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时代 名词解释

 曹国书馆 2016-11-22

名词解释

 

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人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训导——又称儒学训导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

 

廪生 ——“廪膳生员”的简称。明代州、府、县学生员最初都供给廪膳,补助其生活,以后及清代,则须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才能取得廪生名称,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廪生,又称作“廪膳生”。

 

副榜——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附加榜示。亦名备榜。即于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之意。乡试副榜起于明嘉靖时。清代正榜每五名中取一名,名为副贡,不能与举人同赴会试,仍可应下届乡试。清初,乡、会试正榜以外,还录取一定名额的“副榜”。

 

教谕——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富县—清雍正三年(1725),鄜(fu)州升为直隶州,归陕西省布政司直辖。设州同厅驻黑水寺,州判厅驻黄龙石堡镇,领洛川、中部、宜君等县。

 

    儒林郎——文散官名。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儒生出身者升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升授宣德郎。清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授宣德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