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两代的科举资料(2)

 韩式吹牛王 2020-03-05
前面说到,贡士和贡士是有区别的,本帖二楼就重点讲一下这个区别。

我们先从各省提学说起。

甲,各省提督学院。
前面讲到乙榜,那么什么是甲榜?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这个出身很重要,各省学政,非这个资格做不可。
明清各省,都知道是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提督分掌民政,司法,军事,品级都是固定的,其实还有个清水衙门官,学政。
学政上至二品下至从五品,没有定级,但必须有一个硬标准,两榜出身的进士。

提督学政,省各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人员内简用。各带原衔品级。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历所至,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升其贤者能者,斥其不帅教者。凡有兴革,会督、抚行之。<清史稿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

看看,这个学政大人,不算地方正式编制,自带监察性质,还参与地方政务。


乙,府学县学,国子监。
先来一张图吧,小格同学做PPT练手做的,莫怪。
1583331549451.png

从这个图上看,可能就比枯燥的讲述要生动的多,也一目了然。
一、先从国子监和府州县学之间的关系讲起吧。
国子监是最高学府,府州县学是各级地方学府,没有省学,只有省院,省提督学院。通过院试的童生,算是国家认可的读书人,国家的正式学生或者是正式读书人,然后分别编入原籍府州县学读书。其实,府州县学都是做做样子,并非和现在一样天天住校读书,但是考试确实很勤的。府学正印官是教授(清正七品),州学学正县学教谕(清正八品),各有佐贰官训导(从八品)数人。府州县学,除了考诗文,就是考经科。但是这些府州县学的教授教谕训导往往都是举人出身,自身水平有限,好学生就要往上送,送国子监读书,这批被送出去的生员,统一称之为贡生。
二、贡生,见上图。
挨个解释一下吧,咱们按成绩来。
岁贡、恩贡-------这无疑是成绩最好的一拨,上一章节讲到,院试结束,小三元,廪生增生附生。廪生之中考选入读国子监,方可谓之岁贡,遇见皇帝登基大婚等庆诏之年次年再选,廪生之中第一谓之恩贡。代表人物蒲松龄,廪生,岁贡元。
拔贡---------这个就是选拔年数比较长,明朝和清乾隆之前都是六年一选,之后是12年一选。拔贡入读国子监,也是怕漏下人才。
副贡-------副贡是乡试副榜上面的名单,所谓副榜举人是也,理所当然的贡生。
优贡-------廪生,增生之中考选,每三年学政卸任之时考选一批,入监之前须在京吏部朝考一次,方为正式的优贡。
例贡纳贡-------明之纳贡清之例贡,都是一回事,就是家里有钱,出钱捐的贡生。当然成绩也得差不多,太烂的话,学政大人爱惜名声也是不会批准的。
---------这里插一句说一下副榜,副榜自永乐始康熙初年终,嘉靖之前非常制。乡试副榜到底是什么?是没有被考录的生员,但成绩比较好或者个别科目突出的,列为副榜,中式者称之副榜举人。于成龙就是副榜举人。为什么要找副榜举人?因为战乱年代,没人可用。永乐年战乱,清初战乱,副榜举人都可以借机大展宏图,承平年代举人进士一大把,哪里轮得到副榜举人出头。

最后补充一下,清代还特有一个军功贡,只要生员随军出征,大军回师之后即可入读国子监,最开始主要给汉八旗和八旗的子弟一个晋身机会,康乾年间基本都为汉八旗或者汉人书生专用,满洲八旗直接就是监生。
接下来讲监生。
三、监生,见上图。
先挨个解释一遍,这个不能按成绩了,得按做官的资格来,因为国子监出监即有做官的资格,和乡试的举人一样,视作正途出身,但是比举人低。
举监生------举人参加会试不中,可入国子监读书,理所当然的监生。其实举监不是普通的生员,而是举人身份,是具备做官资格的。明朝有,清无此类。
贡监生------就是入学国子监的贡生,五贡为主,偶有其他。
优监生------前面说到,廪生选岁贡恩贡,剩余廪生+增生选优贡,那么院试结束的第三等附生怎么办?学政组织考试,三年一次,附生考选谓之优监生,注意这是清朝特有,明朝只有举荫贡例。
能考试的监生说完了,接下说不太能考,或者说不太需要考试的监生。
恩监生------明朝没有恩监。清朝特有,主要是汉军八旗官学生算学生的肄业生,及大臣官员后裔,武生,等等选入国子监者,谓之恩监生。就理解成皇帝特批入学的就好了。
荫监生------以官员子弟,父荫入国子监者。分两类,恩荫是高官(文官京四品外三品,武二品)宗室入监,难荫是当官的老爹死了,然后儿子可以进国子监(清史稿志八十一,有点困了没读明白怎么荫的,不写了)
例监生------简单,官宦子弟花钱买的。

四,国子监毕业,学校出身。
理论上说,贡生只是生员,但是实际上,贡生开始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只不过需要等着做官,时间很长。
贡生,是朱元璋创立的。顾名思义是贡献给皇帝的生员,明朝是个个贡生必须入读国子监的,清朝并不是个个都入国子监读书的,至少贡监生优监生不用读,乾隆中期之后,几乎所有的监生都不读书,只挂名。为什么这么看中监生?明清两朝官制,国子监毕业有出任官员的资格,当然,举人也一样有任官的资格。不同的是,举人贡士进士是一级级考上去的,科甲出身,国子监,学校出身,还有一种是恩荫出身,此三种视作正途出身。
所以,未入地方官学读书或未经正途科举而欲应乡试,未经正途科举而欲仕官,须捐献银钱取得例监出身。
接着说贡生。大多数贡生取得太学生的资格之后,明朝是修业期满参加乡试,或者肄业经国子监祭酒推荐通过吏部诠选出任官职,主要是地方学校的训导,以及部分不入流官职即杂职官。清代就贡生就很少认真入国子监读书了,基本都是一边准备乡试,一边拉关系找门路准备诠选。
贡生诠选,主要是五贡诠选(岁贡恩贡拔贡副贡优贡),诠选之后大多是府州县学的副职也就是训导,才名俱佳者可得县学教谕。总而言之,明清两代,府州县学的正副职,基本都是年老体衰的举人和贡生把持着,正职基本都是知县晋升无望改教,举人大挑,副职几乎清一色贡生,五贡诠选,最大问题就是年老体衰,举人大挑亦是如此。
@望春风
此处可解惑否?
什么是举人大挑?-----明朝举人会试不中就进入国子监读书等坐监期满,清朝举人会试3次或者6次又改过4次不中就直接进入大挑,一般出任知县或者府学教授。

翻《清会典》太特么累了,明天继续。

五、提学的重要性前述甲部对提学讲了大概,到底提学多重要,此图大概可以看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