来,战略性地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当芬兰和美国的学校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国家还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追影儿:专家们还在讨论阅读、在线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逐步将这些方法和内容融入到以“应试和填鸭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毕竟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一个浩大工程,远非一朝一夕可以推动。眼看着这样的教育现状,心里真着急!


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了培养孩子21世纪4C’s学习力,从现在开始,我们家长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至少可以积极参加与PBL相关的讲座和工作坊,了解和学习如何启发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让他们尝试“做中学”,主动参与、探索、学习与思考帮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目前国内正在使用PBL教学法的K12学校与机构有: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http://www.isb./)

上海与宁波赫德双语学校(http://www./)

知慧学院Athena Academy(http://www./)


建议拜访这些学校和正在使用PBL进行教学创新的机构,与学校负责人深度沟通,了解他们的授课形式和方法。


最后还是要感慨一句:


人家3岁的孩子,已经打下了性格的基础,7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用自己的视角,认识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3岁的孩子在上学而思,我们7岁的孩子奔波在各个补习班之间。


各位家长,大家好自为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